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17时53分左右,正值晚高峰,深圳南海大道拥堵严重,一辆东莞急救车運送病人前往深圳南山医院救治,沿途车友听到鸣笛后,纷纷主动让道,硬是在长长的拥堵车龙中“挤出”一条救援通道。急救车仅用时3分钟(正常情况下预计通行时间需半小时)就穿过最堵的玉泉路至深南立交路段,顺利到达医院。事后据深圳交警部门统计,前后共有一千余辆社会车辆为救护车让道,这些司机不仅仅是为救护车上的患者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他们的行为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近年来,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私家车正从过去的奢侈品变为现在的必需品,成为大多数城市家庭的标配,汽车社会已经悄然来临。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数欧美国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汽车文明,而我们还没有形成。遇到救护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要及时避让,这就属于汽车文明的范畴。除此之外,诸如在闹市区开车不随意鸣笛、过斑马线礼让行人等,也都属于汽车文明的范畴。
2014年6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对“120”网络100多台一线救护车安装行车记录仪,启动“无忧避让”救护车系统,对避让救护车而产生的违章记录进行筛除,让深圳车主免除避让救护车而违规行驶被罚的担忧。对超过设定时间不避让的,由交警进行人工甄别,依法予以300元罚款、扣3分的处罚。正是这样的规范、引导和惩戒,才使让行成为大多数司机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才促成了汽车文明的养成。
抢救生命十万火急,却偏偏遭遇大堵车。而正常情况下需要半个小时通过的道路,因为其他车辆纷纷让行,载着病患的救护车仅仅用了3分钟就顺利通过。不得不说,这得益于深圳司机或者说深圳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生命安全意识的提高。较高的文明素质和生命安全意识,是保证这些汽车司机在听到救护车的鸣笛以后,不约而同地做出同一个动作、同一个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发时正值周五晚高峰,但是当急救车行驶至特别拥堵的南海大道玉泉路至深南立交附近路段时,无数司机在听到急救车警笛后主动避让。深圳司机、市民文明素质和生命安全意识,只是促成“千车让道”的因素之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因此,避让救护车也是深圳司机应尽的义务。
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促进的,避让救护车虽然看起来只涉及交通秩序,但由于其特殊性质,将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全,性质严重。因此,仅止步于道德层面的提倡恐怕收效甚微。道德层面的提倡和教育虽然能够春风化雨,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但道德约束终究是一种软性约束。只有在法律法规层面进行探索,打消司机让路的疑虑,同时对不予避让的司机进行相应处罚,才能在广大市民中培植起规则意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