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

2018-02-04 20:45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馆跨学科博物馆

2009年,国际科学教育联盟提出了在科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14个“大概念”;美国在2011年《K12科学教育框架》和2013年《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了“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 2017年我国《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18个学科核心概念,而教学目标也大多表述为特定的科学概念。这些“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科学大概念”,可统称为“核心概念”。

美国教育学家威尔金斯对于“学科概念”的解释是:贯穿本学科的具有持久价值的概念、原理以及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思想,它们如同学科的主干,贯穿于学科之中,连接着学科内部知识。笔者认为:“学科核心概念”一般是该学科最核心、最顶层的科学概念,相当于该学科知识体系的“梁”和“柱”,一般知识点相当于“砖”;而“跨学科概念”则是可运用于天地生数理化等各学科和社会生活、个人发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如同各学科知识体系和整体科学素质的“地基”。国内外科学教育界不约而同地强调“核心概念”,既说明其在受众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可喜的是,我国科技博物馆界也关注了这一重要发展趋势,本期“核心概念与博物馆教育”专栏中刊登的5篇论文即反映了这一最新动向。其中:《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科技馆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和《将科学方法教育引入科技馆展教活动的思考与实践》论述了“核心概念”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科学“大概念”下科技馆主题展览设计方法探讨》探讨了展览设计中的“核心概念”;而《引进“核心概念”,提升博物馆科学教育》和《基于核心科学概念的科技馆展览教育之思考》则综合分析了“核心概念”在展览设计与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此外,本期其他栏目中的《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一文,也从展览设计的角度谈及“核心概念”。

受上述文章的启发,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引入“核心概念”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避免“知识碎片化”,帮助受众完成“知识建构”;二是提升展示教育目标层次,深化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等科学内涵;三是使展览和教育项目的主题有了真实内核,并与展示教育目标相呼应。显然,这对于提升科技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的水平与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前,本刊也发表过有关“核心概念”的文章,如2017年第2期的《基于核心概念设计科技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和《“大概念”对科学教育至关重要》,2017年第1期的《基于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跨学科探究式学习》,但均是理论研究人员之作;而本期的上述文章,大多来自科技博物馆一线人员。这标志着我国博物馆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正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

冬天已至,春天尚远乎?希望上述文章就如同一粒预示着丰硕收获的种子,能够对各地科技博物馆同行有所启发,并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迎来博物馆科学教育勃勃生机的春天。

猜你喜欢
科技馆跨学科博物馆
科技馆一日游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深圳科技馆新馆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博物馆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