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抒 康健 贾林琛
【摘要】本文在介绍智慧图书馆概念和特征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同时针对目前图书馆空间设计不科学、场地严重浪费等问题,也着重对图书馆空间再造问题做出了详细探讨,提出了“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进行空间再造等理念。
【关键词】智慧型图书馆;物联网;空间再造
在2003年的时候,芬兰的艾托拉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理念,指出该图书馆不会受到空间条件的限制,属于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行列。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智慧型图书馆”的构建问题,对该图书馆的定义、构建、特征等都充满好奇,同时对于在互联网时代中,如何对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以提高图书馆利用效率,也成为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
一、智慧型图书馆特征
“智慧型图书馆”意味着用户的阅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图书馆模式代表着我国图书馆最高的发展形态,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互通互联。智慧图书馆的互通互联性表现在,图书馆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实现了读者与读者之间、馆与馆之间、书与书之间的无障碍联通,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一是智慧图书馆秉持的是24小时开放的理念,可以随时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通过不同的渠道与读者建立联系,及时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二是智慧图书馆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将大量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建立起统一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向读者提供阅读资源。这种整合信息的做法,使其它图书馆不必在相同的信息资源上重复开销,提高了图书馆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保持实时更新。本地库数据更新之后,镜像库也会随之更新。当其它联网的图书馆发现有图书馆资源更新之后,也会将更新资源同步。
(二)智能化。智能化指的是图书馆自身的建筑理念、设备设施都体现出智能化的特征。管理人员对馆内的设施都安装了智能装置,并且采用RFID技术对设施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域控制。比如部分珍贵的文献资料对图书馆环境要求很高,如果遇到温度、湿度不适宜的情况,很可能破坏了文献资料。但是在智慧型图书馆中,安装了智能设施的馆内设备会对图书馆各项指标实时监测,始终将图书馆的环境控制在最宜于保存资料的状态中。同时在图书馆的阅读区域,也可以对各种环境指标进行优化,并且控制该区域的噪音分贝,为读者创造安静、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说,为图书馆安装智能化设备,可以使图书馆各个机器始终在科学的环境中运行,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为读者创造更加优越的阅读环境。
(三)智慧化。智慧型图书馆的智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智慧化。图书管理员在本馆的每本藏书中都安置了智能化芯片,读者通过RFID技术的搜寻,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位于图书馆的精确位置,方便读者查询各种文献。2.交流的智慧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中,读者只能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向图书管理员了解馆内有哪些藏书。但是在智慧圖书馆的构建中,图书馆为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都搭建了沟通平台,读者有了更为广阔的沟通平台,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3.服务的智慧化。智慧型图书馆中,管理者运用智能化的技术,将原本分散的业务模块有效整合在一起,为读者及时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通过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这也是“为读者服务”理念充分落实的体现。同时服务的智慧化还体现在:智能化导读服务、语音搜索功能、3D图书馆实景导航等等。4.管理的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不仅针对馆内各种设备资源、文献资料,还包括对图书馆的日常维护工作,比如对图书馆整体的监控、对馆内文献资源的实时管理等。
二、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城市、高校的图书馆中会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实现了读者与读者之间、馆与馆之间、读者与书本之间的互通互联,共同打造智慧型图书馆。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传统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智慧型图书馆自身具备的互通互联、智慧化、智能化等诸多特征,使该类型图书馆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在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自身应当积极争取政府、企业的资金支持,为馆内人员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同时在场馆空间再造方面,应当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开展场馆建设,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2]赵晓芳.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实现与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2(6):46-48.
[3]梁转琴.智慧图书馆实现的条件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