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难题的探析

2018-01-31 23:21
时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候鸟儿童农村

屈 丫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1 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1)学习状况。由于父母的长期缺失,孩子的学业无法得到有效的督促和辅导,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多数留守儿童不在意学习成绩的好坏,觉得学好学坏一个样,部分孩子存在厌学情绪、还有小部分的孩子甚至存在有逃学行为。因此,留守儿童大多数对待暑假作业就只是为了完成老师规定任务,从而存在着有答案的尽量抄答案,没有答案的会做的才做,不会的就乱写,太复杂的也不写等不良现象。并且普遍存在着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业,卸下包袱的想法,从而,留守儿童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极短的。当然,也存在着根本不写作业的情况。据某学校老师曾说道:“暑假作业是所有作业中的完成率最低的,完成质量最低的”。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祖辈抚养,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祖辈们由于本身教育观念的落后和自身精力的有限,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额外的课后再教育,思想上仍拘于教学课堂上的讲授和作业,对假期的学习安排更是缺乏考虑或无力安排,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让留守儿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合理的课堂外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假期学习也缺少必要的监管和辅导,没能使留守儿童认识学习课外知识的重要性,养成假期广泛涉猎,学习的良好习惯。

(2)娱乐状况。现如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基础设施欠缺,没有图书馆可供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课外学习,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可供他们进行娱乐活动,假期文化生活显得贫乏单调。他们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却得不到合理利用。走访调查的数个乡村及小学,没有图书馆,没有网络中心,没有体育设施。反而存在不少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等,由于缺少监管,这些违章营业的娱乐场所往往成了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主要的假期活动地点。这对缺少父母陪伴、性格孤僻、苦闷无聊、天真纯洁的留守儿童极具腐蚀性和诱惑力。

(3)“迁徙小候鸟”面临着“二次留守”。每年暑假,有支数量庞大的队伍就像候鸟般“飞”进城里与父母相聚。然而,进城之后的“小候鸟”许多却遭遇“二次留守”。对于“小候鸟”来说,相较于熟悉的农村环境,充满新鲜感的大城市充斥着不少安全隐患。全新的城市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安全、心理需求等常常面临更多的挑战。在这陌生的城市,他们没有玩伴、听不懂城里人讲话、不熟悉周边的环境。父母也因为工作太忙或者疏离时间太久,与之交流甚少,这使得孩子心理上存在被疏忽感。再次,即使来到父母身边,由于高强度、超时间的工作量加之又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父母也无精力和能力辅导。对于城里的辅导班,由于所学知识存在着地区差异,并且面对高昂的费用,父母也是爱莫能助。因此,这些“小候鸟”只得在狭小的宿舍沉溺于看电视和玩手机。并且,在城市生活了两个月的“小候鸟”回到农村也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例如,晚睡、变得懒惰、变得更加敏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冒着诸多危险来到陌生城市的小候鸟和期盼与孩子生活从而增强感情的父母来说都是一种无奈。

2 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现状所带来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现状对于孩子们养成勤劳节约,良好品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巨大消极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2.1 积极影响

暑期,是乡下农活最多的时候,也是农村孩子最忙的时候。除了在田地里除草、折枝、埋肥,还要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留守儿童孩子由于父母在外,比其他孩子更累。留守娃大多数都能吃苦,也很懂事。一个个小小的身影,顶着烈日,出没在田间地头,割禾、脱粒、扯秧、栽秧。在某些村庄,70%左右的孩子父母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守孩子们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留守的孩子早当家,这些经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此外,留守儿童中的小候鸟们带着对父母的思念跋山涉水,来到父母的城市与父母团聚。一方面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分离造成的情感缺失;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农村孩子亲身感受城市的文明,体验城市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农村儿童的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2.2 消极影响

(1)心理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年龄是在成长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时期。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严重缺失父母的关爱和心理上正确的引导。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家里的老人不容易察觉,而大部分留守儿童也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说明,从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感到软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

(2)学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少父母的管制和辅导,加之年龄尚小自制力低,而其他监护人大多为文化程度低且思想传统保守的祖辈,他们很少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有帮助和监督,认为只有在假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偏科、成绩不理想、甚至辍学等现象广泛存在。

(3)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假期日常生活问题和生活习惯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在假期里大多数会在祖辈“在学校累了,在家就应多休息”等思想下养成不规律的作息习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理应有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娱乐来促进身体发育。但留守儿童大多为祖辈抚养。这种抚养方式中,他们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在假期基本上放纵孩子的一切生活问题,例如,上学的时候因每天早起,假期就可以睡睡懒觉;平时电视看得少,假期也可以多看看电视等等,却较少在精神、道德上管束和引导。同时,祖孙的年龄差距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差距大,在假期长期的朝夕相处,在思想上的碰撞容易使青少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3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现状的建议

(1)多方联合,积极开展“暑期课堂”活动。政府应积极联合高校志愿者和当地学校,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暑期课堂”活动,关怀帮扶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用大学生的前沿视野拓宽留守儿童的眼界,引领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例如,帮助他们解决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和纠正假期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暑期生活习惯。还可以在课堂上教授他们一些如地震、火灾的逃生方法以及一些生存技能。此外,还可以利用乡村自身存在的条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例如,组织乡村孩子爬山、徒步,在陶冶情操中培养团队精神;乡村山青水秀,空气清晰,可以据此组织孩子们欣赏田园风光,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2)改善和丰富农村文化娱乐设施。一方面,图书馆关怀可解决留守儿童无书可读的现状,图书馆可发挥其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为留守儿童送知识、送文化。可以通过在农村开设图书馆和设立文化服务站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可供阅读的书本,甚至网络资源。在充实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同时,引导其积极向上;鼓励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政企协作。建设“儿童网吧”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中,加强面向留守儿童文化信息服务的实施力度。帮助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培养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的能力。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屏蔽各种不适合儿童浏览的信息,加大过滤各类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网络资源。

(3)政府主导,责任共担,构建关爱“小候鸟”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外来务工者家庭融入城市创造条件。例如,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限制,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费用,降低教育成本,从而消除农村留守儿童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的最大障碍。让“小候鸟”既可以在原籍便利就学,来到城市,又能够为其提供平等的教育、享受同等待遇,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交通运输部门应安排相关人员照顾、看管乘车的“小候鸟”,为出行的“小候鸟”保架护航。另外,暑假里可以由社区牵头、以学校、幼儿园为活动场所,把所在地的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召集在一起,成立假期托管或夏令营,开展各种活动,让“小候鸟”快速适应、融入城市生活。

(4)引导父母,重视家庭教育。依法维护权益,形成以家庭为主的亲情关怀机制。督促留守儿童的父母承担监护责任,引导农民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外出务工与留守孩子教育的关系。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半个月能交流一次。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不能只忙于生计,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去参观、玩耍,让孩子长见识,去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关心,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因此,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留守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的温暖。

[1]陈慧.福清市农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邵青臣,佟雪红,陈建敏,等.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文化娱乐活动状况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3,(18):46-46.

[3]车辉,沈洁.“迁徙之忧”——农村留守儿童暑期进城探亲现象透视[N].工人日报,2011-7-18.

[4]高远,余涛,李娜,等.西部山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及解决措施——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27).

[5]高林娜.留守儿童假期生活问题关注分析——以长阳县九柳坪村为例[J].神州旬刊,2015,(11).

猜你喜欢
候鸟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