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 张恒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2017年12月14日,由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筹委会、中国水产学会和广东海洋大学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现代海洋渔业论坛在广东湛江海滨宾馆召开。
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院士专家、各省市海洋渔业主管部门领导、水产企业代表以及行业精英共计350余人参加。
2017现代海洋渔业论坛现场
论坛结合我国的“海洋开发”战略,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渔业发展为主线,“创新驱动,开放共享”为主题,深入探讨国内、国际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为我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对话平台,促进各方交流、合作与提升,加强我国现代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际合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中,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司徒建通研究员、马来西亚农业部渔业生物安全司前总监Mazuki bin Hashim、台湾海洋大学校长张清风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都做了相关的专题报告。
司徒建通认为,尽管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无论是养殖面积还是养殖产量都在世界排第一,但是在国内来说,水产养殖在大农业里占的比例非常小,整个渔业占农业仅有10%左右。
在报告中,司徒建通指出,目前我国渔业现状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从业人员科学素养较低,科技基础不足,研发滞后,成果转化率低,推广应用效果差等。
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土地的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限制,生产成本增加,创新驱动缺乏。
他认为,目前水产养殖产业到了一个拐点,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工厂化养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智能渔业带动技术升级,推进我国渔业的转型升级。未来渔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依托创新的科研技术,从良种、良法、良品、工程技术和装备几个方面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据王建红介绍,目前,水产产业链各节点的布局已基本完备。从2000年开始,恒兴就开始了海外的交流合作,与国内外的大学院校签订了人才交流的合同, 2013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恒兴积极响应、实现“走出去”的国家号召,“产业化、专业化、国际化”是恒兴坚持的战略目标。
王建红认为,中国水产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但是养殖业相对滞后;二是各国政府重视民生,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基本保障;四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立了完整的水产工业体系,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才众多和管理水平提高,具备了“走出去”的先天条件;五是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工成本相对便宜;六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平、发展理念与中国接近,更加容易接受“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通过对恒兴“走出去”经验的总结,王建红对国内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走出去的企业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建立能够在当地能够顺利复制传授的可复制的管理体系。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政策、依法行事。还有就是要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差异,克服沟通的障碍。另外,通过恒兴的经验能了解到在国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更受重视,所以各大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要注重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抱团发展,体现真正的中国水平。在团队方面更是要组建专业的出口营运团队,为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
近年来,恒兴走出国门的步伐很大。而王建红认为,恒兴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这过程中收获很大,得到的教训也不少。国外市场有很大的空间,希望国内同行、科研院所能够紧紧握在一起,用开放的心态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
孙延来主要介绍了深远海风浪智能化可移动养殖平台,据他介绍,其公司出产的养殖平台设施能够能抗17级强台风,能抗18米大浪。在设计上,将货仓改装为养殖仓,一个分仓1万立方,能够进行每天换水,一个平台有多个分仓,对近岸渔民集体走向深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据孙延来介绍,这个项目的造价较高于近岸大网箱,但是运营成本比近岸大网箱养殖要低,可以真正实现海洋牧场,辐射服务能力在5~10海里。此外,他表示,平台除了养殖外,还有发展成育苗、加工、冷冻、运输等平台的辅助功能。
马祖基·哈欣主要介绍了马来西亚水产养殖的背景和概况。包括马来西亚国内的水产养殖品种构成、市场消费格局等,2020年,马来西亚水产养殖总产量将达144万吨。
据他介绍,马来西亚除了在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政府也大力扶持推广水产养殖行业,在马来西亚水产养殖领域投资有几个优势,比如马来西亚的良好气候地理位置以及显著增长的水产养殖工业,强有力的政府扶持,更加接近世界市场。
他相信,马来西亚存在很大的商机和投资潜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马来西亚会有更加良好的合作与发展。
报告中,严俊指出,全球人口在持续增长,陆地食物难以满足人类需求。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受到很大的压力,海洋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内海污染造成海洋污染严重,养殖过程大量使用抗生素,让食品安全备受困扰,养殖产量没有稳定的保障,海洋渔业养殖是解决这些困境很好的方案,目前内海养殖饱和,更应该将目光投向深远海。
他介绍,深远海养殖无污染,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保,因此,全面拓展海洋的业务空间,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利用工业化、智能化提高海上养殖基础建设,才能开启全球海洋养殖新纪元。
谌志新认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但是随着土地资源被压缩、近海养殖的饱和,使得中国水产业到了急需转型的时期。今后,海洋牧场的建设将是我国渔业建设的重点,现代海洋牧场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建设高效养殖模式的健康生态海洋牧场,以实现陆海统筹。
他介绍到,中国海洋牧场从80年代开始,但是相对较单一,缺乏科学规范的方式。现代农业是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也应该纳入海洋牧场建设的范畴。未来,构建养捕加一体化模式在海洋渔业是能回避资源掠夺的很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