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的苍凉基调

2018-01-31 00:54张玉红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基调张爱玲特色

摘 要:张爱玲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氤氲在古典文化氛围中,奠定了她扎实的文学功底。直到1943年5月经周瘦鹃之手在《紫罗兰》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起,便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发表了许多带有张爱玲特色的作品,成为当时最走红的作家。她的作品将一种哀伤渲染到了极致,正如她喜爱的“苍凉”“凄凉”这两个字眼一样,她的小说也充满着“苍凉”“凄凉”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张爱玲;特色;苍凉;基调

作者简介:张玉红(1992-),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辽宁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01

一、独特的“苍凉”审美

张爱玲摆脱了传统小说大团圆式的审美理想,而带有一些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彩,尤其是存在主义那种对生命存在的虚无感、荒谬感。张爱玲在创作中表现出对饮食男女的极大兴趣,执着于从对他们的通俗刻画中完成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而她的深刻性在于她不仅仅满足于对形形色色男女百态的刻画,而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冷漠、自私,通过婚姻关系中的两个人以及亲情的背景传达出来,因此才更令人觉得冷酷。千百年来,文学中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几乎都是温柔的,无私的,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却让我们看到一个丧心病狂、压迫子女的畸形母亲形象。正常的两个相爱的人是郎情妾意,如漆似胶的,范柳原和白流苏却让我们看到了各怀鬼胎、相互猜忌的异样恋情。“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正是张爱玲这种“以悲观主义为基本倾向的唯心主义道德哲学”,才使作品带有一种悲剧的倾向,从而传达出一种深入骨髓的苍凉。

二、揭示隐秘丑陋人性所传达出的“苍凉”

张爱玲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在生活压力之下,人们那些或隐或显的丑陋的一面都会得到显示和放大,因此张爱玲的小说从现实出发,铺陈人们在现实面前的无奈无助,并通过这些庸常繁琐的表层世界,笔触更进一步深入人物内心,鞭辟入里地表现出在社会的压抑之下人的精神的扭曲和異化。《花雕》中郑先生和郑太太吝啬医药费,不惜让自己的女儿生病死去,却又在女儿死后将她的坟墓布置一番,营造出温馨哀婉的氛围。这无疑是一个大大的嘲讽,嘲讽着人性的自私与虚伪。《半生缘》里的曼璐,为了留住丈夫,有个孩子,竟然设计丈夫强奸妹妹,并把妹妹囚禁起来与世隔绝一年多,亲手断送了妹妹的幸福。《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外貌“有点老态”,却又是“发育未完全的样子”,且“很有几分女性美”。他猜忌母亲和老师的爱情,怨天尤人,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幻想和哀怨之中。他卑小怯懦,沉浸在自己个人神经质的幽怨之中,完全丧失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除此之外,张爱玲笔下还有恋父的许小寒,被姑妈设计却自甘堕落的葛薇龙,被金钱泯灭人性的曹七巧等畸形人格。张爱玲选取他们只是作为一个切入点,表现他们的身上的痛苦与哀伤,由此透视出人性沦丧的危机。

三、在意象的营造中传达出的“苍凉”

张爱玲在将公共象征改换为私设象征方面,有极大的成就。她娴熟地运用表现技巧,通过隐喻、讽刺、夸张等手法来加工古典意象,传达出无奈悲凉的氛围。“鸟”和“月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而经过张爱玲的创造却又与众不同。张爱玲笔下的鸟不是自由飞翔的小鸟,甚至不是关在笼子里的囚鸟,而是死鸟。“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丽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尚且还有追求自由的想法,有飞出去的可能。而她的“鸟”虽美丽却哀伤,只能听任他人和命运的摆布,这已经不再是对自由的缅怀,而是生存的哀伤,生存的绝望。《金锁记》的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故事的结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这里运用现代主义语象重复的手法,加强月亮的象征意义,使得月亮在传统的感伤基调中又赋予一层新意:三十年前的月亮见证着曹七巧的故事,然而此时她死了,可她的故事不会结束,还要发生在她的子女身上,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身上,这样的悲剧循环往复,像一只蜘蛛网,勾连住一代代人,绝不放过。她笔下的意象或华丽或惨淡到处都是“死的颜色”,发散着凄楚的光,传达出张爱玲对于人生的感悟。

四、结语

有人认为,创意性应当是衡量一个作家水平的一个标准,而创意就是指一种有悖于日常生活经验的情感冲突。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张爱玲无疑是出色的,因为不管是她的故事构思还是艺术手法,都能够出人意表。她的作品经过时光的研磨,仍旧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激起一阵阵的“张爱玲热”,夏志清更称赞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她虽然以写庸常人生为主,而又以清醒的头脑,超乎寻常的人生穿透力,淡漠犀利的语言透过这世俗的本质,所要着重表现的,是涉及对人性和社会层面的批判。张爱玲的小说透着个人的绝望,社会的绝望,是末日一般的苍凉。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10.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3]周瘦鹃.写在《紫罗兰》前面 紫罗兰[J]. 创刊号.

[4]张爱玲.流言.自己的文章[M].上海:五洲书报社,1944,4.

[5]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6.

[6]张爱玲.小团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调张爱玲特色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九月雨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俏丽基调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总基调: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