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永 张呈玲 刘翠英
山东省济南市妇幼保健院(250001 )
2016年4月,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在全球引起重大反响的科研论著。该研究涵盖了全球186个国家,时间跨度从1975年—2014年。研究显示,40年来,全球肥胖人口从1.05亿升至6.41亿,全球男性肥胖率从3.2%升至10.8%,增长2倍;女性肥胖率则从6.4%升至14.9%,增长超过1倍。文中还提示,中国的肥胖人口高居世界第一,有4320万肥胖男性,占全球16.3%;有4640万肥胖女性,占全球12.4%;而严重肥胖的人数,中国则从1975年全球排名几十位升至了第二。由此可见,肥胖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严重的健康问题。在妊娠人群中,肥胖的流行程度不亚于一般人群中的流行情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孕妇肥胖的危害及孕期控制体重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说明肥胖在妊娠期及远期对母儿的危害。
关于孕妇肥胖的定义,主要包括①孕前肥胖;②孕前体重正常的前提下,在妊娠期间,由于孕妇体重増加过度所引起的肥胖。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在2001年9月对成人体质指数(BMI)分类公布如下:BMI<18.5kg/m2为消瘦,18.5kg/m2≤BMI<24kg/m2为正常,24/m2≤BMI<28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该标准作为国內统一标准。其次孕期总增重及BMI増幅也是常用指标。1990年美国医学会(IOM)建议孕前BMI正常的孕妇,其孕期増重适宜范围应为11.5~16kg,孕期BMI增幅应为4~6kg/m2,孕期总増重>16kg及孕期BMI增幅>6kg/m2可视为孕期肥胖。我国一些研究者开展了大样本的调研,提出了自己的推荐值,孕期总増重>15kg,孕期BMI增幅≥6kg/m为孕期肥胖,该诊断标准得了国内普遍认可。
调查研究已证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很强关联,超重或肥胖者血脂胆固醇升高,沉积在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增高,该因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增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导致母体多脏器损伤外,会导致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的发病率上升,同时,这也是早产的重要因素。因肥胖者脂肪细胞的体积会显著增大,从而使得患者细胞膜上单位面积内的胰岛素受体相对减少,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制作用,而肥胖者的脂肪组织持续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使胰岛的受损程度更加趋于严重化,最终导致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血糖进一步升高。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容易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由细菌产生的蛋白酶、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直接降解胎膜的基质和角质,导致胎膜破裂。故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及妊娠期体重超标,均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妇女,不管其孕前体重指数多少,发生早产的可能性约是体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妇女的2倍。另外,孕前体重过重,产妇因腹壁脂肪增厚,易出现腹压不足、宫缩乏力,且因其盆底组织过厚,软产道脂肪堆积,使胎头下降延缓及阻滞,胎儿娩出困难,因此剖宫产率升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一项关于产妇生产时麻醉情况的研究数据显示,麻醉相关孕妇死亡的发生与肥胖有关,肥胖是其危险因素之一,许多慢性疾病均与妊娠肥胖有关,气道并发症、心肺功能紊乱也与肥胖相关,且这两者会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对于麻醉医师来说,降低肥胖孕妇围术期病死率是对其麻醉技术的一大挑战。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公认的发病机制为血液高凝、血流淤滞及血管壁的损伤。调查显示,相同年龄段的孕妇与非孕妇相比,发生该病的风险升高,其原因有很多,如基因缺陷、长时期卧床、肥胖等,其中肥胖孕妇该病发病率相较于正常体重者升高2倍多。
产褥感染的发生只有在自身免疫力和细菌的毒力及数量之间不平衡情况下发生,而一些慢性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产前产后大量出血、胎膜早破及产程延长均是产褥感染的诱因。在一些肥胖孕妇中,剖宫产后刀口易感染,也是产褥感染的危险因素。
肥胖对早产的影响有正反两种意见,目前仍无明确的研究成果指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对早产的直接影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超重和肥胖孕妇容易患妊娠并发症,易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引起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等,直接影响新生儿生命质量。研究显示,孕妇超重或肥胖,生出巨大儿的风险增加2.58%~3.69%。巨大儿通常伴随难产、产后出血量多、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
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其中孕期体重増加过度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机制有以下几方面:①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的风险増加,从而胎盘功能不全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受其影响,发生宫缩时,胎儿可能会不耐受,出现窘迫现象,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増加;②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导致头盆不称、梗阻性难产、产程延长的发生风险增加,产程停滞,宫缩较强时胎头或脐带容易受挤压,从而引起新生儿窒息;③羊水过少是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并发子痫前期导致胎盘功能不全可引起羊水过少,再有肥胖也增加了早产胎膜早破的风险;④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增加了剖宫产率,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相比,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增加。可能与麻醉后的血压下降及仰卧位低血压相关。
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会导致产后超重,使妇女罹患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远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这些妇女再妊娠时,其高BMI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DOHaD理论也认为,除基因、成年期生活环境外,胎儿期宫内环境、生后早期环境也共同影响成年后疾病的发生。研究显示,孕期体重増长过度影响后代青春期、成年期体重,母亲肥胖其后代肥胖风险高出3倍,孕期体重増加过度的女性后代肥胖风险增加33%,且孕前超重者后代智力障碍风险相对要高,对其精神系统发育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加强育龄妇女和医务人员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是孕期体重管理的首要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做到:①开展产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普及孕期体重的相关知识、控制体重及均衡营养的方法,以及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等的危害,并培训如何处理这些并发症,从根源上减少和预防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度。②开展孕前教育活动,普及孕期的相关专业知识。③面对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体重増长过度的妇女,产科医生应与内分泌医生及营养师联合,共同制定出适合该妇女身体状况的最佳体重控制方案,包括饮食结构与运动锻炼。孕妇需要做到:①产前咨询及产检,学会计算BMI。有调查显示,孕前BMI降低10%,会使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早产及死产的发生率降低至少10%。②主动学习,孕妇可通过网络主动学习孕期相关知识,补充相关知识。③监督自己,改变传统观念影响。
制定实用具体的孕期体重管理指南对孕期体重控制有重要意义。个体化的连续性服务是孕期体重管理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外很多研究认为孕期通过个体化的行为改变以及饮食和运动的综合管理能够显著减少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肩难产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无论孕前肥胖还是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均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应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产科卫生保健医护人员应从最开始就对孕妇行BMI测量,BMI超标会导致较多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母儿健康;同时应告知其孕期合理的体重增长、恰当的体育锻炼、均衡营养的益处,及孕期限制体重增长对妊娠结果的良好影响。对于超重和肥胖妇女,需个体化照顾和临床指导,将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幅度控制在推荐范围内。为不影响胎儿体重的增长,应该综合平衡胎儿体重增长、产科并发症与母亲体重增长的利弊。将孕前超重及肥胖列为高危因素,在孕前保健中进行有效指导,孕期严格体重管理,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分娩质量,更大程度的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