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集约发展成就典范

2018-01-31 09:21:1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附院科室人文

文/本刊记者 黄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引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医疗需求是城市公立医院正在承担,且无可推卸的责任。” 宁大附院院长麦一峰向《中国医院院长》恳切表示。他继而介绍,医院于2009年创办了一份院报,开辟了如“健康提醒”“医生在线”“杏林暖医”“医院动态”等栏目,刊载最新的专家门诊信息。“院报每月夹在期发行量6万份的《宁波老年报》中赠阅给读者,每次发行2-3日后,都必定有老年患者拿着报纸纷纷到医院或科室找医生……”

当然,在新媒体与医院宣传、健康传播交融至深的今天,宁大附院自然不甘落后,医院微信公众号当前的粉丝量已经接近5万。但坚持8年办一份深入老年患者群体的报纸,并取得良好收效,宁大附院做到了。

拥抱医养结合,医院也在2014年展开了实践,但方式既不是自建,也不是服务包签约,而是应一家民营康养医院的请求对其实施了托管。托管一年零九个月后,这家民营医院达到了盈亏平衡点,继而迈入平稳发展期;同时通过与这家医院的无缝对接,延伸了服务链条,让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在康养医院得到专业、连贯的照护;与此同时,缩短本院的平均住院日,提升效率,实现了多方共赢。

成功托管的案例还包括,医院在2013年全面托管位于宁波下辖象山县的红十字台胞医院,此后不仅让这家医院迈出运营困境,还指导后者通过政府评审成功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偏北,这里有1844年开埠、比上海外滩还早二十年的老外滩。甬江、奉化江、余姚江三江在此交汇,尽显大气与沧桑;两岸璀璨灯火与宏伟建筑,尽述新时代的繁荣。毗邻老外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宁大附院”)正以江北区域医疗中心的角色守护老城民众的健康。

新形势下的新作为

宁波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1.6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4%,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

多举措内部精益管理

宁大附院前身是宁波市第三医院,1951年建院,在江北及邻近区域一直拥有较好的患者口碑。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医院发展也曾呈现式微态势。

2007年,宁波大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附属医院副院长,麦一峰通过招聘程序获得这一任职,担任医院业务副院长。“当时医院是三级乙等,市重点学科仅有骨科、护理等寥寥数个。”麦一峰回忆,通过几年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引进人才与设备,差异化、有计划地培育优势学科,医院2011年正式通过三甲评审,提振了信心,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6年,医院呼吸病学、骨外科学、胃肠病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5个学科通过“宁波市第三轮医学重点学科”评定,占据全部14席中的相当比例。时年,中国肺癌防治联盟宁波肺结节诊治中心、浙江省首家“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落户医院,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宁波早期胃癌筛查研究网络协作中心”、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中国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技术培训基地在医院成立。且通过对大外科医疗资源整合,促使内部协作更加紧密,科室管理更加规范,诊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全年手术量同比上升15.42%。

麦一峰也强调,医院学科建设的丰硕成绩,正得益于科室协同。他举例,2011年,医院在宁波最早开设了“三科联合门诊”,由胸外科、呼吸内科、影像科主任共同担纲坐诊,配合肺结节早诊新技术的应用,该门诊收获如潮好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配合疾病谱的变化,医院长期重视糖尿病的早诊早治与研究,通过与社区共建“健康小屋”,基于实践上报科研课题与发布调研报告,现“宁波市糖尿病研究中心”正式在院内挂牌成立。

重内涵,除学科、技术与人才之外,信息化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麦一峰2009年升任院长后长期重视信息化建设,各条块信息化布局完善后,2015年,医院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体系为依托的科室数据包,根据不同科室类别制定标杆数据;2016年HIS 5.0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开始上线工作,在眼科、内分泌科试点后,目前全院科室已全部推广执行。医院当前患者临床路径入组率已经达到50%。麦一峰表示,这既是信息化建设长期不懈的成果展现,也体现了医院管理集体的智慧与决心。提高医疗质量,控制费用,确保医院效益,这是宁大附院精细化内涵建设与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收获更多的能量与养分?”麦一峰向记者表示,这是他常常在思考的问题,“医生不是同物件、机器打交道的职业,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既需要充足的能力水平,更需要人文精神与温度。”

对此,医院开设每周一期的“学习讲坛”,邀请学者、社会人士、医院老专家、优秀同事为年轻学子们讲述医学、法学、英语,探讨人生,现已坚持百余期,为年轻住院医师和在院医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开拓知识面的氛围。

人文教育,丰富医者人生

采访中,麦一峰谈到作为一所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与医教研同等重要,正是医、教、研、管四轮驱动了医院稳步加速向前发展。

医院作为15个学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年来接收了数目庞大的住培学员,“如何让他们的培训生涯,也是漫长行医道路的启程之际,可以

凝练文化,提高职业素养

面对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如何使员工能有归属感,能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培养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医院管理层时常考虑的问题。院长麦一峰深有感触地说:“医院是个大家庭,如果说每个医院都有家风的话,那么宁大附院的家风就是多年来形成的医院文化。”

2007年,医院在市卫生系统中首创医院文化节,已走入第11个年头的医院文化节将2017年的主题定为“优秀成习惯,人文结硕果”,在往年举办科技学术节、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竞赛等基础上,开展“人文科室”建设,创建“一科一品”活动,举行“和谐医患,人文医疗”主题演讲比赛,提升了健康、和谐、安全、富有活力的医院文化,向社会展现了医院人文风采,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医院可持续发展氛围,打造出不一样的“人文医院”。

随着近年来人文医院建设不断深入,宁大附院好医生好护士层出不穷!2017年,ICU主任颜碧清、听力中心主任史波宁、影像科主任邓生德等医护人员一心为患者的事迹先后入选老百姓推选的“医者仁心好故事”系列,手术室医生为安抚即将手术的小患者,牵着他走进手术间的背影经媒体报道感动好多人,而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建院66年的宁大附院走过了一路风雨之路。回眸过去,深感不易,展望未来,信心百倍。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院长麦一峰表示:“将医院建设成为浙东地区在医教研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公认的、群众高度信赖的大学附属医院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就必须从细节服务着手,从细节做起,做对细节,做好细节。”

猜你喜欢
附院科室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加强高校附院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途径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 推进附院建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