高玉侠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农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影响,导致农产品质量偏低。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领域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区土壤肥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论述,并分析了提高农产品质量中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1 目前我区土壤肥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方面
淮安区总面积1527.789平方公里(包括省属白马湖农场),折合2291696.8亩,其中水面507280.6亩,占总面积22.13%;耕地面积105万亩,占总面积的48.44%,全区总人口121.11万,人均耕地面积0.92亩。虽然我区在耕地面积相对较大,但是人均占地面积却普遍偏低。我区耕地质量高低不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其一,旱地面积灌溉难度大、水浇地面积较少。其二,部分农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水土流失等灾害较为明显。包括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和运西一带,湖滩洼地位于洼地底部,并包括水面和湖荡滩地,由现代湖沼沉积作用而成,地势十分低洼,形如锅底状。其三,部分耕地土壤肥力较低。其四,投入不足。人们在土地的使用过程当中,只是盲目的进行用地,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养地,出现了掠夺式经营模式。
1.2 有机肥方面
在有机化肥的制造过程当中,积造肥基础设施较差,建设标准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对农家肥积造数量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部分地区接近百分之五十的人畜粪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与此同时,在秸秆还田方面,秸秆还田总量相对较少,秸秆的利用率较为低下。并且通过不同方式秸秆还田量大约占据百分之三十左右,绝大多数秸秆被闲置,造成了秸秆极大的浪费。此外,绿肥种植面积正在逐年下降,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1.3 化肥方面
化肥利用偏低成为我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全国在磷肥10%-20%、氮肥使用率为30%-40%、钾肥的使用率为50%-60%,而综合我区的化肥使用情况,整体利用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此外,化肥使用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化肥使用率普遍偏低,造成氮肥、钾肥、磷肥使用比例不协调,出现严重的差異性。微量元素缺乏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成为制约我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2 提高农产品质量中我区土壤肥料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
2.1 土壤工作
我区在进行土壤肥料的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中低产田工作的改良发展。由于我区部分镇,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生产结构过于单一,综合生产力不高,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加强部分镇旱作业农业工程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旱作生产条件,加强对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旱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总体产量。此外,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旱地实行分区治理的策略。在保证旱地作业的基础上,加强对市场调查,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需要,发挥本地的优势,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农作物。目前,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坚持走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外,我区旱作面积不算小,并且远离各种污染源,在实际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偏低,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因此,在未来农产品的发展中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绿色品牌效应,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
2.2 化肥工作
在农产品经营发展当中,我区要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产品可持续发展。其一,根据相关化肥使用标准,适当的调整氮肥、钾肥、磷肥的使用比例,使其更好的满足我区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适当的选择化肥的使用方案。相对于化肥使用量多的高产地区而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化肥的利用率。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适当的调整施肥比例,合理的使用微量元素,确保高产区化肥使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化肥使用量少的中低产田区,需要根据该区实际情况,积极改进施肥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施肥方式,增加化肥的使用量,平衡各类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其三,做好复混肥的生产、销售等一些列服务。提高高浓度复混肥的生产,实现科学合理的化肥使用观。
综上所述,土壤肥料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总体质量。而土壤与肥料作为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对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在土壤肥料的提升,还是提高肥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过程当中,相关地区要加强对农业化肥的使用管理,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加强改良农业生产土壤条件,从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