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畅
(正安县环境监测站 贵州遵义 5634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严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环境保护相关决策的做出,都离不开科学的环境检测数据,我国幅员辽阔,分布在各地的县级环境监测站成为环境监测的主力军,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级环境监测站无疑在环境保护工作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本身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各地政策的不同以及重视程度不足,目前我国各地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定位并不统一,覆盖也不全面。综观全国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历体制,机构定位不同地区的做法差异悬殊。例如有的地区将县级环境监测站设置为事业单位,有的地区则将县级环境监测站作为参公单位进行管理,还有的地区环境监测站则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运作。由于县级监测站的机构定位不统一,导致现实当中管理工作不规范。县级环境监测站覆盖不全面也导致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存在漏洞,不利于作出有关环境保护的决策。
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颁布的标准,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编制数量东、中、西部应至少分别为20人、18人、10人。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地方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根本达不到最低要求。一些地方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长期被其他部门借用,导致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占了人员编制却不实际参与环境监测工作的情况。因此,县级环境监测站实际在岗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数量缺乏保障。此外,县级环境监测站现有员工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较低,而且骨干技术人员流失现象也较为突出。
随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展开,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由政府部门充足、稳定的经费保障。县级环境监测站需要大量资金用于监测设备的更新和采购、业务用房的建造购置、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引进等许多方面,尽管近年来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获得了较大改善,但是总体来看,经费仍然缺乏保障。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将环境监测站的经费和开支列入政府地方财政预算体系,使得县级环境监测站经费来源缺乏保障。
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县级环境监测站稳步发展,发挥环境监测作用的重要基础,明确的定位是县级环境监测站行使环境监测职能的必要条件。针对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管理体制混乱,定位不明确的情况,我们需要确立统一的环境监测站管理体制,从而实现环境监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效统筹和协作。
环境监测是一项具备高度专业性的工作,离不开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当前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且流失严重,这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以及环境保护工作都是非常不利的。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高校和社会当中引进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县级环境监测站,为我国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环境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事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果。当前全国许多地方县级环境监测站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境,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无法得到及时地更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80%的县级环境监测站要达到建设 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为监测站配备标准化建设必备的和完成监测任务应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硬件配置水平。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将环境监测站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体系,从而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县级环境监测站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作为基层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我将以实际行动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