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心怡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61年建村,经历了四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70年代,在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背景下,华西村吴仁宝书记却带领村民偷偷建起五金加工厂,为华西村累计创利达135.03万元,成为华西村工业化发展雏形,并为华西村发展积累资本。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在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华西村提出土地集约利用方案:全村粮田全部交给30人耕种,剩下劳动力转移到村办企业,实施专业化分工制度。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华西村凭借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实现农业发展向工业发展转型,20年间创建14家大型企业、50多家中小型企业。第四个阶段是21世纪初,贯彻“先富带动后富”理念,探索“一分五统”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落共同致富。华西村已发展成为超过35平方公里,拥有80多处著名景点,村民家家住别墅、开小车富裕的乡村。
华西村发展成果与领导密切相关,以吴仁宝书记为核心的一批优秀致富带头人,是华西村取得巨大发展重要因素。从20世纪60、70年代毅然建立“隐姓埋名”五金加工厂,到80年代提出符合华西村发展实际的调整产业结构方案,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率先实现农业发展向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吴仁宝老书记在华西村每个关键发展节点上有着独特见解和敢为人先改革精神。同时,吴仁宝书记极具人格魅力,积极帮扶边远贫困地区。在村内修建80多处仿造世界著名景点,让村民足不出村便能游览世界。
华西村既注重对村民物质激励,又注重对村民精神鼓励,形成鲜明“华西精神”。一方面,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给予发展做出贡献人才丰厚物质奖励,用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到华西村发展。另一方面,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华西人发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美德,2000年时华西村为一家有一位百岁老人家庭给予30万元奖励。每周会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通过大会向村民介绍华西村发展情况,加强对村庄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育和人才得到高度重视。华西村积极对村民开展教育和培训,传授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学习班,对村民知识教育;给上学村民给予资金补助;完善村内学校教育基础设施等,教育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村民都能有效接收到知识。
在全国“农业学大寨”背景下,华西村勇于创立工厂积累资本。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下,华西村坚持从实际出发,开创崭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方案。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华西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独具华西特色优势产业和本土品牌,提高华西村市场竞争力。
华西村各发展阶段中,处处体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华西人情怀。2001年底华西村探索“一分五统”发展模式,带动周边落后村落共同致富。此外,还积极传授致富经验,扶助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我国扶贫工作开展。
回顾华西村发展之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发展模式是其中亮点。在吴仁宝书记优秀领导下,华西村重视人才培养和对教育发展,积极践行共同富裕宗旨,得到中央与地方政府认可,成为当地区域发展一面旗帜。第一,区域发展注重自身独有资源整合,华西村处于长江三角洲中腹,交通快捷且方便,凭借这一独特地理资源优势,发展出不少独具华西特色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第二,注重率先发展与共同富裕和谐推进,平衡地区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裕。第三,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现实情况下,允许采用不同发展模式,准确认清自己定位并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模式。在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和借鉴华西村发展模式中所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