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霞
摘 要: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小麦进行种植时,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要重视对小麦栽培技术的合理利用,这一技术的使用,有助于优化小麦的种植效率。鉴于此,本文主要以小麦种植技术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其使用在小麦种植业中,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104
1 良种选择、种植准备
在种植小麦时,要控制好小麦种子的质量,这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在选种时,应选用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单株生产力高、经济系数高以及抗早衰的品种,这样有利于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
1.1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是改善小麦种植环境,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和保墒能力的重要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对土地进行23~25cm的深度翻耕,适当进行桔秆还田,既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又有助于打破犁底层,实现翻地的深、透、细、平、实,形成上松下实的土层条件,有利于土地蓄水保墒。
1.2 做畦开沟
种植小麦时,为了提高种植的效益,需建立相应的排水设施和灌溉设施。对此,可以垒筑田埂、做畦开沟,挖好墒沟、腰沟和地头沟,还应在春季及时对沟渠进行疏通,确保相互相通,以此来满足种植区灌溉和排水要求。
1.3 合理施肥
施肥是提高小麦种植地肥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小麦种植的重要环节。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地的综合地力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并以有机肥为主,适量使用有无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在耕地期间还应注意施足基肥,按30~45t/hm2标准增施有机肥,很据225.0kg/hm2、90.0~112.5kg/hm2和75.0~112.5kg/hm2的标准使用氮磷钾肥,避免小麦在生长的中后期出现脱肥早衰现象。将50%左右的氮肥分2次施用在拔节至孕穗期,提高小麥籽粒中蛋白质和赖氨酸成分的含量。
2 小麦适期适量播种
2.1 种子处理
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和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种植时,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威胁,可以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即药剂拌种或者是直接选用带有包衣的种子。
2.2 适期播种
在进行小麦种植时,为了培育壮苗,提高小麦的根系发达程度和茎蘖数,应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工热量资源,对其进行适期适量播种。一般来说,在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时最有利于小麦出苗。因此,就需要控制好小麦的播期,适墒播种,确保小麦全苗。在选择播种时间时,一般选择冬前日均温在16~17℃期间,这样可以确保小麦在越冬期长成6叶1心的壮苗。
2.3 适量播种
在确定小麦的播种量时,可以根据小麦品种的特性和播种时间来确定,一般来说,半冬性和弱冬性小麦品种,通常会在每年的9月底或者是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其播种量需要控制在90~105kg/hm2;对于弱春性和春性的小麦品种可以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或者是11月上旬播种,具体时间需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且要将播种量控制在120~150kg/hm2,还应随播期的推迟适当提高小麦的播种量。
3 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3.1 科学除草、施肥
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率,减少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应在每年的1月中旬—2月下旬期间进行化学除草,在除草时,尽可能选择对小麦影响低的药物,提高小麦的种植质量。为了保证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分蘖率,应在每年的2月中旬到月末和3月中下旬,分别按照75~120/hm2、120~150kg/hm2的标准分别追施化肥,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2 抽穗、灌浆成熟期管理
小麦的抽穗扬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至下旬期间,这段期间水热条件良好,蚜虫、粘虫、吸浆虫、锈病和赤毒病等小麦病虫害较为严重,因此,为了防止小麦病虫害,延长生长期,提高种植质量和产量,可很据病虫害种类,来喷施相应类型的杀虫剂,并连续施用1~2次。为了保证小麦生长需要的水量,需灌水1~2次,第1次灌水的时间是小麦初穗扬花期,此时灌水可以起到保花增粒,促进小麦灌浆的作用,并且可以使小麦达到粒大、粒重的生长效果,还有助于防止其根系发生早衰现象;第2次灌水时间应在麦黄时期,不仅可以为小麦补充水分,而且还可以为复播第2茬作物奠定基础。
小麦通常在6月上中旬期间基本成熟。此时,整个麦田约有2/3的麦穗处于发黄时期,是最佳收割时期。一旦小麦过于成熟,其籽粒就会发生脱落,导致收成减少,这就需要种植时控制好收获时间。在收获后,还要根据小麦的品种分类,并进行晾晒、存储,避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经济价值。
在实际使用小麦的栽培技术时,应选择种植良种,确保种植的成活率,适时对种植土地进行施肥整地,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应做好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