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周跃+何欣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个性化管理方案在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进程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80例COPD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填写。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干预组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對照组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个性化管理有助于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个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5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 of the community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program, which was to dela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MethodsEighty cases of COPD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programs were made for intervention group,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drug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lung function test and asked to fill self assessment test questionnaire respectively.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the ratio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ulmonary functio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a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ad no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lung function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hos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gicant(P<0.05).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in CAT score with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while those with control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AT scores with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 control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s in body mass index(BMI)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Community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is helpful to improvement of lung function
Key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mmunity;personalized management program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1]。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COPD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8.2%[1],但目前COPD还未纳入慢性病管理的范围。本研究探讨社区个性化管理方案对于COPD患者的实际管理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3年、2014年来上海市天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明确诊断COPD的患者80例,用单纯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至随访结束,干预组36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中关于COPD的诊断及分级标准。endprint
1.3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和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填写。干预组建立“个性化治疗记录册”,记录册内根据“200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记录定期参加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药物使用情况,病情变化情况。干预前、后2次肺功能测试由2名固定的、有肺功能测试资质的医师采用CareFusion TM MasterScreenPneumo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
干预组患者成立肺康复小组,进行健康教育及呼吸运动的锻炼,每2个月1次,共进行4次活动。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讲解COP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方法及药物使用原则等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识到COPD的危害性和平时规则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知道保持适当的体重对疾病康复的好处; 指导患者进行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以及重视COPD的稳定期康复治疗;通过个别谈话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呼吸运动锻炼的内容包括: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式呼吸运动及腹式呼吸运动的训练,以及由中医师进行邵氏保肺功的培训,患者自行每天2次15 min的锻炼。
1.4观察指标
在综合干预1年后,复查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为吸入沙丁胺醇后),观察干预前后的变化,并统计干预前后的CAT评分、体质指数(BMI)。
1.5统计学分析
将检测结果建立数据库,用SPSS 2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两组之间分类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的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行列表检验和t检验。所有检验均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肺功能分级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中有5例2级患者转为1级,占13.89%;对照组中1例1级患者转为2级,占3.13%,1例2级转为3级,占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表2)。
2.2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EV1%、FEV1%/FVC%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干预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2.3干预前后CAT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CAT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AT评分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CAT评分优于对照组(表4)。
2.4干预前后BMI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经社区个性化管理干预后肺功能明显改善, FEV1%较干预前提高了8.42%,FEV1%/FVC%提高了2.83%(对照组肺功能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干预后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FEV1%、FEV1%/FVC%分别高于对照组9.98%、4.77%。提示社区个性化管理在缓解COPD的发展,改善肺功能方面有效。仅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延缓肺功能下降的趋势,只有严格的生活管理才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2]。干预组干预后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6.84分,提示干预组在干预后自我感觉症状较干预前好转。
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社区个性化管理的个性化治疗记录册,清晰地了解自己疾病所处的阶段,知晓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进行防治。肺康复小组的干预模式也受到患者的喜爱,现在每日锻炼是许多人的生活方式,而在康复小组中通过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进行实用的呼吸运动及邵氏保肺功的培训,患者觉得这种有针对性的锻炼更容易接受与坚持。正确的腹式呼吸可加大胸廓的顺应性,提高呼吸肌的耐力,使膈肌正常收缩,增加肺通气量,延缓COPD的发生与发展[3]。肺康复小组的活动还得到了徐汇区2家三级医院的技术支持,使得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提示规范的、强有力的医疗技术支撑的重要性。
根据文献提示,营养不良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率增加以及肺功能下降的一个独立的肺外因素[4]。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BMI均远大于18,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MI无明显改变。
本次研究中1年内发作次数因患者记录不全无法取得有效数据,故未作比较。但作为观察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之后的干预管理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指导,同时可通过家庭医生工作平台,监测就诊情况,加强随访,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本次研究结束,干预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8例,提示患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为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就医规律或模式仍属于症状驱动式,一旦病情稳定便出院或者停止系统治疗[5]。预计2020年COPD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1],因此希望卫生部门能重视和支持COPD的社区管理工作,如将其纳入社区慢性病的管理范围。本次干预主要是由家庭医生来完成相关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用药指导等工作,护士、防保医生参与的较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相应的治疗药物,这些都导致了管理难度的增加。因此,建议对社区医务人员增加专病知识的培训,增加稳定期的相应药物,以增加患者的社区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李玉琴,谭林,张少辉.全程综合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6):715-716.
[3]王芳,于瑞英,李冰心,等.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8(38):116-117.
[4]莫建明,尹慧,宋卫东.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影响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484-486.
[5]张湘燕,余红,刘维佳,等.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研究[J].貴州医药,2015,39(12):1071-1076.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