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

2018-02-04 07:47王燕袁士涛倪倩
农业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高效栽培新品种小麦

王燕 袁士涛 倪倩

摘  要:红地95是由山东省济宁红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16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于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2016—2017年济宁市兖州区结合品种比较与大田示范试验,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红地95;新品种;高效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88

红地95是小麦新品种,由山东济宁红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常规品种,周麦16为母本,淮麦18为父本杂交选育。2016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6008号[1]。该品种属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生产中表现出产量高,商品性好,抗倒性强,适于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冬性,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叶色淡绿,叶片上冲,抗倒伏好,熟相中等。2013—2014年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与济麦22相当,株高77cm,最大分蘖107.4万/667m2,有效穗42.4万/667m2,分蘖成穗率39.5%;穗型纺锤,穗粒数35.5粒,千粒重41.4g,容重780.3g/L;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度中等、粉质。越冬抗寒性好。

1.2     品质分析

2013—2014年取樣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籽粒蛋白质含量15.6%,湿面筋32.3%,经分析沉淀值41.5mL左右,吸水率52.8mL/100g,面团稳定时间9.9min,面粉白度82.1。

1.3     抗性鉴定

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抗病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冬抗寒性好。

2     产量表现

在2012—2014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57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0.94%;2014—2015年高肥组生产试验,平均产569.36kg/667m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2.56%。

2016—2017年,济宁市兖州区连续2a选择该品种与其它生产中常用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均表现优异,2016年在7个小麦品种中产量达到576.8kg/667m2,居于第2;2017年在8个小麦品种中产量达到588.3kg/667m2,居于第1位,目前已将红地95列为济宁市主推品种。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培肥地力

红地95属于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适于在高肥水地块种植,土壤养分应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在实行秸秆双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按照“控氮、稳磷、增钾、补微”的施肥原则,合理配方施肥。兖州区小麦高产地块产量在600kg/667m2左右,整个生育期一般需氮16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6kg,具体施肥方法是将占总量50%的氮肥、全部磷、钾肥、1 kg的锌肥作为基肥,剩余50%氮肥留作春季追肥。也可施小麦配方肥45%(17-16-12复混肥)50kg/667m2,折合尿素12kg,磷酸二铵18kg,硫酸钾或氯化钾12kg,配施1kg的锌肥。耕地前均匀撒于地表,及时耕翻入土或者采取种肥同播。

3.2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根系对水肥的吸收,也影响生根、出苗及生长。科学整地原则是隔年深耕或深松,配套旋耕、镇压等作业环节,做到合理耕作,扩大根系的营养范围,确保根系生长健壮,培育冬前壮苗。

3.3     提高播种质量

3.3.1     种子包衣

播前精选种子,保证种子的纯度及净度。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可选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1mL兑500g麦种进行包衣,或者选600g/L苯醚·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400,既防根腐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虫害。

3.3.2     采用“双宽”种植模式

宽幅精量播种使种子分散式粒播,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推广小麦“双宽”种植模式,即宽畦、宽苗带。小麦畦宽2.7m,畦背0.4m,畦面2.3m,等行距种植9行小麦,苗带宽度8~10cm。

3.3.3     适期适量播种

红地95属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宜控制在15万/667m2左右,播量控制在8kg/667m2左右。砂姜黑土地块、晚播麦田要适当增加播量。适播期后,每晚播1d,增加播量0.5kg/667m2。

3.3.4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播种前加强农机手操作技能培训,播种机行走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播种深度3~5cm。达到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的要求。

3.3.5     镇压保苗

深松地块容易造成播种深度过深,播前播后都要镇压。深耕地块由于秸秆还田后土壤易架空,要求在播后镇压,即镇压器具悬挂在播种机上,播种镇压进行。

3.3.6     浅播压水

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即手抓土壤能成团,手松开土团能散,可在玉米生育后期田间灌溉,达到播前造墒的目的。如果播种时土壤墒情达到这个标准,播后进行镇压,即可保证出苗,不需进行播后压水;砂姜黑土地块,提倡浅播压水,即播深在3cm左右,播种后及时压水,出苗后待表墒适宜时人工划锄、破除板结,达到沉实土壤,出苗齐全的效果。

3.4     加强田间管理

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与群体矛盾统一的问题。通过提高播种质量、合理运用肥水、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来改变光合性能,保证良好营养条件,使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3.4.1     冬前管理

及时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拥挤疙瘩苗及时进行疏苗,对于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补种方法:选择同品种的包衣种子,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結合浇水补种。冬前化学除草。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以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g/667m2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g/667m2等对水均匀喷雾防除;以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选用10%精恶唑禾草灵乳油(骠马)50~60g/667m2等对水均匀喷雾防除;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注意严格按照用药说明喷洒除草剂,防止重喷或漏喷。浇好越冬水。越冬水能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达到冬春“一水两用”的效果。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8℃时开始浇水,掌握平均气温2~3℃夜冻昼消时结束浇水,在11月下旬—12月初(小雪至大雪期间)浇水。浇后及时划锄,防止失墒和地表龟裂。

3.4.2     春季管理

冬前浇过越冬水地块,小麦起身前不施任何肥水,重点搞好划锄,保墒增温,改变群体内的光照条件,以利大蘖生长发育,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在小麦起身拔节后进行肥水管理,能防止倒伏,控制多余下落穗形成,并兼顾抽穗和开花,促穗大粒多,防止早衰,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kg/667m2。

3.4.3     后期管理

浇好扬花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d左右根据田间墒情适时浇好开花灌浆水,保证小麦生理用水,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为提高小麦品质,收获前7~10d内,忌浇麦黄水。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小麦后期病虫危害对产量影响很大,要加强预测预报,及时进行综合防治。在4月下旬喷施杀虫、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蚜虫等;5月上中旬,开展“一喷三防”,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一起喷施,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目的,保证产量。

3.4.4     适时收获

优质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要做到适期抢收,以免因天气因素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小麦收获时要注意分品种清理、晾晒和保存,以提高优质小麦的等级。 蜡熟期收获熟期粒重高,品质好,此时收获能增产5%。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山东省2016年第一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的通告[Z].鲁农种字〔2016〕3号,2016-2-15.

猜你喜欢
高效栽培新品种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哭娃小麦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