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融入

2018-01-31 16:58许谨
青年文学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人文主义

摘 要: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出现使女权得到了更多重视,其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较为多见。基于此,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其发展历程为切入点,重点论述西方文学作品中各个阶段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旨在通过分析明晰理论内容,加深对西方文化、社会发展的认识,更进一步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西方文学作品;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许谨(1981.1-),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女性主义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1

前言:

女权运动出现至今已经超过两百年,由于男权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妇女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证,17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使女权第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于20世纪中后期形成了成理论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集合了女权运动和生态哲学,属于人权思想的重要分支和延伸。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示,分析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意义。

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其发展历程

(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

生态女性主义可以看做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的结合体,该理论以性别角度作为起点,将生态问题和女权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批判、争取权益。生态女性主义出现在西方,盛于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在妇女解放运动、环境哲学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压迫、支配妇女的行为和态度会导致长期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要求将人文社会和自然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批判男权社会的同时,体现了对解放女性、协调自然环境的基本思想。

(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出现与发展

系统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但其根源却可以前溯至文艺复兴以及启蒙时代。文艺复兴最初将人权问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人权、人的力量开始得到重视,当时的文学作品《十日谈》等将人权和女权同时体现出来,产生了最初的积极影响。到19世纪,美国的女权运动开始风起云涌,由于美国文化相对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开放性,其文学作品也更多反映女权内容,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主义·毁灭》、《寂静的春天》等作品的发表为开端,最终完善。

二、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

(一)发展历程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西方文学

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在发展历程中以多种形式得到体现,就文学而言,其开端可以看做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类作品,发展期的高峰则是美国文学。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是一次涵盖文学、艺术、思想等多重维度的文化活动,以但丁的《神曲》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开始摆脱宗教、男权的桎梏,女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十日谈》是意大利文学家薄伽丘所著长篇小说,小说中,10位青年男女到乡间别墅中欢聚,每个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故事充满了对教会、世俗的讽刺,是人文主义、平等思想、女权思想的集中体现[1]。美国文学方面,以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为代表,小说主角史佳丽以不屈的精神在乱世中生存、追求愛情,该作品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之一,米切尔也因《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文主义通过《飘》达到巅峰,女权主义以及生态女权主义也以此为过渡,渐渐走向成熟。

(二)系统化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西方文学

1970年前后,生态女权主义渐渐走向成熟,瑞典女权主义者将被污染的果实做成果酱,送给议员,印度的女权主义者为保护森林,发起“抱树运动”,德国妇女则建立了作为交流平台的绿党。文学方面,以威拉·凯瑟的《啊! 拓荒者》为代表,主人公女扮男装,追求地位的转变,体现了对自我的超越。虽然《啊! 拓荒者》没有明确给出生态女权主义核心理论,但已经为斗争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并在实际上扭转了女权主义者的价值观[2]。此后,美国女作家裘威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美国社会的一些女权问题,包括城乡妇女权利差异、女性智慧、女性社会责任等等,并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付诸笔端,写下了《尖枞树之乡》,《尖枞树之乡》被认为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又一个高峰,该作品将女权理论和生态理论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更新的价值理念。

(三)巅峰时期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西方文学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20世纪后期、末期达到顶峰,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涉及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而且这些作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批判的价值,并提出了更系统化的理论和发展方向,丰富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提升了理论的实际价值,其代表则是《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是文学家卡森的生态环境主义作品,整部小说改变了传统文学重视情节、故事、节奏的特色,以女性视角细腻的对自然环境进行触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女性特有的敏锐感知力看待、分析社会现象,批判其中的不足,表达自身的不满以及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该作品的独特手法以及介于意识流、新式文学、传统文学之间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使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达到顶峰。

总结:

通过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融入,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总体来看,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可以看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之一,该理论的出现历史悠远,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发展成型。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融入也开始逐渐出现,其对西方文学乃至社会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深入了解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有利于更深入的解读西方文学、西方社会,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兆国. 米兰·昆德拉与严歌苓女性书写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6.

[2]张倩倩. 艾丽斯·沃克《我亲人的殿堂》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青岛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历史概念教学探究*——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为例
女性儿童自然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卡洛琳·麦茜特的生态女性主义世界观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