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初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至今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并以“桂林毛尖茶”为茶市场的主导品牌之一。但茶产业规模化发展较晚,起步较低,企业和茶农茶园管理技术水平不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提高。本文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总结桂林毛尖茶产区主要常见的病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橙瘿螨、茶白星病、茶饼病等,针对这些主要病虫提出防治对策。
在桂林毛尖茶产区该虫全年可见,全年可发生11~12代,可多代重叠发生,在夏初5~6月、秋茶10月份晴雨天气频繁更替季节最容易爆发。由于茶园管理一般大量采用秋冬枝条留养技术,该虫以成虫、若虫、虫卵各种虫态越冬,增加了越冬虫口数量,因此4月上旬假眼小绿叶蝉就进入了防治期。该虫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为害,被刺吸得芽梢失去营养物质,生长缓慢,严重时危害芽叶致呈枯焦状,新芽不发,茶园枯黄,茶叶减产或绝收,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
(1)农业防治。及时采茶,勤采、分批采,采茶时要尽量采干净,避免漏采现象,发现危害严重的茶园要集中人工进行强采,可减少虫口密度同时减少假眼小绿叶蝉的食物来源,达到防治效果。及时锄草,在春茶结束后结合施追肥清除茶行及茶地周边杂草,夏秋茶季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耕锄杂草2~3次。采用修剪技术,抑制其发展,轻修剪技术根据危害情况全年都可实施,结合茶园管理春茶结束后还可以进行深修剪改造和冬季修剪的技术均能有效防该害虫。
(2)物理防治。可采用色板诱杀技术,4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7月下旬、9月中下旬在成虫发生期间在茶园挂放诱虫色板,每亩40~50张,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
(3)生物防治。在4月中下旬、6月中旬、9月上旬相对湿度较高季节喷施含800万孢子/毫升白僵菌稀释液进行防治。
(4)化学防治。密切调查虫情,春茶结束后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可用药防治,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虫量的80%以上防治最为适宜,首选在茶树上已登记的农药,可用15%茚虫威乳油2500~3500倍液、24%Pa悬浮剂1500~1800倍喷施;或每亩2.5%联苯菊酯乳油25~40mL加水稀释成1500~2000倍液喷雾;或2.5%功夫菊酯乳油25~35mL加水稀释成2000倍液喷雾;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25mL加水稀释成3000~4000倍液喷雾;或2.5%鱼藤酮乳油150~250mL加水稀释成300~500倍液喷雾。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混用。
该虫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幼虫多在茶蓬上部活动,3龄后怕光,常躲于茶蓬背光面,桂林一年发生5~6代,爆发危害时可将嫩叶、嫩芽、嫩稍、嫩皮、幼果、老叶全部食尽,危害严重,是桂林毛尖茶园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以蛹在茶丛根际一尺左右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成虫具有趋光性,卵堆产于茶树树枝杈处或树皮缝隙。
(1)农业防治。及时锄草,在春、夏茶茶季结束后及时浅耕、翻土锄草,保持茶园干净无杂草;结合冬季施基肥深耕翻土,在茶行间开25~30cm深沟,使土壤裸露一周以上,施完基肥覆土时表土在下底部心土在上;危害严重时可采用重修剪技术,将茶蓬绿叶层全部剪掉,可有效控制茶尺蠖。
(2)物理防治。茶尺蠖幼虫受惊后有吐丝下垂离开叶面的习性,可采用人工捕杀或在茶园中养鸡除虫;利用成虫趋光性可用灯光诱杀成虫,利用雌成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
(3)生物防治。在第1、2代或第5代茶尺蠖幼虫发生期,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
(4)化学防治。首选在茶树上已登记的农药,密切调查虫情,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3龄前幼虫期为防治适宜期,每亩可用15%茚虫威乳油12~18mL加水稀释成2500~3500倍液喷雾、2.5%联苯菊酯乳油12.5~25mL加水稀释成3000~6000倍液喷雾;或2.5%功夫菊酯乳油12.5~15mL加水稀释成6000~8000倍液喷雾;或10%氯氰菊酯乳油12.5~15mL加水稀释成6000~8000倍液喷雾;或2.5%鱼藤酮乳油150~250mL加水稀释成300~500倍液喷雾;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混用。
该虫在桂林毛尖茶区一年一般发生3代,以卵块在茶树老叶叶被越冬,幼虫有群集性,常数十头至数百头挤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把茶树老嫩叶吃光,在夏秋季节危害严重,工人采茶时触及会使皮肤红肿痛痒,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园管理。
(1)农业防治。在6~7月、8~9月夏秋季节中耕培土,及时清除杂草,将山地茶园梯面内侧茶行或平地茶园茶行中耕15~20cm,在茶树根际培土5cm可以阻止部分茶毛虫盛蛹期成虫羽化出土,夏季6~7月配合茶园生产管理也可将茶园绿叶层剪去。
(2)物理防治。可采用人工捕杀摘除幼虫期的有虫叶片,冬季可人工田间摘除越冬卵,成虫羽化后可用灯光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杀。
(3)生物防治。在茶毛虫幼虫3龄前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1万PIB/μL、苏云杆菌2000IU/μL悬浮剂防治,或用青虫菌或每克含100亿活孢子的杀冥杆菌雾喷。
(4)化学防治。根据茶毛虫的防治指标,在茶毛虫幼龄期选择在茶树上已登记的农药,按说明书的使用剂量防治,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
茶橙瘿螨在桂林毛尖茶产区每年5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是高发期,被害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严重时干枯、叶落。幼龄茶园危害更为明显。
(1)农业防治。及时采茶,分批多次采摘,及时锄草,5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结合茶园管理进行轻修剪,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春、夏茶结束后喷施叶面肥,提高树势,抑制虫口发生。
(2)生物防治。可用0.5%藜芦碱可溶液剂75~100mL/亩、韶关霉素400倍液喷施,利用天敌保护田间食螨瓢虫和捕食螨可有效控制茶橙瘿螨。
(3)化学防治。10~11月可采用45%石硫合剂或99%矿物油进行封园,以减少虫口基数,在5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是高发期。药剂应选择在茶树上已登记的农药每亩用24%Pa悬浮剂1500~1800倍,73%乳油克螨特40~50mL加水稀释成1500~2000倍液喷雾;或1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50~75g加水稀释成1000倍喷雾,注意农药地轮用。
该病在桂北的山地茶园容易发生,由真菌引起,在春秋季节气温在16~24℃,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发病。本病主要发生在茶树的新梢、嫩叶、嫩茎及幼果,开始为针状褐色小点,严重时一张叶片上多达数百个病斑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致使叶片生长畸形、脱落。
(1)农业防治。及时采茶、春茶结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一次抓采,把漏采的茶叶一并采掉,或4月下旬、9月初采用轻修剪可减少侵染源。
(2)化学防治。冬季封园喷施45%石硫合剂,在春秋季该病高发期,观察病情,当病叶率或病枝率达6%为防治指标,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稀释成800~1000倍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稀释成800~1000倍喷雾。
该病由真菌引起,雨量是气候因子中的决定性影响因子,它通过相对湿度直接影响病原菌袍子的产生、萌发、侵染和传播。病斑正面凹陷,背面突起,突起部分萎缩成枯斑,边缘一圈灰白色,形似饼状,危害嫩叶和新梢,桂北高山茶园较为常见。
(1)农业防治。及时分批采茶,加强中耕除草,茶行合理修蓬、修边、修剪茶树鸡爪枝、病弱枝,使茶园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
(2)化学防治。冬季封园喷施45%石硫合剂,在3~5月、9~10月该病高发季节,芽稍罹病率达35%时,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稀释成800~1000倍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5~100g,加水稀释成800~1000倍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g,加水稀释成1000~1500倍喷雾;或70%甲基硫菌灵1000~1500倍喷雾,注意农药轮换和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