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法典》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以确保立法质量。《中国民法典》基本结构的设计是要能容纳全部《民法》内容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设计,而是一种发现,即从现有《民法》规范内容中去发现《民法典》的基本结构。
关键词:中国民法典;体例;结构
《中国民法典》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以确保立法质量。《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目前考虑分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组成。编篡工作拟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编篡《民法典》总则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将于2017年3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争取通过;第二步,编篡《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上半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一、《民法典》的体例概述
基于学理视角,体例是遵循某种逻辑及顺序规则而形成的系统。它表示着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在诸多领域中均得到了体现。国内学者王利明通过研究得出:体例在《民法》是一种系统化的构成,按照《民法》特定的逻辑规范,实现《民法》的逻辑化、标注化及系统化,进而使得《民法》在宏观上形成一种结构化的体制安排。
二、面向大陆法系的民法体例的确定
目前,大陆法律体系是由涉及各领域的多套法典共同组合而成。而针对于体例在《民法》中的运用研究,需要以大陆法系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其运用背景,着重研究体例在《民法典》中的运用。
三、关于《民法典》编篡的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广泛深入,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民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中共十九届大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全面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法律是深植于一定社会文化的,它不是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体系,而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民法典》不仅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
在对现有《民法典》的结构分析中我们知道,现有《民法典》的结构模式基本可分为两种,也就是包含总分对应及人物对应两种既定模式。因模式的产生背景、类别归属的不同,其呈现的思想也存在典型的差异性,所蕴含的哲学信息也有所区别。人物对应模式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发展观念,承载着当今的人文哲学思想。它以物法及人法的对立面为研究根基,将其汇总形成为相应的哲学语素,衍变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间的相互对立。结合该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就能得出:物质先于精神而存在,物质的地位是首要的;运用笛卡尔的二元论可得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共同存在,两者不存在交涉,呈现独立特性,不存在先后次序问题,只是在差异化的语境模式下,所呈现的精神与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别而已。《民法典》结构的哲学基础确实值得研究,但却不是对应在结构上的。
在《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内,《民法》是以人为本位、以权利为中心、以责任为手段进行调整的。这种关系的逻辑结构就是人—权利—责任的结构,而不是单纯的人—物对应的结构或总—分对应的结构,《民法典》的结构应按照人—权利—责任这一结构来设计。在这一结构中,人是不变的,变的是社会文明程度及其对人的态度。《民法典》的基本结构应是:人—权利—责任的结构,即以人、权利、责任作为逻辑支撑点的结构。
四、中国未来《民法典》基本结构的设计
《民法典》基本结构的设计是要能容纳全部《民法》内容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种设计,而是一种发现,即从现有《民法》规范内容中去发现《民法典》的基本结构。
基于《民法典》可知,人身权的设定应优先于财产权,即符合空间为人的发展倾向而设计的原则。基于人的关联度的影响分析,在法律中对民事权利的优先次序给出了严格化的规定,主要分为六大权利,按照优先次序分别为人身权、继承法、亲属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编物权。
对这一《民法典》结构,还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探讨,这里只是对其基本结构所作的设计,即只限于法典在编篡的层次之上的结构。
参考文献:
[1]徐国栋.《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利明.《论中国民法典的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梁慧星.《为中国民法典而斗争》,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徐国栋.《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1月14日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
作者简介:
苏凯(1986.4~ ),男,贵州人,本科,科员,贵州省望谟县麻山镇人民政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