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为保证林业不断发展,需要重视林业病虫害等相关问题,要时刻以此工作为重点,给予高度重视,要积极结合具体实际,不断探索有效防治技术。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有效阐述,希望能够为国家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185
林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区域环境因素,要积极提高营林认识,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林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下面着重分析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
1 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国林业资源开发工程的发展水平较其他产业相对落后,原因之一是对林业资源的维护较晚,对治理措施掌握不足,未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及时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恶劣后果。因此,相关林业管理机构需提高认识,大力倡导一线工作人员加强研究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完善林业的管理效果。以往对林业的治理只停留在处理和维护层面,对关键问题及所产生的影响重视程度不足,以至于问题出现后再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由于措施效果不佳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经济损失。对此,林业工作者需自上而下形成科学、全面的育林观念,从根源入手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从病虫害入手维护林业资源,也是从根本上促进林业发展、提高林业产出的高效措施。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以生物手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副作用最小、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防护方式。生物防治的方式就是运用微生物、利用益鸟类和既定的生物链对实际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及抵御。例如林业维护人员发现某树种出现病虫害,经过研究分析,可通过培植并引入对应的细菌种进行治疗,将负面影响最小化。或直接将森林中经常生长的益鸟,如喜鹊等引入到病虫害高发的森林中,通过益鸟对虫害的捕食维护林业的健康成长。不论是植物还是生物,都存在一條生物链,不同种类的生物相生相克,共同维护大自然的平衡。因此在林区一旦发现病虫害,就可以先从病虫害的物种进行研究,找到与其相克的生物种,将其引入林区,以降低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负面作用,维持林区的平衡发展。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在时间上赢得先机,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有效维护森林资源生长。
2.2 对化学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取相应的化学药品对病虫害进行清除,通过表面喷洒、林木内吸或者直接杀虫等方式控制病虫害的发展和蔓延。林业维护人员可以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种类和造成的侵害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受害面积较大、灾情较为严重的林木运用化学技术进行集中杀虫。但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技术在治疗病虫害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及防护人员在使用化学制剂时,一定要控制好化学制剂的用量与使用面积,在实现防治病虫害目标时,尽量降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3 对物理防治技术进行分析
物理技术是通过采取技术性的捕杀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集中铲除。运用较为广泛的方式有高温、涂抹、人为隔离等,以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侵袭。日常较为常见的方式是涂抹等,即将水灰与适当比例的水进行混合,并将混合物根据虫害的严重程度和侵害部位等因素涂抹在树干或者虫害多发的部位,以防止害虫在树木上进行繁殖,并在高温和低温时期对树木进行保温处理,维持树木生长的适宜温度。人为隔离即通过人为手段将沾有杀虫毒液的绳子和塑料制品进行捆绑,合成物附在树木与病虫害之间,有效阻隔病虫害对树木的侵蚀。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还可以采用大面积捕杀、引诱杀虫等方式,物理防治技术对树木周围的环境影响也较小,为树木创造更为适宜生长的自然条件,维持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
3 加强病虫害预防
与其采取各类应对措施杀虫灭虫,不如将病虫害从根源处进行预防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几率。林业工作者需提高病虫害预防阶段工作的重视程度,从选择林区地理位置入手,在林区建设的第一步为林区生长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林业工作者还要在林业生长过程中做好维护工作,定期为树木进行施肥、除草,修剪枝干,在病虫害发展初期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维护树木生长,做好外部虫害的预防与治疗工作,稳步推进林业发展。相关人员还需定期学习了解病虫害的产生因素,不断总结治疗措施、应对策略等,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4 结语
林业建设过程要重视病虫害等问题的困扰,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从病虫害产生原因入手,积极总结有效经验。通过有效努力,必然能够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玲瑞.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 2018,38(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