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水产》 杨帆 程纯明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
每年年底,都是企业进行业绩盘点的时候,也是企业开始做来年市场规划和布局的时候。经销商会议、技术交流会、客户联欢会,各种企业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2017年12月27日,“湖南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养殖技术暨经销商转型论坛”在湖南浏阳召开,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的近100名经销商与会。
从2009年成立至今,经过近10年的发展,坤源在水产动保板块稳步前行。“2017年坤源生物在水产板块的销售额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36.4%”坤源集团董事长张松柏在作年度业绩总结中说道。为了帮助经销商客户在来年能够有更好的效益,坤源生物专门安排了如何安全用药、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病害诊断与治疗、经销商服务转型升级等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报告,帮助客户“充电”,充实自己。
会议现场
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欧阳龙从整个行业层面,深入分析了目前兽药行业现状,介绍了兽药监管的具体措施,据他介绍, 目前兽药行业存在五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集中度低,能起中流砥柱作用的标杆企业少,缺乏话语权;二是企业:散、小、弱;三是产品:低端化、同质化;四是使用环节:存在用药不科学,超剂量、超范围、超时限、滥用等现象;五是耐药性问题:抗生素滥用引发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欧阳龙认为,兽药行业需要加速整合、转型升级,兽药企业需要具备自主研发产品的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管理水平,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则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渔药安全高效使用的问题。古人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杨先乐认为,渔药与养殖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联系。众所周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池塘老化、水质环境污染、管理与技术措施滞后等诸多原因,水产动物病害日趋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病害所造成的严重损失达到20%~30%,总经济损失高达150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广为流行的水产动物病害就达100种以上,其中较重大流行疾病也有近几十种,水产动物病害控制对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显得尤为重要。”
他表示,目前水产动物病害控制有三种主要手段,即免疫防治、生态防治与药物防治,其中药物防治是当前最重要的手段,然而药物滥用,给养殖水域环境与水产品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于是,如何安全用药是至关重要的必备知识。杨先乐认为需要做到六点:第一,正确诊断,对症对方用药;第二,选药要有明确的指证,安全用药;第三,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一切因素,排除各种因素(如水温等)可能造成的对药物干扰,适宜用药;第四,适当加大或缩小用药的浓度、用药次数和用药的间隔时间,合理用药;第五,驱邪扶正并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控制用药;第六,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的措施,有效用药。
如今渔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渔药经销商如何成功转型与升级服务,坤源集团总经理潘逢文对此进行了一一解答,他表示,当下渔药经销商的制胜法宝无非就是赊销、低价、客情与服务,同时面临着经销商越来越多、靠治病卖药越来越难、饲料厂动保竞争越来越激烈、小厂家价格越来越低、养殖户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直营店步步紧逼以及服务被“同质化”、渔药经销商价值“同质化”的七大威胁。
潘逢文认为,渔药经销商转型的关键点有:其一,思想观念转变升级,从渔药店转变到企业经营、从坐商转变到服务商(跑商)、从坐等厂家派技术员下来转变到自身先要动起来;其二,品牌建设,包括个人品牌、合作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以及价值链的建立。
目前,小龙虾风靡全国,是当今最热门的养殖品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顾泽茂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小龙虾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的专题报告。据他介绍,小龙虾是外来物种,原产北美洲,美国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稻田养殖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较高,通过机械解决人工成本与损耗,并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各地,这是我国的小龙虾产业需要学习与借鉴的地方。
顾泽茂认为,小龙虾之所以如此风靡,得益于两大方面:其一,小龙虾餐饮,多种风味,全国人民都爱吃;其二,小龙虾生加工与出口创汇。据统计,全国小龙虾养殖规模与总体产量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从2016年的90万吨增长到2017年超过100万吨,大力发展的地区有江苏、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其中湖北养殖面积大约500万亩,总产量约为60万吨,总产值高达800亿元,并得到了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专门成立了稻渔综合种养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业界估计小龙虾国内市场的预期值可达200万吨。
其中,他重点介绍了稻田养虾的生态养殖模式,由于小龙虾的食性及对养殖环境的需求表明小龙虾很适合在稻田中养殖,虾苗和稚虾可利用稻杆腐烂提供的有机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饵料生物,得以快速生长,而稻杆还为虾苗提供了攀附和栖息场所,并通过技术改进,3月底就可以获得大量大规格虾苗。
“小龙虾的病害是被养出来的!”其实,大多数养殖户并不知道小龙虾的生物学特点、营养需求以及病原生物学特点与发病所需条件。顾泽茂认为,小龙虾的病害类型可分为两大类:病原性疾病与非病原性疾病,其中病原性疾病包括病毒病(白斑综合症等)、细菌病及寄生虫病(纤毛虫等),非病原性疾病大体是由溶氧不足、环境应激等影响的。而在实际养殖中,往往非病原性疾病比起病原性疾病更难以防控,危害程度更大。
经过顾教授及其团队多年养殖经验的总结得出,非病原性疾病中的环境应激性病害类型主要有:第一,下雨积水应激:田间工程和池塘改造不好造成的下雨积水,能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小龙虾会逃窜到水草上或岸边,甚至逃离,所以稻田改造一定要做好进排水设施;第二,稻虾模式转换期应激:稻田水排放进沟后,还留在稻田里少部分虾产生应激,其余大部分虾进入围沟,由于密度过高从而产生胁迫。
而另一种严重威胁小龙虾生长的非病原性疾病,即为缺氧问题,若池塘水体溶氧值低于1mg/L,小龙虾便会上草、上坡、逃离;若溶氧值接近于0,将引发小龙虾红壳,甚至死亡。那么,小龙虾塘为何会缺氧?他认为,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藻类)的光合作用(占80%以上)、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占7%~8%)、随水源补给(占3%~4%),而水中耗氧最多的主要在于水中化学物质的氧化及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细菌等小型生物的呼吸耗氧,耗氧量占到60%,其次则是底质中无机还原性物质及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的耗氧,占比20%左右,最后才是鱼虾呼吸耗氧,一般只占10%~15%。另外,水草的覆盖率不宜超过虾塘总面积的50%。其他非病原性疾病还有许多类型,例如浑水、饵料不足或营养缺失以及白肠、肠道坏死等。
总而言之,小龙虾病害发生原因应该从这几点进行思考:水草与溶氧;饵料与营养;水质与水温;病原与免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符贵红博士与大家共同探讨水产动物几种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在当今水产动物疾病越来越严重,病症复杂难以诊断、药物使用复杂等多种特征,导致水产动物疾病难有很好的疗效。她认为水产动物疾病重在防控,积极做好预防措施。通过合理饲养,不过渡追求饵料系数,增强鱼体质,改良并调理水质。
符贵红建议大小型养殖企业,可与科研单位等机构进行合作,及时监测养殖对象病原携带情况,提早针对性用药进行预防,降低疾病爆发。
来自郑州的坤源代理商彭晓分享了自己十多年来对无鳞鱼系列疾病治疗的典型案例,以斑点叉尾鮰为例,这两年叉尾鮰的赤皮病较严重,在每年的阳历9~10月停食期尤为常见,发病时往往伴有赤皮、脱粘的特征。她表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叉尾赤皮病之所以发病,除了一部分是因为投喂过多、营养过剩的原因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则是由于叉尾鮰塘里出现了大量的裸藻。
那么,为何养殖户经常容易忽略裸藻过剩的问题呢?彭晓总结出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两种实际情况:一是早春放苗,投放密度过大:近年来养殖户为了追求养殖效益,亩投放量逐年增加,有的甚至放到2,500~3,000尾/亩,由于北方水环境属弱碱性,在养殖早期可监测到水中有大量的绿藻、硅藻、球藻等优良藻类,经过一个夏季的高温投喂,到了9月、10月季节交替之时,池水中的绿藻突然老化,逐渐被裸藻代替;二是“瘦水池”底泥深、有机质多,上层水藻类长势长期缓慢,另一种是浅水塘水位低,若四边种树便遮住了池水的光合作用,导致早期藻类生长迟缓、种类少,这两种鱼塘到了早春至夏末极易引起裸藻泛塘。
针对裸藻过剩所引发的叉尾赤皮病,彭晓推荐了两种治疗方案,第一,当检测池水裸藻达到60%~90%时,必须适量换水,换水后使用坤源产品干撒,分解淤泥净化,不宜使用含磷改底剂;第二,使用能够分解裸藻的产品,也能给绿藻、硅藻、球藻等优良藻类提供氧份。
除了技术交流培训,本期会议还安排了实地生产参观、客户分享、市场团队实力展现等环节,展现企业的软硬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