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莲
【摘要】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早期介入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1例。实验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的早期介入方式, 对照组不采取早期介入的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9%(4/31), 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5.5%(11/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的早期介入能够缓解新生儿重度窒息, 改善新生儿的食管腔功能, 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吞咽功能训练;新生儿重度窒息;食管腔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119
吞咽功能障碍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是常见的一种病症, 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也容易造成日后脑瘫、癫痫等后遗症[1]。针对新生儿窒息特别是重度窒息者, 医护工作者应必须采取吞咽功能早期介入方式给予必要的抢救护理, 从而减少新生儿的致残率与死亡率[2]。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住本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62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31例,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入住本院的6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
31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1例, 胎龄31~40周, 平均胎
龄(33.5±2.7)周;出生时体重1~4 kg, 平均体重(3148.5±
294.5)g。实验组中男19例, 女12例, 胎龄30~38周, 平均胎龄(33.8±2.5)周, 出生时体重 1~4 kg, 平均体重(3098.4±
359.6)g。两组新生儿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相关护士与康复师引导新生患儿展开不同单个体目标的阶段性常规吞咽护理处理, 尤其是吸氧方面的护理。由于重度窒息患儿在吸乳时极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病症, 因此须给予低流量的吸氧处理, 缓解吸乳时极少量地吸进气管中而出现呛咳。实验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的早期介入方式, 具体训练方式如下:①张口训练:嘱咐患儿应尽可能地进行张口式包裹, 再放松;②唇部运动:主要指翘嘴训练、闭唇以及上抬唇角等几种[3];③舌部训练:康复师借助于纱布辅助患儿进行舌头训练, 拉伸舌头往各个方向展开被动式训练, 同时引导患儿往上、往下、往左、往右、往前与往后等各个方向进行主动训练, 2次/d, 吞咽时间为0.5 h/次, 连续训练14 d[4];④姿势调整:即将新生儿的头部略微抬高, 尤其是新生儿在吸吮母乳时, 更应该让婴儿的头颈维持于直线的态势, 不可用力将头向前移[5];⑤食物性状的调整:即食物主要以液体为主, 从而利于新生儿吞咽功能的实现;⑥改变食团的大小:即对较大的食物加以改变, 将其碾碎成细小的食物状, 从而利于新生儿吞咽功能的开展;⑦食物的味道:由于新生儿多喜欢食甜味的食物, 因此应选择比较甘甜的食物, 从而让婴儿更愿意训练吞咽功能;⑧进食工具:除奶瓶之外, 还应选择专用工具磨泥器, 即将食物磨成泥状。对照组新生患儿不采取任何吞咽功能的训练介入, 其他处理方法同实
验组。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肾衰竭、肺水肿及感染。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9%(4/31), 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5.5%(11/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一般归为急诊类型, 快速地纠正患儿的缺氧现象是其中最为核心的抢救步骤。急救过程中应尽量地遵守“评价、决定、举措、再次评价、再次决定、再次举措”的程序, 吞咽功能训练介入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有效性措施。争取在最合适的时间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6]。在成功确保新生儿复苏后仍旧应该密切地关注其生命体征的改变情况, 掌握患儿的血气情况, 同时强化心音与体温等指标的测试, 若发现非正常情况, 即应该马上实施有效性举
措[7]。
临床上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的原因主要受到产妇与胎儿以及分娩等因素[8]。其中不少源自于产妇在分娩之前出现胎盘功能弱化的现象。通过孕妇的臀位行剖宫产手术与胎头吸引手术是造成新生儿窒息较大产生率的分娩模式;另外, 脐带以及新生儿体重等因素也会对新生儿中毒甚至窒息的后果。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表明, 重度窒息新生儿中大约72.53%继发胎儿窘迫现象。新生儿恢复的实质是逆转式新生儿重度窒息生理出现病症现象, 假设可以及时地恢复前期各个器官功能代偿, 也就是能够开展彻底的康复医治。然而患儿晚期时, 各个脏器的器质性严重受损后, 即使能够成功恢复, 患儿不单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同时会出现后遗症, 甚至致残而死亡。而吞咽功能训练的早期介入是一项有效的规避并发症出现的手段, 本实验即为证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9%
(4/31), 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5.5%(11/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吞咽功能训练的早期介入能够缓解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病情, 改善新生儿的食管腔功能, 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瑜. 新生儿重度窒息临床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9):71-72.
[2] 曹媛.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5):146, 148.
[3] 张芹, 蒋海丽.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護理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4, 35(12):2677.
[4] 吴江红, 汤文决, 肖志辉. 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转运与监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8):71-72.
[5] 王丽盈.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58):214.
[6] 朱雪梅.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4):353-354.
[7] 韩永新, 徐秋萍, 于亚丽.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36):41-42.
[8] 丁煜.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11):6843-6844.
[收稿日期:2017-1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