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研究

2018-01-31 07:39郭先登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形态多维度生产力

郭先登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岛 266011)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鲜明特征的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1],创立高屋建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指导着新时代砥砺奋进。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入新时代,成为滚滚洪流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趋势”决定了中国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2],要以新思维、新眼界、新标准、新方位于一体,在重塑经济地理进程中合理配置生产力,适时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充分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时代新作为的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新形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面对一个新时代,需要深知这个时代极其需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回眸历史,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之一是,中国进入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新实践新时代。展望未来,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上再出发,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深刻认识传统的一维直线型增长模式、二维平面型增长模式、三维普通空间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着的现代生产力迫切需要的空间配置。域际实现更加充分平衡的高质量发展,极其需要遵循重塑经济地理规律,建立以点线面角综合支撑多极点多轴线多层面多视角的互融性、复合性、特色性、立体性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创新适应新形态发展的操作新模式,精准确立在国家与世界重塑经济地理新版图中拥有强大的比较优势位置。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全面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标定了稳居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心的中国方位,以先进性、开拓性、稳定性为基本特征,进行以“强起来”为鲜明标志的新中国第三次伟大历史性转折。这是继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以“站起来”为鲜明标志的新中国第一次伟大历史性转折;1978年前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以改革开放“富起来”为鲜明标志的、使中华民族自豪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转折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创以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为主导的重塑经济地理新局面。域际如何在第三次伟大历史性转折中,高举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光辉旗帜,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两步走”、全面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呢?

首先,深刻认识新时代实施以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为主体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随着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长周期波动的特点,进入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新机遇期。理论揭示,由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的任何一个周期性发展阶段或周期内形成的不同的时空连接期,都会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产生着不同规模、不同范围、不同影响的时代性发展机遇。谁能抓住这个时代性发展机遇,谁就能从根本上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开除球籍”的历史悲剧。域际实现充分平衡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充分”是动因,“平衡”是充分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的辩证思维,长期坚持充分发展是“硬道理”的新理念,牢固把握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大趋势,不断创造“攻关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闯关”操作新模式。从上述理性思路出发,域际以“智慧战略”为指导,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形成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会形成由不同水平的物质技术基础所决定的周期性发展规律;要围绕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牢固把握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发展大趋势。

其次,深刻认识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既是进行域际生产力全要素新方位再组合的空间新布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重大调整。新中国进入第三次伟大历史性转折和改革开放第五次浪潮互融的新时代。域际要从过去的模式、方式、手段行为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着眼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党和政府及群团等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的改革,更加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形成通过制度性改革、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新姿态面对新机遇。要不断提高重塑经济地理水平,创造创新适应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操作运行新模式。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本质内容是以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与协调的生产关系及取得最佳经济社会效果的科学运行体系,优化空间经济结构,建成以发展目标、水平状态、质量结构等为评价标准的大中小城市规模空间布局[3],以使域际寻找到承载超过16亿人口后的最广容纳新空间;寻找到区域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创造共同富裕的最佳模式;寻找到城市圈群在国家经济新版图中合力打造利益共享体,实现一体化建设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落脚点;寻找到在世界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经济新版图中拥有相互关联的比较优势地位。

“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概念,是新时代重塑经济地理更高实践境界,成为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鲜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决定了本文研究的主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为能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上研究深、研究透本文主题,笔者以省辖建制市以上地方管辖行政区和中心城市为纽带形成的城市经济圈群全域空间,作为“域际”具像性实证研究空间。

二、新时代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使之成为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基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攻关期”理论深刻揭示,以富有特色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基石。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支撑新时代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概念是指,由所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链条、各个节点、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合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被称之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有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成为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基石。“基石”与“新形态”合体的本质性大逻辑是,以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起始点;以完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从起始点到落脚点,大逻辑决定全过程操作方向的聚焦点是,以大历史观针对已经过时的认识进行大清除式的“思想风暴”,建立以新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夯牢夯实“基石”的水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始终对标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建成由科技与大文化平台型新经济、实体新经济、现代商贸消费新经济、杠杆型新经济、新兴与未来产业新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五大新经济”高质量合力发展新格局,形成强大地推动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基石力”。

一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由科技产业、信息与大数据产业、大文化产业为主体形成的科技与大文化平台型新经济,在“基石力”中始终发挥最强引爆力作用。

新时代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4]。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是经济发展强大的新引擎,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进程,就是不断强化“最强引爆力”的过程。要不断提高强化“基石力”水平,坚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制约,以从根本上补足芯片缺“心”、软件少“魂”的短板,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信息化智能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心”与“魂”;突破领跑支撑技术弱化的现象,使以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为标志的中国智造、智慧产品占据世界高价格、高品质市场销售榜的前列;突破前沿基础技术有所不足的问题,加快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水平,使之生发越来越重要的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第一内容”。实证研究显示,党的十九大后,域际聚焦迎接数字文明新时代,普遍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数谷”,优化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加快做大做强大数据核心、关联、衍生三类业态,完善大数据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和创业支撑平台建设的“双创”新模式,形成完整的大数据智能应用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创造大数据智能应用示范区。

不断提高强化“基石力”水平,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一是能用人、会用人、用好人。域际要把人才空间合理布局放置于“人为峰”的地位,使科技生产力空间布局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突出把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人才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多模式人才“硅谷”,建成高度发达的“新磁场”型人才创新经济轴带;突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以人才为支撑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持久开展,坚决补齐技能性人才不足的短板;突出推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的大科学为主体的新型智库建设,让不同学科与专业、特长的专家学者不断推出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实现智库媒体融合性“同一发力”。

不断提高强化“基石力”水平,要在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中,深入实施包括教育、文化、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文化创新发展战略。实现在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中始终聚焦充分发挥教育的“根基”作用;在实施文化兴市与兴区战略中充分借力“互联网+”,以建设“新文创”和“数字娱乐”等产业核心区为主要内容,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整合、外延融合带动“文化+”发展的新模式。要以提高文化出版传媒图博产业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融合水平,使之成为人类从文明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推动力。要以健康与体育产业充分发展为基本抓手,使之完全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由智能制造业、智能交通运输业、智慧型农业、军民融合型产业为主体的实体新经济,在“基石力”中始终是最强支撑力。

域际创造最强支撑力,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工业新经济,突出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鲜明标志,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商品流的“一流带五流”,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突出以看齐世界先进质量标准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主攻方向,创造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强国的操作新模式;突出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要素变革、管理变革、质量变革,形成新科技为主导的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阵型产业、弯道超车型产业、战略型产业群,不断集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的“五链统筹”同一发力的模式效应力,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域际创造最强支撑力,要加快以完善“大港口”为标志的智能交通运输新经济。交通运输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内容,域际要加快建设以海港(包括内陆通航的江河湖港)、空港、陆港及信息港为主体空间的枢纽型大港口,形成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化、立体化、体系化。

域际创造最强支撑力,要加快发展生态型农林牧产品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新经济,要聚焦农村电子商务、农资套餐、种植技术、农机装备、农业金融、粮食储备及农产品销售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解决方案,多角度多途径创造提高农业现代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聚焦农村三次产业高度融合、农业要素集约集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形成“新六产”新格局。有关实证研究显示,域际普遍以泛农发展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支撑、新体制新机制为核心,创造以承载农业创新研发为第一功能,突出“研发高地和产业洼地”两大核心功能,集聚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要素,围绕功能农业和功能食品开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建设以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和功能农业示范区为标志的“农谷”,正在取得越来越大地成功性进展。

域际创造最强支撑力,要加快军民融合型经济与国防经济紧密结合的新经济发展。新时代实施好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要清醒认识这是世界大势和强国强军必由之路,是构建国家“强起来”的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元素,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大计”。域际要深刻认识保卫世界和平、保卫国土安全,必须建成世界一流武装力量体系;建成世界一流武装力量体系,必须拥有强大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拥有强大国防科技工业实力,必须建立以全民智慧为支持的军民融合型新经济,使之成为现代化国防经济的最强支撑力;最强支撑力决定了必须牢固抓住与国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入对接的契合点,以质量是龙头工程关键、品牌是精品工程重要支撑的新理念,指导军民融合经济的全部项目高质量发展。

三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由银行、网银、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用与担保等新业态为主体的杠杆型新经济,在“基石力”中始终是最强杠杆力。

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由银行、网银、保险、证券、基金、期货、信用与担保等为主要内容的“七大”杠杆主体,发挥着巨大地为“新形态”“输血与造血”的功能。域际打造最强杠杆力,首先,要充分研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建设新金融产业核心区,全面提升金融现代化普惠性服务水平;要充分研究银行和网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经济的杠杆力,高度警惕很有可能爆发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时弥补“金融缺陷”,坚定去杠杆,实现杠杆率保持合理区间的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客观存在的“金融缺陷”问题,从制度上避免国内金融系统性和区域性塌方事件的发生;要充分研究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承载金融科技核心技术主体性基础设施的数字货币载体的区块链发展趋势;要充分研究解决基金过多过滥的问题。其次,要深化保险业制度性与机制性改革,创造适应新时代保险消费的多种类新模式;要规范规矩证券业、期货业的运行,强化监管力度;要不断创新基金、信用与担保业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监管现代化水平,实现“七大”杠杆稳定合力“发威”,形成最强杠杆力决定的杠杆新经济。

四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由国内商业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共享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商贸消费新经济,在“基石力”中始终是最强拉动力。

从经济分类学看,现代商贸消费新经济既包括实体经济的内容,也含有虚拟经济的部分,还涉及到杠杆经济的运行,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强拉动力。“最强拉动力”决定了要以智慧型服务为标志,以满足新产品供给和新业态普惠运行,实现消费由有形物质产品为主向更多服务型产品为主转变、由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使之与制造业实现协同发展,形成现代化新服务消费经济,充分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要搭建国际国内消费中心平台,不断提升消费品质化、便利化和现代化水平,注重解决流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完善消费供给体系、建设放心消费环境等,坚定执行好国家实施的“消费升级行动计划”。要提高以保障经济、普惠经济、健康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共享经济优先发展的力度[5],实现精准发力、分类施策、拓宽渠道、落实资金、长短结合、建管并重、激发内力,不断提升共享经济现代化水平。要优先安排群众最期盼的项目,优先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问题,建设现代化大健康产业核心区。要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经济,打造新业态,如深刻认识旅游经济已经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经济最大组成部分[6]。要创造国际经贸新模式,化解因各种“贸易战”带来的挑战,实现挑战变机遇,聚焦生产服务模式创新、流通服务模式创新、消费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步伐。

五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由引领性与探知型为鲜明标志的新兴与未来产业新经济,在“基石力”中始终是最强推进力。

随着人类智慧水平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决定了地球空间经济与太空空间经济在融合发展中形成越来越多引领性与探知型的高端新业态,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全时域迈向“天陆海”一体化多维度配置生产力发展新形态的新时代。域际要以“最强推进力”新理念为指导,通过探知型大工程项目的落成,开创新兴与未来型产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新局面。有关实证研究显示,一次又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一轮又一轮新兴产业的崛起;一轮又一轮新兴产业崛起,促使着未来产业的出现与兴起;新兴与未来产业合力形成的新经济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未来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消费方式。如在太空产业经济发展进程中,量子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促成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形成未来型量子产业经济巨大商业价值,显示出“最强推进力”的新形象。再如,中国正在完成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伟大跨越,2018年初国家决定以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为依托,联合12个研究所建设国家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为加快提升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创造新兴与未来海洋产业新经济提供最强推进力[7]。

三、新时代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域际需要不断创新适应“大国担当”新潮流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新时代要以“大国担当”为主旋律、树立国家“新作为新形象”的战略部署,促使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飞跃期”、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开启“五个新征程”的新“创业期”(史称“新三期”)。“大国担当”论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的璀璨理论明珠,是现代版“全球化”治理新思维,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向新的峰点。“大国担当”论深刻揭示了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机遇,以强起来为鲜明标志的新作为,开启新时代新航程,树立起稳居世界舞台中心新形象的丰富内涵。“大国担当”论决定了要清醒认识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及地缘政治引发的逆全球化倾向,会在一个时期内成为多重性风险的情势,并成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基本国际背景。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要以宽广的世界胸怀,坚定不移的反对“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地球村”的人民合力打造“命运共同体”。

域际顺应“大国担当”新潮流、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以世界眼光判断“逆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即是重大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要以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为契机,全方位贡献治理理念和治理规则,推动新一轮全球化;要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加快提高创造新全球化的净收益水平。域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的科学论断,紧跟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通过开放合作,不断创造创新更高层次制度性与机制性新模式。2018年4月国家决定海南省全域空间建设中国第12个自贸区,率先建设中国特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港,创造开放性新制度体系和可复制的新政策,形成北有雄安国家级新区、南有海南省全域开放发展新空间。同时,建设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两个边境旅游试验区,创造边境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模式。实证研究显示,目前若干城市都在为打造多模式自由贸易港做准备,如以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主体空间建设自由贸易港;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空间建设自由贸易港等。

域际顺应“大国担当”新潮流、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要踩准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鼓点”,实现行政管辖全域形成更加开放的空间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展示出中华民族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伟大复兴胸怀,为人类未来指引了一条建设持久和平世界、普遍安全世界、共同繁荣世界、开放包容世界、清洁美丽世界的康庄大道,描绘了“地球村”通过打造“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繁荣永不凋谢灿烂夺目地“百花园”的宏伟蓝图,成为加快推进全球化最富活力的新模式。世界公认,中国将自身发展寓于深度国际合作和国际贡献之中,在理念与行动世界交融交织中汇聚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滚滚发展新潮流,书写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发展的新时代愿景,使参与国在“一带一路”伟大实践中,共同形成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能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五大优势”;在互利合作中为各自的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域际要以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为主线,以构建全方位更加开放新格局为基本特征,以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为突出特点,把域际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与支点,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加开放的新高地。

域际顺应“大国担当”新潮流、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要敢于以突进“无人区”的“首先吃螃蟹”精神,创造世界最高标准的开放模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局面,建立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水平开放平台和支撑载体,树立改革开放4.0版新标杆。要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及运用世界贸易通行规则,提高“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投资贸易合作运行水平,提高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水平[8]。要谨记“过去,中国吸引外资主要靠优惠政策,现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资环境”的科学论断,以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新理念,指导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富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要以与越来越多友好省州市建立合作新机制,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的操作新模式;要以做大做强开放型新高地经济为聚焦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新园区,形成域际国际化新空间。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末,全国域际拥有符合条件的开发区2 453个,其中国家级达到552个,省级1 991个;国家认定的高新区达到168家,到2020年将达到240家左右。如,域际要认真结合域情,借鉴北京推出的“外商投资企业全周期管理机制、直通车国际引才引智模式、协同互认离境退税模式、1+X服务业监管服务退税模式”的示范性案例,创造模式化新样板,不断扩大实施经济国际化新空间。再如,国家在桂林、深圳、太原进行建设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三大国家创新示范区的实践所创造的经验,要及时复制和借鉴。

四、新时代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域际需要加快推进“五大生态建设”新模式

新时代高举习近平治国理政伟大学说的光辉旗帜,要继续深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个理念”为指挥棒的新战略观,促使中国全面形成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环境生态全方位的“五大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促使生成越来越强大的新生产力,不断提高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水平。

一是扎根底线思维,牢固把握好政治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不断创造根绝政治生态受到污染的新模式。

政治生态在“五大生态建设”中居首位,显示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把遵守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纪律放置于建设好政治生态特别突出的位置上。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完整的确保政治生态不受污染的制度性体系。域际要在建立制度性体系中创造创新适应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精细化管理”操作新模式,主要内容是,形成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推进建立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精治新手段;以坚决推广如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等政务新品牌为动力,以第三方评估为主要方式的年度“体检”,不断提高监督考核问责水平,夯实建设综合管理体系的共治新基础;以全面增强党的领导,以宪法为准则,按照法律法规,细化权责清单、明确权责边界,强化提高政府执行力,深入探索党政法联动的“三联”改革,夯牢“三联”无缝衔接的法治新保障。

二是以“基石”理论指导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当中的经济生态建设,创造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域际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伟大跨越,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的操作模式,为实体经济插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翅膀。要实现新兴业态不断集聚壮大,形成从传统“工厂经济”到现代“智力经济”的“高质量速度型”发展新模式。要下大气力化解因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而不断扩大的经济运行出现的风险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本上铲除地方债违法违规的土壤。国有大企业要长期坚持效率原则,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坚决在既定期内完成“僵尸企业”的出清,以提高国有大企业的降杠杆水平。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导,牢固把握好社会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不断创造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新模式,根绝“变色”的歪门邪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的强大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人民至上、国家至上治国理政的强大“法宝”。实证研究显示,在实践中极其需要使“两观”密为一体合成发力,营造风清气正、“朗朗乾坤”的网络空间,建设坚持理想信念与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三位一体”的制度治理体系,不断创造创新“两个至上”的操作新模式。

四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元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为引领,牢固把握好文化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不断创造心灵美好家园的新模式。

域际要牢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科学论断。要着眼于历史文脉的有效整合、梳理挖掘和高端提升;着眼于历史文化精神空间的重构再造和展示体验;着眼于历史典籍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完善、收藏传播,嘉惠学林、荫及子孙,建成有影响力的精神家园,开创健全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创新体系;着眼于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新思维,更多申报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历史文明遗产进入世界多种类遗产目录。统计显示,截止2017年8月末,中国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52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一;被认定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39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372项。仅2018年4月就有湖北省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和四川省光雾山一诺河地质公园双双入选世界140个地质公园网络目录之中;广西龙脊梯田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同时,让文化与自然遗产都“活起来”。

五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思维为指导思想,牢固把握好自然环境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创造越来越多地建设美丽中国新模式。

绿色发展是永恒的命题,生态环境是面向未来最大的竞争力。要以提高“含绿量”,强化“含金量”,推动形成高质量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常态化形态。201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首创“两山”理论,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财富观的“全新洗礼”,其指导建设自然环境生态伟大实践,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行着根本性改革,成为新时代建设环境生态文明的新范例。实证研究显示,湖州市自2005年到2016年,否决了500余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靠掠夺资源、破坏自然生态、毁坏环境等发家致富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后至2017年,其GDP年均增长8.4%,2017年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9 934元、28 999元[9];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基本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保护与综合治理新制度体系,创造成经济增长新模式。

新时代域际把握自然环境生态建设发展新态势,要结合域情,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主色调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立领跑型自然环境生态标准,不断提高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公园、美丽城市的全域景区化发展水平,创造创新多领域、多层次“环境生态样板新空间”。要深刻认识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内容和第一载体,乡村自然环境生态建设需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契机,改善人居环境为第一突破口,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由容到态,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满足农民对生态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新时代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需要创造域际多层次合力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后,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大战略为新起点,以层级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造极、建圈、联带、组区”的“火车头”带动作用为纽带,促使中国进入创造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带为主体发展空间、形成纵向横向经济新轴带的新时期[10]。新时代域际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需要以协同发展机制、协作联动机制、共享共建机制、互利共赢机制、平台创新机制,创造域际多层次合力发展新模式。

一是新时代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要不断创造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新轴带。

新时代域际要不断提升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轴带化水平,需要以“化”为聚焦点,落脚在“新”,新就新在经济轴带的发展要通过“化”,“化掉”已经过时的手段与模式,不断生发“新”与“化”相融合的新变化。“新变化”就是着力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着力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补偿机制,促进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发展质量;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利益共享体。

按照“三个着力”要做到“三突破”:突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影响“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束缚,以多类型港口为纽带,创造创新单体经济轴带全域空间内不同行政管辖区之间、不同轴带空间之间的无缝连接、合作发展,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如坚定不移地落实“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科学论断,以新手段推动创造长江经济新轴带形成新比较优势的新模式;突破实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障碍,不断提升沿海沿江(河)沿线沿路经济轴带国际化和城市圈群全球化发展水平,形成越来越多地域际发展新增长极。

有关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创造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沿江经济新轴带,随着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中国与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五国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构建跨国的澜湄经济带,使中国西南大区域形成新的增长极。广西通过借力澜湄经济带及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等,抓住“机遇窗口”,倾力打造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构建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和创造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对接“一带一路”的“南宁渠道”新模式,提高了域际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全球化水平。

二是新时代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加快促使跨省域或跨省辖市的城市经济圈群成为国家层次性空间载体[11]。

新时代深刻认识城市经济圈群基本发展样态,既需要从现行行政治理体系的视角,把握好区域经济发展大趋势,又需要把城市经济圈群打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点与核心支点和拥有各种生产要素汇聚与扩散的强大功能性空间载体,促使其实现由协同发展向“一体化”协调运行的历史性跨越[12]。

完成“历史性跨越”,需要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新视野,谨记“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和“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的方法,有效推进国家确立的20个城市圈群尽早实现“一体化”协调运行。如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为契机,加快推进由粤港澳联合形成的大湾区型世界级城市圈群“一体化”协调运行的步伐。

三是新时代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在多层次发展新空间中,要促使省域空间成为发展的重要“主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省域是现代版兴国安邦“郡县定,天下安”的第一主体性空间,其全域生产力布局方向是建设“相对独立经济体系的容纳空间”[13]。按照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基本要求,省域要明晰发展战略定位,准确对接国家战略,抓住“弯道超车、变道换向”的发展机遇,主要指向“三个强化”:

强化省域空间新旧动能转换第一主体性空间的新作为。2017年末,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成为新时代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改革方案。“试验区”以“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科学论断为指导,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形成拥有核心性比较性经济优势的“新动能溢流源泉”,成为省域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齐鲁样板”新范例。

强化推进省域内功能性空间联合发展的步伐。要通过规划和立法,明晰确定人口、土地、能源、安全等在经济社会治理与运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约束指标,推动省域发展由规模粗放型扩张向精明增长型转变;向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空间体系转变;向公共服务水平更高、要素使用效率更高、能耗更低、风险更低的方向发展。从省域的视角看,要促使越来越多地开发区、高新区、国家级新区成为“多种类示范区”,成为承载城市副中心和副中心城市的主体空间。如雄安新区就是以“产、城、人、文”四位于一体的功能,创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强力优化成以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为核心格局的环渤海经济圈标杆性垂范性的空间新结构、培育成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导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副中心城市型的主体空间。再如,由深圳和汕头合作建立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成为深圳正式管理的第11个区,使之被誉为新版“深圳雄安”,成为省域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模式。省域内功能性空间联合发展,有效破解长期存在的“一城独大”问题,形成中心城市、城市副中心或副中心城市、小城镇、乡村“四位一体”联动功能的多点多极均衡活力的新格局。实证研究显示,江苏省以围绕改革开放高质量、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为主要内容,创造发挥“联动功能”新模式,提高打造主体功能区水平,体现出新时代省域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新样板。

强化相互邻近的省区市实现协调协同发展。2018年初,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沪江浙皖四省市党政主要领导齐聚苏州,共商紧密合作,加快把由四省市全域空间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合力打造成世界级城市圈群的步伐。更有权威性自然与工程专家提出“协调协同发展”的大手笔,是以位处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为取水起点,建设从中国西南向西北,直到北京密云水库的长达6 118公里的红旗河;从世界最大淡水湖的贝加尔湖引水,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因水资源而形成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假如这两个重塑经济地理的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宏伟工程实施成功,将会在沙漠戈壁上造就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增加数亿亩耕地,解决西北地区因水资源而形成的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是新时代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域际要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火车头”带动力水平。

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需要建设好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中心城市。2017年中心城市GDP进入“万亿元”城市俱乐部的成员扩大到14个,形成以上海超3万亿元“一支独秀”的第一梯队;以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超2万亿元的第二梯队和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超1万亿元的第三梯队。新时代提升进入“万亿元”俱乐部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所驱使的必然走向[14]。沿着这个“必然走向”,要突出解决好城市GDP与财政收入要同步增长的问题,这是衡量城市是否拥有雄厚物质基础、显现带动力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要突出增强城市老街区整理的“绣花功夫”,从根本上解决好城市老街区普遍存在的过度拥挤、环境破旧、秩序较差的问题,走出老街区整理文保、完善生态风貌、创造市容环境美丽、实现现代化的复兴新路;突出创造城市智能管理型的指挥“大脑”,定期进行数据监测评估性的“城市体检”,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病”。

以青岛为案例的实证研究显示,其作为GDP“万亿元”俱乐部的一员,是中国举办“2018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承办地,长期被认可为山东经济发展“龙头”城市。站在2018年6月国家决定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新起点,城市需要充分展现“一中心、二名城、三带、四港、五区、六新、七群”的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新形象:一是力戒“多中心”、切忌“广而全”、避免“同构化”,精准建成国家海洋大科学中心;二是建成以港城一体化推动建设拥有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海洋生态环境、拥有中国最强力“向海经济”及国家海洋强国第一基地的靓丽特色为鲜明标志的国家海洋科技与产业名城和文化影视与观光旅游名城;三是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海湾经济带、沿大沽河经济带、沿高铁高速路经济带;四是建成自由港、全球型海港、国际邮轮母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目的地港;五是建成富有活力的国家级西海岸新区、蓝谷科技新区、国家级高新区、临空新经济区、老城再显青春活力示范区;六是建成以海洋新经济、智能型实体新经济、平台型新经济、大文化新经济、绿色生态新经济、智慧性商贸消费新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七是建成以财富金融业、高端信息软件业、智能化电子与家电、航空航天航运业、高铁与船舶现代化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时尚消费类产品业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域际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的范例。

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需要建设好不同方位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至2017年末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九座城市已经成为经过认定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从发展趋势看,还会有地处不同方位的城市会陆续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需要按照对标、达标、超标的基本要求,坚决弥补缺陷、补齐短板。实证研究显示,西安市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新起点,确立未来之城、人民之城、样板之城的新理念,指导形成“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的空间布局;以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的新模式,建设“一枢纽二高地三中心四生态带五都心”,加快推进关中平原城市圈群发展,高质量推进“西咸一体化”、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的新形态。

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需要建设好省域层次性中心城市。目前省域普遍提出省辖市及以下级别城市为域内层级性中心城市。建设好省域层次性中心城市要突出“特色”建设,不断放大“中心”特色功能的全新发展空间;要把握好人口向层级性中心城市集聚的“火候”,提高包容和集聚服务水平,使“新市民”完全融入进城市的服务和保障体系里;要创新管辖行政区划的管理体制,提高城市全域功能水平,形成不可替代的新时空吸引力。

五是新时代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实现县域生产力发展新布局。

新时代强化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地位,需要深刻认识中国城乡关系变化基本特征是在建立重塑经济地理的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过程中,切实把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夯牢“基础地位”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指导方针,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促进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完善已经创成的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等在村寨里发展生产的成功模式;继续加快吸引城市市区的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提升城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两链融合”运行水平,生发越来越多地融合型新技术、新业态;继续推进整合乡镇政务、生态、产业、教育、医疗、民生等资源,不断提高空间布局、市场、资金、土地、信息、人才等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水平,推动小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小区域增长极与经济圈。

新时代县域建立多维度配置生产力新形态,决定了需要建设好镇级市、中心镇、特色小城镇,使之在新型城镇化中成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城乡一体化、最有活力的基础性布局空间。要更加关注特色小城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特色担当”的历史性作用,把多形态的小区域打造成功能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特色发展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主体空间。实证研究显示,建设好特色小镇的聚焦点,既不是通过行政区划而单独设“镇”,也不是走传统产业园区建设老路,更不是房地产主导的没有产业、没有内容的“空心城”,而是建设一个具有多元功能、完善服务体系、社区成员认同、拥有浓郁生活氛围的小区域多维度配置生产力的新形态。

猜你喜欢
新形态多维度生产力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新形态西装
多维度市南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激活时装新形态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