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
(安徽省界首市国土资源局,安徽 阜阳 236500)
土地利用和转型的概念,是在21世纪初传到国内的,并很快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包含了土地资源利用转型、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环境效应等等。和我国的研究相比,国外的研究已经领先一步,并开始探讨土地资源利用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林地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占13.5%,林地占16.6%,可用草地占32.6%,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占15.7%,而沙漠、山地、积雪冰川等占了21.6%。土地资源对于广大人民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资源。而土地利用转型就是要在运用土地资源的时候,同步实现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于其利用的时序,必须要作出合理的形态改变,而这种改变指的就是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转型。在此之中,土地资源利用形态又可以分成两种,也就是显性和隐形,且独类的利用形态转变并不可称之为土地利用转型。当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的时候,采用国家机关或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科学的规划及管理,就叫做土地资源管理。这一方式能够保障土地资源获得充分、合理的运用,提升其利用率,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在此之中,土地制度及政策便是管理的核心策略之一。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转型是根据自然条件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决定的,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约束和科学引导,从大方向保障土地资源利用和转型得以顺利实现。此外,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也是对我国土地资源实施管理的关键方法。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土地制度包含有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土地征收与征用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等。由此可见,这些制度对于国内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转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而,我国相关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又要结合土地资源转型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其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1)经济手段对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土地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指的就是管理者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利用进行调节与引导,进而体现出管理的职能。地租与地价都属于经济手段中十分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调节杠杆。而这种地价杠杆对土地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引导土地利用显性变化等方面。国家凭借不同的税种税率,指导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比如,为了达到稳定耕地面积的目的,我国采用了征收耕地占用税的方法来抑制非农占用耕地行为。另外,还采用了财政拨款的方法,展现出国家的宏观控制功能。例如,让金融机构经由银行信贷为用地方提供贷款,以此刺激对土地投资的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度,实现隐形转型。
(2)土地资源工程对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对土地资源管理来说,其工程技术方面的措施包含了土地整治技术、土地规划技术等。土地资源工程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工学、理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土地整治是管理土地利用转型的关键方式之一,不论是土地整理、开发或是复垦,实际上都要划分到土地资源工程技术的范围中。所谓土地整治,就是运用隐形形态来完成土地的利用和转型,并调节农地利用结构,把零散的地块汇集到一起,进而提升土地利用率以及产出率。比如将中低产田转化成高产田,对盐碱地进行改造等。或是增加经济投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把土地利用的内涵深入发掘出来。在确保不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逐步优化土地利用率。
(3)政策制度对于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相关政策制度通常都包含了节约用地制度、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新土地管理法规、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等。而这些制度都可以给土地利用转型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首先,实施节约用地制度可以处理好当前土地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并对土地转型起到一定约束效用。其次,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土地交易或开发管理得到切实保障。再次,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能够有助于农用土地朝着其余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进行转变。最后,新的管理法规及政策的出台,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进而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转型和土地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论是土地资源管理经济手段、工程技术或是政策制度,对于土地利用转型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进土地利用转型,以此达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终目标。
[1]杨倩.关于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7,(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