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考到天津读大学,22岁的凯里小伙子石程远算是把自己经营得有声有色。2017年8月,石程远和4位伙伴共同接手了当地一家有9年历史的贵州餐馆——苗王后厨,在创业的诸多困难面前,石程远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他希望靠自己的力量把“苗王”做下去,把更多关于贵州的元素传播到天津。但说起最大的愿望,石程远还是想回到贵州,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能量。
从服务员到老板
现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石程远比很多同学都忙,校内忙课业,校外忙着能力的拓展,短短几年内交了很多朋友,一起组建了团队,涉足互联网还参与合作教育培训机构,要说工作机会,他从来没发过愁。跟“苗王”结缘是个意外,餐厅的创始人是一对在天津学艺术的贵州夫妻,跟石程远关系不错,当时只是请小石到店里帮帮忙,石程远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一门心思想着给朋友帮把手,谁知道这一帮就从服务员干到了经理,最后阴差阳错还接手了这家餐厅,成了其中一位老板。而这些,也不过发生在几个月之间。
对餐饮业,石程远一直心向往之,加上他一直想把家乡美食发扬光大,眼看着苗王当时困窘的处境,石程远心里百感交集:“苗王在天津已经快10年了,在整个天津,它是最有历史的贵州菜餐厅,我真的不忍心看着它就这么结束掉。”于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向身边的朋友发起号召,集结了几个老乡和一个甘肃朋友,大家一起凑钱把餐厅转了过来。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石程远做事有理有条很有规划,但接过来这么大一间餐厅,老板石程远还是没有躲过前所未有的考验和困难。有利益面前的友情变调,有不解之人的冷眼相对,有客人的流失,有同行的排挤,有食材的运输,还有眼前经营和资金压力……最痛苦的时候,石程远好几天睡不着觉,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没有支持,几度崩溃甚至不想继续。“还好,我们贵州人骨子里都硬的很,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因酸汤鱼结缘
今天,全国各地都有贵州酸汤鱼餐馆,酸汤鱼也似乎成了贵州菜的一个标杆。但石程远认为,要让大家都知道“贵州菜”,这还差得太远。很多人知道川菜、湘菜,对贵州菜就“好像还隔着一层纱窗,概念很朦胧”,通常这个时候,石程远总会带着他的服务员团队悉心向客人解释。
在石程远的“苗王”,除了贵州米豆腐、辣子鸡、折耳根,凯里酸汤鱼是点单率最高的一道菜,曾有排队两个小时等待一条鱼的壮观场景。酸汤开胃鱼肉鲜嫩,获得很多客人的喜爱。不过,因为南北方的口味差异,最早也有一些北方客人吃不习惯。今年8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傍晚,几个年轻人在“苗王”门口徘徊,却迟迟没有走进店来,观察许久的石程远于是走上前去热情招待。“我们想吃点什么,天热也没什么胃口……”原来是几个天津本地人找不到合适的餐厅,一听小石说贵州菜,又联想到早有耳闻说贵州的鱼腥草味道奇怪,对贵州菜存有一定的误解。交流下来,石程远有意识地推荐了凯里酸汤鱼,并耐心地介绍了这道菜的背景、做法及营养价值等,进而又告知他们许多关于贵州美食的特点,几个年轻人聊得兴起,进店点了一条酸汤鱼,果然如小石的介绍一般美味。当然,因为酸汤鱼,他们跟小石早已是朋友,也成了“苗王”的忠实粉丝。朋友又带来朋友,“苗王”成了吃贵州菜的首选聚点,大家坐下来吃饭聊天,好不热闹。
曾有贵州媒体报道过天津“苗王”,于是,一些跟石程远一样考到天津的贵州籍大学生一到学校,报到当天就慕名找到了餐厅大吃一顿酸汤鱼,颇有点“投靠组织”的感觉;还有一些老人家看了电视,给自己身在天津生活的子女打电话,叫他们一定要去吃一吃这家贵州菜,找找家的感觉。曾经有一位来自贵州黔东南黄平的阿姨在天津住院,儿子每天都要在石程远餐厅给母亲点餐,有时候儿子忙不过来,石程远还会自己开车给老乡阿姨送饭。面对自己的家乡人,石程远总是有着说不出的亲切,天南地北相聚在天津,是一种叫“贵州”的缘分。
“贵州制造”需要一群有信念的人
跟很多同龄人状态不同,石程远显得更有忧患意识。学校和餐厅两头跑,對于他来说的确没有其他人那么多消遣的时光。一个月里,最多有两天,他会让自己睡一下懒觉,不过忙起来这也是奢望。在石程远的人生规划中,这些都是为他以后回到贵州创业应该有的磨炼。
“我肯定要回贵州,最快3年以后,我把自己锻炼好了,就把力量贡献给家乡。”石程远信心满满地说,语气里掩饰不住兴奋与骄傲。明年,石程远就会开始进行自己推广“贵州制造”的计划,他想利用“苗王”作为贵州推广的第一平台,将更多贵州文化、美食呈现出来,让更多外地人感受来自“贵州”的热情。
然而,石程远认为这份事业更需要一群有信念、有爱并且愿意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人。利益并不会让人快乐,但是能为家乡做些事,看到家乡的发展与进步,这才是真正让石程远感到高兴的事。当高速发展的时代带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浮想联翩,外面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走出去,贵州小伙子石程远却时刻为自己的回归而准备着。不久的将来,我们期待能看到石程远伫立在贵州发展的舞台上,用他最完美的舞姿,为世界带来最精彩的“贵州制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