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娟
摘 要:2018年小麦苗情长势较差,部分地块小麦返青期出现死苗、死蘖现象,表现为苗黄苗弱,植株矮小,次生根少,分蘖少,有些弱苗和小蘖已经死亡,而且是近几年来死苗较重的年份。此种现象要高度重视,本文对望都县小麦苗期死苗原因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认为: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及管理栽培不当以及根部病害加剧了死苗的危害。下面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幾点对策。
关键词:小麦;死苗;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58
1 小麦死苗原因分析
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因秋季持续降雨,2018年小麦播期拉长,晚弱苗面积增加,冬前麦苗素质较差,根系不发达,抗旱抗寒能力下降。大部分麦区冬春持续干旱,从11月上旬至今降水仅5mm左右,越冬期间表土层失墒较重,一般厚度达到3~5cm,小麦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1月下旬—2月上旬气温偏低2~4℃,导致小麦叶片冻枯较重,保北麦区表现尤为明显。2月中旬北部麦区气温偏低1~2℃,3月上旬北部麦区偏低1~2℃,旱助寒害是造成死苗的主要原因。
栽培管理不当,整地粗放,土壤过松是造成死苗的重要因素。一些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淡薄,对冬前播种及越冬期管理技术环节重视不够,死苗严重,麦田普遍整地质量差,坷垃多;旋耕过浅,秸秆量大;播后镇压不到位,土壤塇松,跑风透气。这就要求秧苗的根部与土壤应留有一定空隙,这样可以有效吸收水分与养分,促进苗壮,增强秧苗自身抵抗力。播种过深,容易造成弱苗;播种过浅,分蘖节受旱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小麦安全越冬。
施肥不科学,氮肥不足。小麦苗期需要较多的氮肥,氮肥供应不足导致苗黄苗弱,甚至死亡。在施用底肥时,不科学计算,不根据自己土地实际情况盲目效仿,或是施用低含量不合格的小麦专用肥会导致黄苗死苗。
除草剂药害造成死苗。冬前除草剂选择不对,一些小麦品种(尤其是优质硬粒小麦)对除治禾本科杂草的药剂(如甲基二磺隆等)非常敏感。喷洒此类药后,麦田叶片发黄甚至枯萎,生长受到抑制。农民喷洒农药时操作不规范,如喷药时间过晚、用药浓度过大、喷洒不均等都会造成药害死苗。
根部病害造成死苗。由于秋季持续降雨,土壤湿度和温度利于根部病害发生。返青期苗情调查发现,小部分麦田成片茎叶黄枯死苗,麦苗根部腐烂或变黑褐色,分蘖节变空变软。播种量的增多以及大量杂草的生长都可能导致黄苗死苗,如果多种因素一同存在,将会加重小麦黄苗死苗的现象。
2 采取的技术措施
针对当前小麦点片死苗情况,应当因地、因苗制宜,搞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提早肥水促蘖增穗。今年小麦冬前群体较常年减少,越冬期间又出现点片死苗现象,所以春季管理应提前动手。长势偏弱的三类麦田以及死苗较重的麦田,管理上以促为主。要通过“早锄划、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起身以前正是小麦春季长根增蘖的高峰期,当前应抓紧时间早浇春一水,并随水追施尿素7~8kg,促小麦分蘖,增加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打好丰产骨架。对二类麦田和放牧啃食的麦田,促控结合,于小麦起身中期(3月底4月初)浇第一水,结合浇水施入15~17kg尿素。对一类麦田以控为主,肥力低的应在拔节初期(4月10日左右)浇第一水;肥力高的应推迟到拔节后5d内浇完第一水,追施尿素16~18kg/667m?[1]。
精细整地,科学还田。秸秆还田最好不要在夏、秋两季连续进行,并掌握好秸秆还田数量。小麦-玉米复种连作田,如小麦秸秆已全部还田,玉米秸秆可掌握1/2左右还田,第2年可掌握1/3左右即可,以后可酌情增加,过多的秸秆如确无其他用途,可先堆在地头、地边进行高温堆肥,堆沤一段时间后,于小麦越冬期撒于田间即可为小麦保暖。
及时中耕锄划,适时镇压。冬前对麦田普遍中耕1~2遍,可破除土壤板结,去除杂草,保墒防冻,促进根蘖发育。镇压可压碎坷垃,密封裂缝,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浇水后也要及时进行中耕锄划,破除板结,提温保墒,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小麦生根增蘖,早转化升级。
及时防治小麦根部病害。对于根部病害如纹枯病、根腐病发生较重麦田,做到适时防治。小麦起身至拔节期是病害侵染扩展高峰期,当田间病株率达到10%左右,可选择噻呋酰胺、戊唑醇、环丙唑等进行喷药防治;严重发生麦田,应隔7~10d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对小麦茎基部喷匀喷透,以提高防治效果。
严禁春季化学除治禾本科杂草。对越冬性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而冬前未进行化学除治地块,可在3月底以前选用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唑草酮等,不能用药过晚,以免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参考文献
[1]王宽明,庞寒,杨晓芳,等.小麦死秧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5(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