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涛
湖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湖北黄石 435000
建筑工程中对于场地的选择十分重要,而场地选择的决策性资料中水文地质条件起到重要作用。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任务,对建筑施工运行与维护也起到较大作用。由于建筑物周边的地下水能够影响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建筑物本身也会造成影响,且地下水作为岩土资源的一大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建筑物周边环境,所以从岩土勘察的角度上来讲,水文地质勘察是十分必要的,其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以承压水为例,在地下水的分类中,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含水层承受水压力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在岩土工程中若是开挖基坑,在基坑下部存在承压层的情况下,需要对承压水冲毁基坑的可能性进行精确计量,减少工程损失。另外,若承压水对于施工工程没有直接影响,也需要评价基坑底部的抗突涌稳定性,在水文勘察阶段采取止水措施分层测量潜水与承压水的水位,准确测量,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因此,在今后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加强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将建筑工程的地基条件与结构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相结合,综合判断与决策,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有效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效率,提供更多基础性的研究资料。当前在许多建筑施工队伍中对于岩土工程的勘察并不十分重视,对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也流于形式,这会对后续的建筑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是科学资料的缺乏,还会造成施工隐患。例如,对于地下水位、水头高度等的勘测数据不准确,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中对于抗浮设计的计算不足,导致建筑安全隐患的产生。所以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应受到重视,并保证勘查资料的准确,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将数据资料与实际情况结合,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与危害产生的可能性,并提供针对性方案,积极应对,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
水文地质勘察中重要的勘测内容之一是潜水位。潜水位的上升有不同的因素,同时也能够为岩土工程带来不同的影响。造成潜水位上升的因素较多,包括水文气象因素、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其会导致岩土层结构的破坏,也会造成岩土工程周边土壤层盐渍化,还会造成岩土结构与地质层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地基结构的空洞,使得建筑工程的地基不稳,造成建筑物的稳定性下降,容易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水文地质勘测对于潜水位的勘测十分关键,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能够采集潜水位信息与预测潜水位上升危害,做合理作出判断,对岩土层结构如强度、软化性、渗透性的破坏能够有效降低,也能够及时预防地下水对于建筑施工用材的腐蚀。可以说,水文地质勘查中对于潜水位勘察的不到位会造成较大的工程质量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改进措施的使用。
岩土项目的稳定性与地下水位有紧密的联系,当前我国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大多是人为影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会给岩土工程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程度不均匀时,容易造成建筑施工项目的地面坍塌与裂缝,也会造成地面下沉,使得岩土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人为因素引起的低下水位下降主要体现在过度集中的取用地下水,并且在取用量上过多,造成地下出现大小不一的漏斗区,这容易给软土地基的排水加固施工造成较大影响,使得建筑项目的稳定与安全性受到侵害。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水文地质勘察中,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勘察,并针对周边的地下水取用情况分析地下水位受到人为影响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提供资料报告,避免引发工程事故。当前存在许多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对地下水位的勘测不重视的情况,相关技术人员将地下水位的变化归类于不可控制问题,从而不对地下水位的实际情况与可能性变化做重点勘察,结果引起了较多区域的地下漏斗区形成并扩大事件。
地区间潜水位危害是指在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时产生的地区间潜水位上升,并造成建筑工程结构破坏,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性的一类危害。在水文地质勘测中应针对地区间潜水位的上升作出相关判断,对于潜水位上升的情况系统分析,避免导致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影响,使得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受到影响与限制。并且由于地区间潜水位的上升容易造成建筑施工地区地下水砂土的饱和,造成管道突涌等情况,所以需要在水文地质勘测时引起重视。另外,针对建筑施工工程,应对周边建筑中有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工程的地区位置进行详细资料分析,避免水利工程对周边建筑施工工程造成直接影响。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复杂多变,没有绝对固定的流程与经验特点,但在勘察结果上又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勘察技术人员能够认识到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从施工单位整体上来说,需要加强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认识,提高对其重要性的重视,打破传统思维与固有观念,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与岩土工程勘察、建设工作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在实际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需要对岩土工程施工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气候、温度、湿度等综合考虑。尽管内容较多,但都需要加以重视,以地形地貌的勘察为例,需要在勘察过程中对地形地貌中是否存在侵蚀物质,是否会影响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判断,从而提高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认识并提高岩土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与质量。
水文地质勘测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能够针对地下水、潜水位等变化形成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并通过水位地质勘测对地下岩层的水理特性进行分析。地下岩层经过地下水的作用,会显示出其具体的特性,在水文地质勘察中对于该特性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完善岩土工程施工资料。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工作中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地下岩层物理特性的研究与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与实践操作中,进行科学整合,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勘察报告。另外,针对水文地质勘察的具体工作体系需要进行重新构建,完善体系内容,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人员理论知识培训相关内容,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由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技术性要求较高,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有效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与勘查效率。同时,水文地质勘查作为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部分,其勘察结果的时效性需要得到提高,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能够得到相关准确资料,保证项目的开展具有可行性后再进行项目施工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性。但当前由于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不强,高新技术融入较少,时效性较难得到保障。因此,引入高新技术,提高水文地质勘察时效性应成为重要事项,需引起关注。
水文地质勘察作为综合性的勘察工作,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才能够保证勘察技术的合理与勘察结果的准确,从而保障勘察工作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对于水文地质勘察的指导体系建立还不完善,需要通过不断地完善与总结,将指导体系进行补充,只有不断地在勘察技术工作中获得经验与提升,才能够保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落实,发挥水文地质勘察的实际价值,为岩土工程施工提供有效数据,保障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建筑质量标准中,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体现是重要内容,水文地质勘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与效率,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但当前在水文地质勘察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由于对水文地质影响因素的不重视引起的,需要提高对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并从理论知识上加以提升,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时效性,建立健全的水文地质勘察指导体系,保障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得到准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