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
摘 要: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目前,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雷达激光技术、3S技术、光谱技术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监测技术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因此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力度,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生态环境 监测技术 雷达激光技术 3S技术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120-02
目前,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量较大,需要集成各类数据信息,因此集成各监测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有着必要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支撑各项工作的开展。
1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部分企业过于追求高利润,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甚至为了达到生产目标牺牲环境。地方政府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未能将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纳入到環境目标考核中,甚至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牺牲环境。除此之外,排放标准执行不到位,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得到降低。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2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2.1 激光雷达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基于激光测距原理,明确测定目标空间位置,能够主动遥感。此技术主要分为脉冲式、相位式、光学三角式。激光雷达技术主要被应用于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典型矿山生态环境指标监测工作中,应用激光雷达技术,来获取相关参数信息,主要是通过扫描-拼接、去噪、滤波等预处理-获得植被信息/构建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激光雷达扫描的点云数据,构建三维模型,进行矿山结构特征分析,实现数据处理,获取几何信息,包括长度与面积等。表1为激光雷达监测技术和传统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由此能够看出,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此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在十三五发展期间我国将开展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力度。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开展矿区土地损毁、土壤侵蚀、生态完整性损失监测等工作,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
2.2 光谱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是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光谱技术,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吸收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此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各类物质特有的光谱,对检测物质进行测定分析,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目前,我国建立了多种水污染光谱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对于水污染物中的铁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使用邻菲啰啉分光广度测定法。对于水污染物中的硝酸盐氮的测定,要使用紫外分光测定法。对于锰的测定,要使用甲醛肟分光光度法[1]。
2.3 色谱技术
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时,利用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和有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等,能够快速获取污染数据信息。在水环境监测作业中,对于有机物的分离监测,比如PHAs,可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对于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可使用液相色谱法。
2.4 3S技术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所使用的3S技术,包括RS、GIS、GPS技术。技术优势如下:(1)GPS。利用GPS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被监测物体,明确被监测对象所处的生态环境状态。利用GPS,进行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监控。依据相关数据,能够判断汽车排放尾气量。若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此技术,对实现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有着积极的作用。(2)GIS。依托GIS技术,能够获得生态环境的地理信息,明确被监测区域地理特征,预测自然灾害。(3)RS。利用此技术,能够获得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情况,比如森林覆盖面积,便于掌握生态保护情况,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2]。
3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建议
3.1 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监测工作需求,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集成各类技术,有着必要性。某地区围绕落实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与环保行动计划,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以政府为主导,协同各部门,调动社会群众参与积极性,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创新监测管理体系。依据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计划,预计到2020年将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当平台建成后,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此城市的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提高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对重点监测对象与区域的追踪溯源。
3.2 加强技术创新力度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技术的应用,要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扩展技术应用范围。目前,随着3S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其在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调查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地震灾害监测为例,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进行地震前历史数据查询以及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工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灾害治理工作效率。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遥感技术水平越高,则监测数据就越全面。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较为常用的遥感技术,主要包括摄影遥感监测技术以及红外扫描遥测技术等,上述监测技术日益成熟,将会更好地服务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3.3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从生态环境监测整体角度分析,其应该为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注重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包括环境监测基础理论体系以及技术路线体系等的完整体系,实现从监测技术到质量评价全过程的监测管理工作,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与质量,促进监测体系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更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加强现有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监测数据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姜德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6):131-136.
[2] 吕国屏,廖承锐,高媛赟,等.激光雷达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7):577-585.
[3] 陈涛,杨武年.“3S”技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3):19-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