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伦
“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各方共识。”在10月11日于绍兴举行的2018中国(绍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信部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两化融合研究室副主任张朔表示,目前,国际知名制造企业为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主导权,强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期,纷纷向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转型,基于自身发展优势加快工业互联网布局。
目前,在政府层面,美国已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先进制造战略重要发展内容,德国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工业4.0的关键支撑。
在产业层面,美国主导的国际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德国工业4.0平台,通过集聚工业龙头推进相关架构和测试床等工作,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亚洲国家积极追赶,日本通过物联网促进联盟、工业价值链创新联盟等组织,集聚知名制造企业,加大工业互联网推进力度。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也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投入。2015年至今,国务院相繼发布文件强力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多地也积极落实部署,纷纷发布工业互联网配套方案。据张朔介绍,工信部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支撑工信部信软司对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以全面了解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情况。截至2018年2月5日,共征集到来自近500家企业的600余份工业互联网相关材料。
搜集数据表明,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集中度凸显;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提供行业级服务为主;三是工业PaaS路径日益清晰。
但是,与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技术相比,我国工业App存在起步晚、认识不充分,开发者数量少,开发者社区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缺乏有影响力的工控企业、通信协议以及完整的行业数据采集方案等。
对此,张朔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遵循三大路径发展。
一是“建平台”、“用平台”、“测平台”协同推进。即同步建设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平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企业核心业务和重点设备上云为牵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以测试验证为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规模应用。
二是统筹“建生态”与“补短板”两翼发展。一方面是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是着力培育工业App,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平台公共支撑体系,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
2018中国(绍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通信产业报社、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绍兴市经信委、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本次论坛上,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活力指数暨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活力榜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