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艳斌 朱君
摘 要:黄瓜霜霉病是我国黄瓜产区的主要病害。来势猛,传播快,减产重,防控难。怎样合理利用或创造合理气候条件防治黄瓜霜霉病,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生物防治;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231
黄瓜霜霉病俗称黑毛、火龙、跑马干,是黄瓜生产上主要病害,全国各个产區均有发生。该病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时候尤其是温室或春秋棚黄瓜表现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狠,7~14d内可使成片枯黄,提前拉秧或未结瓜就死亡,重创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1 性状特征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很少危害茎等其它器官。
苗期发病,子叶上初现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干枯,下垂。湿度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紫黑色霉。
成株期多在开花结瓜后发病,在结瓜盛期达到高峰,一般从下部向上部发生。叶片初现水浸状病斑,渐变至浅黄色至鲜黄色,后呈黄褐色干枯,病斑受叶脉限制多呈多角形。感病品种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
温室大棚中霜霉病症状、危害程度与露地有差别。该病与黄瓜角斑病、黄瓜生理性充水易混淆,需认真辨认。
2 传播和侵染途径
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类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假霜霉属的古巴假霜霉菌。
该病发生与温度、湿度关系甚大。单从温度讲,最适宜发病温度16~22℃;单从湿度来说,适宜的发病相对湿度为83%以上,病原菌主要靠气流传播。
该病发生与栽培管理也有关联。栽植过深、低温偏低、大水漫灌、氮多磷少、徒长苗等不良管理手段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 菜园灭菌
黄瓜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然后将氰氨化钙施入地块内采取高温闷棚方式清除病原。
3.1.2 种子处理
选择抗病性较好品种如德瑞特系列品种、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303号等,将充分干燥的种子采用温汤浸种方法做处理。也可用95%恶霉灵按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种后进行催芽播种。
3.1.3 培育壮苗
苗床消毒可用95%恶霉灵+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混匀制成药土,1/3撒入苗床,2/3覆盖在播好的种子上面。
3.1.4 提高耕作管理水平
采用覆盖地膜,膜下滴灌方法减小湿度;以南瓜作砧木,优良黄瓜品种作接穗嫁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黄瓜各生育期的要求配方施肥。
3.2 化学防治
在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后,大力推广使用弥雾机和低容量喷雾器械,采用25%甲霜灵、40%乙磷铝、50%氯溴异氰尿酸的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喷雾;闭棚提温,使叶面所喷药液迅速蒸发,为排湿提高防治效果。
3.3 生物防治
采用微生态防控病害的原理,在实践中采用喷用芽孢杆菌、酵素菌等菌剂加叶面肥等方法对黄瓜霜霉病菌的萌发有良好地抑制作用,对黄瓜霜霉病的治疗和保护效果甚至超过了化学药剂克霜氰,也可使用植物源药剂石楠枝、合欢叶、必效散、大黄、侧柏叶等提取液防治黄瓜霜霉病。
用0.5%小檗碱水剂167~250g/677m2喷雾,1% 蛇床子素水乳剂 800~1000 倍溶液喷雾还可兼治黄瓜白粉病。
3.4 生态防治
3.4.1 变温管理
结瓜期晴天日出后,迅速上升温度到25~30℃,越过30℃时通风,如此调节气温不超过33℃;下午降温至20~25℃;夜里适宜的温度:前半夜15~20℃为宜,后半夜控温在10~13℃,外界最低气温高于12℃时可整夜通风。
3.4.2 高温闷棚
闷棚前1d准备好温度计,温度计高度与黄瓜生长点持平即可,选晴天上午露水落后关闭大棚,促使棚温快升至45℃左右,保持2h,然后缓慢放风降温。应当注意的是:闷棚的前1d须浇1次大水,同时喷施1次甲霜锰锌、乙磷铝、嘧菌酯复配氯溴异氰尿酸杀菌剂。
3.4.3 湿度调节
将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即可有效遏制霜霉病发生。可采取膜下沟灌、及时揭开上风口等方法排湿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