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尚芳
摘 要:本文总结了利用稻田的冬春季空闲期进行淡水小龙虾养殖稻虾连作模式,通过稻田改造、生态设置、人工饲料等生产管理,实现水稻小龙虾双收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关键词:稻田;小龙虾;连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99
1 材料與方法
1.1 稻田条件
稻虾连作稻田应该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邻近水源,水源充沛清新且无污染,保水性能好,排灌方便;土质以壤质土为佳。面积从几亩到上百亩不等,但以13333~33333m2为一个单元,组成0.33km2以上的虾稻共作区为佳,养殖区若存在大片水稻、棉花种植区,且与水稻水源来自同一河沟,需要建立净水池,或者沿稻虾共作区四周,开挖一条可以与外界水源隔开的水沟,防治稻田、棉田农药、化肥直接流入稻虾养殖区,造成小龙虾受害。
1.2 稻田改造
1.2.1 挖沟
围沟面积应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根据稻田面积大小,13333~33333m2按以下标准改造:稻田田埂宽4~5m,平台1~2m,内侧开挖环形沟,沟宽3~4m,坡度比为1:1.5,沟深1~1.5m;稻田面积达到33333m2的,需要在稻田的中间开挖“十”字形的田间沟,沟宽1~2m,沟深0.8~1m;稻田面积13333m2以下,中间不开沟,围沟宽度2~3m为宜。
1.2.2 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m,埂宽4~5m,埂顶宽2~3m,稻田内缘四周筑长0.2~0.3m,宽0.3~0.4m的田子埂。
1.3 进排水及防逃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口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高处,进水口过滤网袋进水,防止敌虫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应遵循高灌低排的原则建在稻田方便排水的低端处,用密眼形铁丝网封闭管道口,防止小龙虾逃跑。
1.4 清除野杂鱼
稻田中泥鳅、黄鳝可在稻田翻耕时捕捉,田沟中小杂鱼可使用茶粕杀灭,每667m2用量为20~25kg,使用时加水浸泡24h,直接泼洒至虾沟中。稻田中泥鳅、黄鳝,可在稻田翻耕时捕捉;环沟中小杂鱼可采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药品清除;若保护稻田存田虾、水草等,可选择茶粕、茶皂素、鱼藤酮等药物清除小杂鱼。
1.5 水草种植
种植水草是淡水小龙虾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水草是虾苗的附着物和食物,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成为虾苗蜕壳时的隐蔽物。稻田可采取移植菹草、伊乐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萍等漂浮植物混种的方式。沉水植物控制在40%~60%,漂浮植物控制在20%~30%。还可以在水沟里适当地种植一些空心菜等经济蔬菜。
1.6 苗种放养
稻田小龙虾连作,每年的3月底4月初放养苗种,虾苗要求体色鲜亮,青褐色、活力强、附肢齐全、无病无伤、大小规格整齐、人工繁育。包装或者运输是避免挤压或冰块降温,运输过程中要避光避风,每筐装运幼虾2.5~5kg为宜,为了保持虾体潮湿,需覆盖水草,运输时间越短越好,外购虾苗一般要求脱水时间不超过2h,禁用经过多次贩运的虾苗。投放时间应选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避免阳光照射。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试水2~3次,每次1~2min,使幼虾或亲虾适应水温,温差不超过2℃。沿稻田四周开挖宽2~8m,沟深0.8~1m,坡比1:1.5以上的环沟,面积超过13333m2,坡比以1:3为佳,并开挖“一”“十”字形田间沟,挖出的泥土在虾沟边垒起高0.3m、宽0.5m的小土埂,稻田埂高0.3~0.5m,埂宽1m以上,并在环沟及田间沟上留有宽约5m的机械通道,田沟占稻田面积5%~10%。稻田养殖区外围设置防逃、防盗围栏。
1.7 饲料投喂
小龙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一般喜欢在浅水摄食,所以投喂饲料要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3—4月份以动物性饵料或精料为主,高温季节,以水草和植物性饵料为主。冬季,当水温低于12℃时,小龙虾进入洞穴过冬,夏季水温高于31℃时,小龙虾进入洞穴避暑,这两种阶段可不投喂饵料;水温在16~30℃时,每天傍晚投喂1次饲料,如麸皮、饼粕、豆渣、或颗粒饲料等。颗粒饲料,粗蛋白在30%以上,粒径3mm以上,日投饲率3%~5%,每天每667m2投喂0.125~0.25kg;每半月投放一次鲜嫩的水草,如菹草、伊乐藻、苦草等,每667m2投放100~150kg为宜。有条件的还可以每周投喂1~2次鱼糜或螺蚌肉(60%)、黄豆(20%)、玉米(10%)、小麦(10%)等,每667m2投放1~5kg为宜。
2 分析与效益
稻虾连作是一种技术更新、效益更高的生产模式,实验证明每667m2地可生产小龙虾100kg,虾苗50kg,有机大米300kg。小龙虾价格按30元/kg计算,虾苗按40元/kg计算,有机生态大米按8元/kg计算,每667m2收入可达7500元左右。投入成本大约需要4000元,(投入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塘口改造费、种苗费、饲料费、设施设备资金及人员工资等等)每667m2收入高达3500元左右。从效益上来,这种科学养殖模式发展前景良好,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