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为一场诺贝尔颁奖典礼,让多才多艺的鲍勃迪伦再次走入公众视野。虽然对于奖项颁给他争议不断,但是他的付出和努力,坚持和拼搏,使得这个奖项实至名归。同时他对于音乐,对于诗歌,对于文学的选择也是跟从内心的,是一种自由选择。
关键词:鲍勃迪伦;萨特;自由选择
作者简介:宋晓莹(1993.11-),女,汉族,龙江省鹤岗市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1
一、鲍勃迪伦
1.12016年10月1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是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出生于1941年,当然那一年,在文学上我们叫它垮掉的一代。但是鲍勃迪伦并没有因为战争使自己堕落,而是显示出自己独有的天赋,在艺术,文学,音乐当面。2008年的时候,他拿过所有新闻人都梦寐以求的普利策奖,还曾经获得过11次格莱美奖,鲍勃还靠《Things Have Changed》这首歌斩获了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此外,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还为他颁过自由勋章。鲍勃迪伦还因车祸与绘画结缘。因为车祸无法行动,就坐在桌边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画了打字机,十字架等等。简简单单说了一些他的功绩,就足以让人竖起大拇指,为之称赞了。
1.2我们来探讨一下他最新的功绩,那一定是诺贝尔文学奖。75岁高龄的迪伦成为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以来获得该殊荣的音乐人,也成为自1993年托尼.莫里森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但是就在结果宣布之后,这无疑会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随后网络,微信,微博等各大网络平台都在纷纷议论。有的人会为村上春树感到惋惜,他最后又成了陪跑者。当然也会有很多网友表示,他们并不认识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更没有读过获奖者的书。但是这次不一样了,没读过书但是听过他的歌曲,笑称自己也算是步入到了文艺界。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有他们各自的道理,因为毕竟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会引起争议,只不过这一次引起的社会效果更大一些罢了。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迪伦因为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二、萨特
或许很多人会像我一样最先开始了解萨特是因为他和波伏娃的爱情相处方式,也许有的人可以接受这种开放的爱情观,也或许有的人思想趋于保守还是喜欢传统的爱情观。但是萨特的成就或者说我们应该了解的萨特远不于此。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它广泛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被分成了三点,第一点就是存在先于本质,他把人比作一颗种子,偶然的飘落到了世界上,没有任何意义和本质,只是简简单单地先存在着。第二点就是自由选择,他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都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人得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也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第三点就是世界是荒诞的。
三、鲍勃迪伦和萨特的自由选择
3.1在众多关于鲍勃迪伦评价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评价就是意料之外实至名归。简简单单的8个字,我觉得他所解释的意义是8的N次方倍。有人说他是三流的歌手,二流的吉他家,一流的作曲家,顶级的诗人。这个评价也是众多评价中比较中肯又贴切的评价。得知他获奖后我又再次听了很多关于他的歌曲,真的是很押韵,让人听着十分舒服。换个方式说,就中国当代乐坛来说,真的也不乏会有一些词曲家写出如诗歌一般的歌词,却又传递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文字也自成一派,融汇了电影中的平行,穿插蒙太奇,特别有画面感,很多人都感叹,一个歌手能有这么好的文学素养和文字驾驭能力,真的不得不让人佩服。相对于村上春树,阿多尼斯这些热门候选人来说,很多人会很诧异为什么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除了之前我们谈到过他的歌曲中歌词并不是简单的词,而是形成了诗歌的一种新形式。还有一点就是早在1996年的时候,鲍勃迪伦就曾经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过,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他的歌充满激情地表达了对民权,世界和平,环境保护以及其他严重的全球问题的关注。所以这次获奖并不是爆冷而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3.2关于萨特的自由选择也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的。有的人说他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是自相矛盾的。当然也有人说是不矛盾的。就像一句名言说的一样,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说学生称作业太多,那么因为萨特的自由选择主义,他是自由的,他有权利不写作业,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选择写了呢,因为不写会受到处罚,这就是责任。人始终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大部分人,为了逃避责任拒绝做出选择,貌似不自由,但是不要忘了,这种不自由也是自己的自由选择。简单地说就是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人們为了逃避责任而放弃做出选择,就“失去”了自由。
3.3下面我们浅析一下为什么鲍勃迪伦和萨特的自由选择有着一定的联系。首先我们知道,不管是以前的多才多艺大才子还是在今天也算是高富帅的鲍勃迪伦,才华横溢,并没有因为是垮掉的一代而自暴自弃,而是做出了自己的自由选择,选择一条光明的积极向上的道路,并且尽可能多的发挥着自己的无限才华。就像歌词中所说,我们要走过多少路,走过多少征途,才能经得起生活千百般的折磨和接受无数的惊喜。最后,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只要跟从内心,就是自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立元.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