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正是牡丹花开时节,在碧空万里的蓝天下,郑州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姹紫嫣红的牡丹相映成趣,郑州大学迎来了第四届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是“致力于全面研究和分享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资源与力量,诉求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派的形成”的学术组织,诉求将艺术学理论转化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实践成果。继前三届会议就“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思想研究”“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格”展开探讨后,本届会议以“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模式与变迁”为主题,就中国艺术学科研究教育的使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研究生教育学术规范、研究生教育学术凝聚力形成等相关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
此次会议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承办。开幕式由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联盟副主席魏小杰教授主持。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先生,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谢建明先生,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会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梁玖先生,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彦伟先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先生,河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郭蔚蔚先生,郑州大学副校长韩国河先生,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林坡,还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四川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內蒙古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宝鸡文理学院、海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50多所高校的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成员、专家、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机构负责人、研究生代表、出版社及多家媒体共280余人。
会议从2017年4月26日至28日历时2天,进行了三场专题报告会,全面深入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使命、学科设置、教育规范、学术凝聚力等议题,为到会者奉献了一场鲜活生动的学术盛宴。
一、研究生教育的使命:让研究生的学术生命绽放
艺术学研究必须对艺术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联盟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建明教授在《艺术学理论的可持续性创新有赖于专业研究生教育》报告中,指出“艺术样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综合”,研究生教育也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复杂:“门类多样、课题多样、研究生知识结构多样”,对指导老师是很大的挑战。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梁玖教授在《艺术研究生教育必须置身学科变迁轨道上学术地应答与行走》报告中,就自己所参与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各大院校艺术学学位论文评审、博士学位论文抽查等工作,指出目前艺术研究生教育问题的严峻性:“研究生论文选题既没有体现学科、专业方向,也无法判断其论文研究领域;又或者博士论文的目录只有‘结点,而没有结论;‘论文摘要的文字表述是第三人称;‘绪论列为论文‘第一章,而且一开篇就是名词解释”等等。指出要“珍视历史的教训,避免学科不清楚的恶果;在历史中认识问题,提升师生各自的历史责任意识,置身艺术学学科轨道当中学术应答:在变迁中更完善艺术研究生教育的外在机制,在变迁中提升艺术研究生教育师生的规格认识,在变迁中确保师生彼此守候艺术学学科专业。”报告中展示了一件装置艺术《大学特产》,作品的主体是凋谢的玫瑰花,说明“在多少年的春天或秋天,那么多学生含苞待放来到大学读书,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开放就蔫了”。最后回答研究生教育的规格:“就是要改造他的思想,不要让他做充电器。让他建造一个独立的发动机,到处走。这就是我们研究生教育应该要有的规格。”笔者在《艺术教育研究生教学的完满性思想》的报告中,探讨了哲学意义的“完满”内涵,提出艺术教育研究生的教学“完满”思想:将教学视为师生共同生活,将生活与教学环境中“教”与“学”的冲动与阻抗转变为艺术教学的内容,将生活与教学环境转变为教学媒介和手段,促成师生形成与生活环境整一性、丰富性、积累性的艺术经验与经历,在完成一次次藝术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意义。
以上论述涉及艺术及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以问题为导向、从现实生活中探索学科概念、形成人类共性智慧的讨论,反映了当代艺术教育超越世界二重化、自我与对象二元对立、还原“生活世界”整体性的哲学思考。
二、研究生教育的学科轨道:厘清学科专业设置的学理逻辑
学科精细化与综合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两个过程。总体而言,世界各国艺术或艺术学门类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两种典型模式,分别体现了艺术学科细化与综合的两种倾向:“一是引导艺术学门类下领域和形式各不相同的学科和专业,相对独立地自我发展,突出其‘种类的专业性,以‘窄口径培养具有专精的专业创作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专门家,或具有深入的种类艺术学专业研究能力的专家。”[1]112如美国的艺术学科专业目录。“二是引导艺术学门类中相近、 相关领域的学科和专业融合发展,突出其‘类型的专业性,以‘宽口径培养具有兼容的艺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领域艺术家,或具有专业素养的艺术研究、艺术学研究专家。”[1]112如德国的艺术学科专业目录。我国当下艺术学学科与专业设置存在着学科精细化与综合化的矛盾。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许蚌教授以《专业方向设置的规范与创新》为题,指出,由于“新兴专业发展需要与学科目录制定滞后的矛盾;学术严谨性不足,专业方向设置过于随意;学术地位与自主话语权不对称;因人设点,因院设点”等原因,各艺术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专业方向设置与专业属性契合度不高;专业方向设置无限扩大,呈现一种‘泛化的状态;专业方向设置过细,彼此并列、交叉;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名称一致,没有体现出属性之间的差异等。为此,许蚌教授列举了美国多所艺术学院专业目录,阐明:“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并指出:“艺术学学科及专业目录分类与名称应符合国际惯例,应体现学科属性的逻辑统一,还应简政放权给予各艺术院校自主地动态调整设置专业方向以空间,艺术学学科及专业目录分类与名称应加强学理依据的研究及论证过程,避免学术失范。”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教授指出当下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全国16个美术学博士点分布不均衡;全国美术学硕士点95个,专业大同小异,教育同质化严重;对美术、美术学、美术学科等学科认识模糊;美术学科建设的内涵亟待充实、提高等。由此提出:各个大学应基于国际视野、时代精神、地域文化、学校特色、学科专长的基础上,从办学定位、自身优长、专业基础与个性发展、规模与质量、人才培养价值导向等方面着手凝炼自己的美术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特色。endprint
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们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2]114许蚌与屈健的报告促使我们思考当下学科与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艺术学学科专业设置需要置于社会现实中,在学科精细化与综合化之间取舍与平衡。
三、研究生教育的规范:提升以论文写作为核心的学术研究能力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研究生专业研究能力为目标的高学历教育,学术研究是其特质。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博耶所说:“高等学校的历史责任,我把它称之为学术的使命。”[3]85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反映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围绕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评价,以及研究生课程与人才培养模式,与会专家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各自见解。
其一,侧重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与评价的研究。联盟副主席、东南大学艺术理论系主任李倍雷教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P”为范例,做了题为《艺术学学位论文规范问题》的报告,就学位论文的性质及其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要求、常见问题等,进行详尽细致的阐释。比如论文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一般不要加副标题;又如,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的完整短文,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可以独立使用、引用、推广;再如,绪论和结论各自独立成文,不属于正文,等等。四川音乐学院艺术学理论系副主任赵崇华教授以《爬梳学科发展趋势 建构论文评价范式——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多元化评价体系整合性思考》为题,指出学术论文评价存在客观水平与实际评价的反差大、评价尺度掌握的差异性大、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各组成部分的运行及相互关系欠深入、评价等级的合理性差、评价参与者互动不够、对评价理论和评价运行效益的关注较少等问题,由此提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即“论文质量过程评价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调节,以改进决策、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组织、行为、决策的评价系统。
其二,侧重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的研究。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张自然教授做《艺术研究生如何‘做和‘用专业文献》的专题报告,以“五岳观”为例,说明怎样对文献“辨真伪(正误、是非)”,以“董逌《广川书跋》”为例说明怎样对文献分类,以及“考源流、做比较、重实物、敢想象”等方法。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李兵,以张道一先生《麒麟送子考索》为例,做《张道一民间艺术主题学方法与研究生教学研究》的主题报告,阐释了“麒麟送子”主题及其母题意象在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变异研究,说明将民间艺术的主题及其母题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考察,能厘清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路径,推动民间艺术研究,使结论具有科学的普遍意义。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汪映雪,以2013年苏轼《功甫帖》立轴真伪的辩论为例《反思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之学术规范》,从书画鉴定的观神韵、考流传、辨纸卷、识临仿等传统方法,科技鉴定的当代方法,鉴定过程中“标准器”的确立,鉴定证据的主次关系,鉴定者的主观因素等5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研究维度。
其三,培养研究生学科综合能力的研究。哈尔滨音乐学院马卫星教授以《比较视野下的艺术学科研究生特色教育模式思考》为题,探讨艺术学理论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即,以音乐断代史比较视角,梳理各个时期音乐与其他各个艺术门类的形式、理论以及思想的关系脉络,确立各个历史时期最辉煌的、具有决定性、引领性的艺术门类,从而融合各门艺术,宏观整体地把握艺术学理论,进而全面提升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及其导师艺术学理论素养。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刘剑教授,以《美学在艺术学理论研究生培养诸环节中的境况》为题,从贵州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中西美学史》基本不及格、美术学院本科生只开设《当代美学》《服饰美学》等美学课程、硕士研究生不开美学相关课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涉及美学领域等现实困境,回顾“艺术”从技艺、审美、介入的三次转变;阐释“经验”作为“艺术”的三重内涵:经历、技艺、体验;提出开设艺术学视野中的美学课程《艺术美学》的设想。西安美术学院张乐以《社会语境下研究生“公益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以“综合材料艺术”为例》为题,提出在资源匮乏的全球背景下,通过提升强化“综合材料艺术”课程反思当代的批判性和联接未来的前瞻性意义,培养研究生社会责任感,从而发挥研究生教育社会的引导力量的课程建设设想。西安美术学院周俊玲以《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构建的个案分析》为题,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学术月”活动。该活动由“master工作坊”“特别单元”“现场个案”三大板块构成,涉及创新课题、研究实践、成果凝练等不同层面,贯通知-行、学院-行业-社会,将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知识现场,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实践,已成为汇聚当代文化实践的、多元、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杨梦婉以《设计社会学取向的研究生<色彩学>课程教学案例分享》为题,介绍了以艺术学、社会学、设计学、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交叉为视野的“设计社会学取向的色彩学”理论,建构了“色彩学导论”“社会制度中的色彩”,“社会环境中的色彩”“社会文化中的色彩”“社会性别与色彩”“比较视域的色彩分析论纲”等6个单元课程体系,实施了对研究生知识系统输出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双轨训练的教育教学方式,即“取向选题式”双轨教学。该教学对培养高等艺术教育培养“理技兼备”的多学科背景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其四,培养研究生地域文化资源开发运用的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包格日乐吐以《分享个性化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案例》为题,分享了基于日本留学经历实施的研究生教育:通过开发蒙古族民间艺术文化,形成蒙古族中小学、高中、大学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具有生活体验、创新实践、教学与研究等综合能力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魏小杰以《郑州大学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个案分析》为题,介绍了美术学院从2001年初创,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系(国画系、油画系、雕塑系、设计艺术系、史论系)、2个科研机构、2个实验教学平台、2个研究基地的“高层次美术方面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强化自身对河南整个美术学学科资源的辐射作用,突出中原视觉艺术创造的主体精神,深化繪画、雕塑传统优势专业……凸显出中原美术特色和文化优势”的办学理念。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唐丽春教授以《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化发展》为题,提出海南大学美术学专业与海南民间美术的融合性发展的设想。西安美术学院周俊玲《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构建的个案分析》,隆重介绍了该院2005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以及“艺术考古作为全院公共基础课程,美术史论系设立艺术考古教研室,与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共同致力于全校艺术考古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的艺术考古学学科体系,和“实践+研究”“坚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考古调查、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宝鸡文理学院院长王宝强教授以《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开发与研究生特色教育研究》为题,介绍了学院在保护传承宝鸡民间艺术与研究生教育特色探索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endprint
其五,注重研究生全人格整体发展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马谛教授以《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为题,回顾了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至今,“播音主持”正式成为“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影视戏剧学”下二級学科,经历了从短训班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的历史。面临融媒体时代的挑战,以及播音主持的艺术性、新闻性、传播性等特征,研究生应该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国际化的传媒视野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典范,掌握传媒新技术和新技能,成为独立承担采访、主持、编辑、导播、录音等各项技术的新闻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振东以《论“泽园”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为题,介绍园丁梁玖教授主张“润泽教育思想”而建构的丰富多元的师生学术共同体:“泽园”,即以不同动植物的命名赋予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个体以研习方向、个体规格与荣誉的互助生发教育生态系统。该教育具有训练一体化,依据规格进行艺术创作、文本阐释、语言表达,在多样、全面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教授过程和学术活动中,启迪、引领和发掘研究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禀赋,引领个体品德、人格、学识,仪态谈吐等全人格发展的特点。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桂小径以《引导探索实践 集体智慧 相互激发培养人才》从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进步、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三方面介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游学与交流、见习与实习实践、论文写作环节、答辩等情况。
其六,国外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四川美术学院周莹博士以《海外大学研究生案例比较》为题,通过对四川美术学院校友在法国、瑞士、美国、日本、韩国留学的研究生调研,就研究生毕业率、公立教育资助制度、专业实习、文化环境、旁听制度、奖学金制度、选课制度、主副导师制度、多次答辩制度等方面加以比较,指出海外研究生自主研习,导师高屋建瓴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引导、提供研究文献指导是其特色。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侯君波教授以《美国艺术教育模式变迁及其个案——以乌尔姆ULM教育模式在奥本AU大学的变迁为例》,介绍了ULM设计学院的教育模式在AU传承与变迁的教师梯队以及ULM模式的教学案例:“1.识别10个相关的属性(仅限形容词);2.生成各自的表现(主要是视觉效果);3.开发3种截然不同的设计配置草图;4.选择一个最成功的设计理念;5.准备海报页面(3个透视草图或数字+文字)。”
以上诸多方面的讨论,展示了各院系在研究生教育的规范进程中的有益探索,为与会研究生及导师提供了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视野和触角。
结语:形成研究生教育学术凝聚力
两天的大会,25名专家学者就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方方面面畅所欲言。会议期间,有研究生感慨,会议“展现了中原的爽朗大气风采……给本届学术会议引入了大气”的“中原艺术学术基因”,会议流程高效井然有序,演讲者或靓丽亲和,或娓娓道来,或霸气犀利风采尽显。(1)有研究生表示“初步了解了当今中国艺术学术学科的发展状况”(2);自己需“增强学术规范认知与实践意识”(1)。有研究生认识到w“导师”不仅是“专业上的学术先驱”,而且要担负起指引研究生的职责(3);“研究生”自己对找什么资料、看什么书籍、做什么研究需要有个整体的方向,要自觉的多和导师交流(3);对比专家学者演讲,还有研究生开始思考“我如何才能拥有像您一样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我如何才能像您一样出色的教书育人?我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像您一样美好的心灵,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我如何才能做到像您一样播洒知识,传递人间真善美?”(2)。研究生导师则期待会议有更多学术评议、现场互动以及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会议就高等艺术教育作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传播知识的学术、应用的学术(4)全面展开。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在与会代表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结束。最后,梁玖教授代表联盟对主办方的热情有序的组织工作表示由衷感谢,充分肯定了大会所取得的学术交流、学术出版、学术人才、学术团队组织等方面的成果,并宣布下一届联盟会议主题为“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主办地点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届时将增加视觉、听觉等艺术作品展演,论文集出版,以及研究生导师专业的基本素养培训会等议程。会议在充满人文情怀的致谢、师生独立前行的果敢、对未来美好的共同期待中结束。
注释:
(1)参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陈晓鹏《第四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价总结》,2017年4月29日。
(2)参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AltankhaichBaasan(蒙古)《第四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总结》,2017年4月29日。
(3)参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窦慧菊《学术至善 教育为德——记第四届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学术会议有感》,2017年4月29日。
(4)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1928—1995)认为,学术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方面: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传播知识的学术、应用的学术。首先是探究的学术“大学应当继续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第二种整合的学术“把科学发现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促进更多的跨学科交流和对话、发挥几个不同的相邻学科的综合优势,是当前学术界的一种急迫的需要。”第三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学术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你不可能单独地从事研究工作。你从事研究和出版著作,也就意味着你将把你所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为了确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学术就必须持续不断地交流,不仅要在学者的同辈之间进行交流,而且要与教室里的未来学者进行交流。”第四种应用的学术,使教授变成“反思的实践者”,“使他们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又从实践返回理论,从而使理论更加真实可靠”。参见(美)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 涂艳国、方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8页。
参考文献:
[1]李丕宇.中外艺术类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比较研究[J].艺术百家,2013.
[2]赵文华.高等教育学术组织特征的全景式透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8).
[3](美)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任也韵,艺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艺术学理论、大众艺术实践教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