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波 禚元春 吴海滨
摘 要:近年来,桦甸吉林市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但玉米仍是主要的大田种植作物,玉米病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等,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由于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管理粗放,在防治上也只是依赖化学农药,而且随意加大药量,不仅污染环境,增加农药残留,防治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防治上应当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玉米;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46
1 玉米大斑病
1.1 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有时苞叶和叶鞘也受害。以玉米抽雄后发病最盛。病斑为长梭形,长度大约为5~10cm左右,呈青灰色或桔黄色,有的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病害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病,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一层黑色霉层,为病菌的病原孢子。严重发生时可引起叶片早枯。
1.2 病害流行的3个条件
感病品种,大量的病原菌,适宜的环境条件。
1.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是今后育种的主要方向。提倡轮作,避免大面积连作。玉米收割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用玉米秸秆做堆肥时必须经高温堆沤,杀死病原菌。配合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倡植物健身。施足底肥,及时追肥,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氮、磷、钾的比例合理。药剂防治。一般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病,在大喇叭口期,大斑病始发期施药,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等杀菌剂按照说明书药量施用。
2 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烂茎病
2.1 症状
主要是玉米乳熟期发生的全株性病害,先从根部开始受害,呈褐色腐烂空心,从而引起近地面的2~3节间松软。茎内变褐夹带紫红色,第4节间以上无明显病状,导致叶片水分失调,叶片自下而上青枯萎蔫,果穗下垂,子粒松瘪,茎部组织松软常倒伏。由镰刀菌等多种真菌和细菌混合浸染而引起的病害,病源主要来源于土壤,玉米苗期就可受病菌浸染受害,根腐烂致死,地上部一般不表现症状。在乳熟期遇大雨或阴雨连绵湿度大时,氮肥过多,过于密植,虫害严重等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2.2 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株,种子包衣,合理密植,注意防虫,用硫酸钾75~100kg/hm2做追肥可减轻病害。
3 玉米丝黑穗病
俗称乌米,是春玉米主要病害,重病地块发病率达10%以上。
3.1 症状识别
是一种苗期侵入系统浸染的病害,一般到穗期才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侵害果穗,偶尔浸染雄穗。病株矮小,病果穗短,基部膨大顶端尖,不吐丝,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后期苞叶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黑粉间夹杂有丝状的玉米维管束残余物,雄穗受害,花器变形,叶片增多增大,内有黑粉。
3.2 真菌病害
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主要浸染来源。玉米播种后,病菌从玉米幼芽侵入,然后随着植株生长而在体内发展,直到穗期表现出症状。每年浸染一次,以玉米4叶期浸染率最高,冬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a,重茬重地块重。
3.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残体,减少菌源、轮作,适时浅播,用含戊唑醇的种衣剂处理种子。
4 玉米穗腐病
由于危害玉米的病原不同,可分多种类型,主要有镰刀菌、穗腐菌、曲霉、青霉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有些病菌(黄曲霉、镰刀菌等)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食用会造成头晕、恶心,作为饲料可中毒。
选抗病品种。轮作、清除病残体,种子包衣,防玉米螟。加强肥水管理,玉米及时收割早晾晒,严重发病时用井冈霉素制成毒土点心或撒穗苞。贮藏时,应保持通風、干燥、低温。
5 结语
吉林省桦甸市玉米主要发生的病害在防治上,应该改变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理念,采取植物健身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