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在宗教、建筑、文字、文化习俗上相互影响,但中餐和日本料理却有很大的区别且中国餐馆和日本料理店发展状况也迥然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中日饮食文化中的显性区别,并从世界观、餐桌礼仪、自然环境、宗教思想、外来影响等方面探讨隐性的原因,旨在引起对中国餐桌礼仪的思考和改进,加深对中日饮食文化的区别的认识,促进中日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饮食;文化;区别;原因
作者简介:常彦利(1990.12-),女,汉族,河南省濮阳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2
我国对饮食的重要性概括的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让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是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因为“水载舟还是覆舟”,往往就决定于温饱问题是否解决。而且《中国民俗史》和《中国风俗通史》两本权威巨著都把饮食放在第二章介绍,可见,饮食不仅在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文化传承中亦举足轻重。中国与日本虽同为亚洲东部国家,从日本派出第一位遣唐使开始,中日交流开始变得非常密切,日本的服装、建筑、语言文字都带有中国的影子,但日本的饮食文化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见证,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地理环境、宗教思想、世界观、审美观等发挥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用餐环境、烹饪方法、餐桌礼仪、饮食结构四个方面逐一论述。
一、用餐環境
从两者用餐环境来看,中餐和日餐环境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一热一冷。中国餐馆的一大特色就是热闹。中国人做事讲究排场,餐桌上要热气腾腾,请客吃饭以热菜为主,一种菜盛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大家要热情的相互夹菜,四川地区特色的九斗碗就是如此。客人要给主人敬酒,主人要不停地劝酒以此表示好客。日本料理店却非常安静,菜品清淡别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餐盘,一般情况下不须为别人夹菜。
本文认为,中餐和日餐环境的一热一冷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合餐制和日本分餐制的区别。[1]“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中国都实行分餐制,到魏晋时期多以分餐为主,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逐渐有合餐制的萌芽,到了宋代,合餐制基本定型。”合餐制因为符合中国大家庭热闹团圆、人人平等的心理需求被保留下来,时至今日,仍是中国最广泛的用餐方式。日本的分餐制也是日本最传统大众的用餐方式,因为每个人只吃自己餐盘里的定食,所以不需要相互夹菜,且受儒家思想“食不言,寝不语”的影响,用餐时非常安静。
二、烹调方法
从两者食物的主要烹调方法来看,中餐主流烹调方法是用火且多用油,而日餐主要依赖水。中餐的烹饪非常讲究火候合适与否,变换使用大火、小火,煎、炸、炒、炝、烩、炖都离不开油;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很多食材经过长期运输不再那么新鲜,所以要加入很多调味料来掩盖不新鲜的味道,而且中国物产丰富,菜肴制作不吝惜用料。一个厨师手下会有很多帮手,制作过程繁复,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我国著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也清楚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日本食物的制作离不开水,主要采用蒸、炖、煮等方式,要烹饪的蔬菜要提前拿出来出汁,用蔬菜汁再去煮、蒸等等,非常注重水的利用,对其他调料也是如此,省油、省火、省水,都是日餐制作的理念。[2]“因为他们认为火是破坏树木森林的元凶,应该避免使用,提倡用生食来训练自己与生俱来的味觉。”而且因为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日本人天生有一种危机感,更加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习惯保持事物的自然形态,这个理念体现在食物中就是保持它们的“原汁原味”,甚至很多食物是生食的。日餐更注重食物的“形”和“色”,这是餐桌礼仪的一部分,和日本的审美观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精美的菜肴只需一人完成。
日本三星米其林幸村大师是这样总结中餐和日餐区别的:“中餐是在做加法,日餐是在做减法。”中餐要下重料,日餐简单的那么自然,这点从中餐大师厨房的瓶瓶罐罐和日餐巨匠厨房的简单陈设也可以看出。所以,本文认为这个区别也是受中国遵奉儒家思想,而日本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儒家是“入世”,有很多规矩给人遵守,体现在烹饪上就是加入各种调味料,来迎合人的口味;而“道”是任其自然,保持其原有的东西,是不受束缚。
三、餐桌礼仪
从中国和日本的餐桌礼仪来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像大多数中餐制作靠火一样,热闹、热情才是合乎常规的。 中国的饮酒习俗让很多外国人望而生畏。大多数中国人招待客人用白酒,酒精度非常高,不是敬酒而是“劝酒”或“灌酒”,没有这些行为,现场气氛不够热闹,如果客人没喝醉显得主人提供的酒少,待客不周。所以中国人的餐桌上(特别是男宾客),客人是在喝酒而不是吃饭。餐桌上主人要为客人夹菜,晚辈要给长辈夹菜,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但随着健康卫生状况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公筷为别人夹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崇尚欧美文化,但却学的走了样,导致餐桌上过于随意,缺乏仪式感。中国古代的部分餐桌礼仪是值得我们重新学习的。
日本多数人用餐前要双手合十表示很欣赏、期待这顿饭,用餐后要表示感谢别人准备的美味的饭菜;这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人对大自然赐予食物的感恩之心。日本人一般不会为别人夹菜,不管是家里人还是客人,都是自己吃自己的;饮酒在日本也是重要的礼仪,他们主要喝米酒,第一杯酒要等客人到齐,一起说“干杯”才会继续,而且主要是敬酒,说了干杯也不会要求对方把杯中的酒喝光。日本的餐桌礼仪和文化像日本料理主流的制作方法靠水一样,雅致而让人产生敬畏感。
本文认为,正是这种仪式感的差别导致同在国外的中餐馆和日本料理店的发展状况大相径庭。导致中餐在国外通常被看做普通饭馆,大家随意的进去高声喧哗,很多外国人说:“我喜欢吃中餐,因为在那里可以抽烟、大声说话”。而日本料理相对比较高雅,客人进去彬彬有礼。所以,大家常说“中餐”而日本的是“料理”, “餐”和“料理”还是有区别在里面的。
四、饮食结构
从中日饮食结构来看,中国北方主要种植小麦,以面食为主,口味偏咸;南方气候温暖潮湿,盛产水稻,所以以米饭为主,口味偏甜,四川、重庆、湖南等地区偏温热潮湿而喜食辣。中国信奉宗教的人数相对比较少,很少忌讳不吃哪些东西。所以,[3]中国有“八大菜系”: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福建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湖南菜;家常亦可入席的麻婆豆腐、“全羊席”、“全鸭席”、受外国影响的粤菜中的猫、蛇、鼠等等,天上、地下、水里、土中,几乎想不到中餐不用来烹饪的食材,各种食材加上各种调料,构成了中国形形色色的饮食结构。中国丰富的食材和调味品养育了十三亿中华儿女,但不平衡的膳食也引起人体诸多健康问题,这也是我们要改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日本主食也是米饭,但因为国土面积狭小,多山地丘陵,并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因而畜牧业不够发达,所以,吃牛羊肉比较少;但日本四面环海,渔产丰富,他们喜欢以鱼、虾、贝类等海鲜品为烹饪主料,或热吃,或冷吃,或生吃,或熟吃。鱼类产品含有丰富的动物类蛋白质、氨基酸,降低了心血管、很多癌症的发病率,这也是日本平均寿命在世界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他们的食物是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的,从餐桌上就可以看出季节的改变,连餐具也是如此。
总体来说,中餐和日餐礼仪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座位次序一般是按照辈分大小、地位高低来安排;用餐工具同为筷子等;但更多的是不同,中日餐桌文化和礼仪的区别就像水和火的差异一样,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餐和日餐的区别和优缺点越来越明显,我们要及时总结不同,从用餐环境、烹调方法、餐桌礼仪、饮食结构等方面来改进中餐,这不仅是为了让人们吃好,更重要的是关乎到中华美食的发展、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容.中国古代用餐方式的衍变[J].文化学刊 ,2014(4):151-153.
[2]王晋茶.谈日本的饮食文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3):159.
[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3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