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个维度对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思考

2018-01-31 03:3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矛盾发展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思政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119)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跟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新要求,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断。正确认识、理解及把握新矛盾,对于我们明确方向、目标和任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

一、把握当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维度,认识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党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总结及理论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总是同时存在着多种社会矛盾,但是在事物矛盾体系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制约和影响着其它矛盾,这种矛盾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管”着其它矛盾,因而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找准了坐标、盯住了靶心,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一个个理论奇迹。

抓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指出,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完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甚至还有激化可能的情况下,做出了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科学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在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因而,在此判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把党和国家重点工作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1957年下半年后,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错误,重新把阶级斗争看作主要矛盾,甚至绝对化、扩大化,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犯了严重的失误。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重新认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果断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英明提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务虚会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于此,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于1982年的12大将它写入了党章。这一主要矛盾的表述契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自邓小平以来历届领导一直坚持围绕此主要矛盾继续推进改革和创新,引领我国经济取得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2012年18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矢志不渝,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经过5年不忘初心的砥砺前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减贫数量占全球的7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60%。但是,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突出问题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较大制约因素。因而,跟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及特点,2017年11月我党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及矛盾的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标志,是我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丰富和总结,是我党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起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把握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维度,理解主要矛盾的现实依据和时代意义,是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在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能因好恶而随意选择;同时要及时敏锐、客观理性,既不超前也不滞后。1956年,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当落后和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确定的,也是正确的、科学的。经过69年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摆脱贫困、超越温饱、全面小康指日可待,生产力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特色道路更加稳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理所当然会发生相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矛盾变化的现实维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生产能力方面来讲,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20多种农业产品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位,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第二,从社会生产的结构性矛盾来讲发展得还不平衡。虽然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GDP来看,目前只有8000美元,还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传统制造业的比重高达本行业的80%以上;农业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于同等发展中国家大约10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差仍为2.72左右,收入差距的城乡结构二元化矛盾突出;东西部区域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人与自然平衡遭破坏,资源环境超过承受上限,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使得强势一端必然过多占用资源,又进一步加剧弱势一端的供给 ,也势必使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

第三,从人民幸福指数来讲发展还不够深入。目前,虽然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多,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居民消费结构正从大众产品转向高端产品,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1.5%;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近4年来年均增长12.6%;旅游人次近四年增长10%以上。但社会生产的供给结构优化却相对滞后。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网民关注问题都集中在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医疗改革、社会保障、反腐倡廉、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问题都位列其中。人民需要已超出原来物质文化层次和范畴,呈现多方面、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所以,“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的需求,要解决人民需求由量向质的转变,发展不够深入的问题也就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转化的重大判断,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深入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进程得出的历史性判断,是我党对我国发展实际的深刻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也体现了我党对人民需求变化的敏锐把握,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战略策略的重要前提,是确保我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

三、把握我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转化维度,理解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实质,是有力推进新时代的抓手

社会主要矛盾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新时期,主要矛盾较原来发生了较大转变,因而,把握矛盾变化的新特点及实质、厘清矛盾转化的关系是理解主要矛盾科学内涵、落实、推进新时代的抓手。

总体而言,新时期主要矛盾呈现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矛盾内容由从单一物质文化需求转到多方面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现在,温饱问题解决外,人们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及法治建设等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矛盾形式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品质。在生产力水平总体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品质。三是矛盾实质由供求矛盾转为发展矛盾。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物质财富总量已极大丰富,供求矛盾已不成为主要矛盾,与此同时由于发展起点不同、程度不均、速度不等等带来的发展不足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充分满足的矛盾凸显出来,矛盾的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

深刻认识新矛盾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矛盾转化中几方面的关系。

一是厘清“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化关系。总体而言,人民需要由“窄”到“宽”,内涵大大扩展。过去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需要主要是对物质的需要,因而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1987年13大,我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并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97年15大,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7年17大,我党把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起来纳入社会主义的总布局;2012年党的18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017年19大,进一步确立了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可以看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由温饱问题的解决到人均8000美元的实现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布局,从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硬需求”到精神文化、政治生活、公平正义、价值认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社会全面进步这些“软需求”都提出相应要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等特点。

二是必须厘清“落后的社会生产”到“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关系。马克思讲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社会生产与人类需要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社会生产是创造财富的过程,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包括人的需要和生产本身的需要。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我国处于“很初级”、欠发展、不发达阶段,社会生产呈现出全面落后或大面积落后的状态。而今天的中国,告别了短缺,告别了规模、速度和总量满足阶段,社会生产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复杂、分工更合理的发展层次迈进。而现在这种发展是从弱到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是社会生产由“量”到“质”的飞跃。

三是必须厘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含义及其关系。“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制度、社会和理念等重要领域,并相互影响、彼此牵联。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可归结为区域、领域、群体不平衡三个方面。区域不平衡主要指中、东、西部地域间的不平衡、城乡间的不平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内部的不平衡现象等;领域不平衡指经济发展一马当先,而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相对于经济领域尚有一定差距,同时,具体到各领域内部也存在较大不平衡;群体不平衡主要指不同社会群体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有差距。“不充分”是指发展不全面、待提高,则主要包括要素不充分、产业不充分、模式不充分、形态不充分等。“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不充分”是“不平衡”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不充分势必加剧不平衡。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加之整个社会资源向城市倾斜而引发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反之,“不平衡”也会加剧“不充分”,造成强势一端过多占用社会资源,从而使得弱势一端发展的更不充分。比如,教育医疗资源大幅向城市倾斜,本来薄弱的农村地区会更加困难。

四、提升思想意识,把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靶向维度,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新任务和新要求。习近平同志曾讲到,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拓宽思路,寻找新机遇、提出新举措。所以,新时期,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大力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各方面需要已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1、科学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和不懈的追求。

2、科学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树立全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第一,要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筹划发展。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发展绩效和发展水平。第二,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技动力机制。第三,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目前我国的开放应逐步从出口导向、引进外资逐步转为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世界经济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3、科学解决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力: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造新供给。第二,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实体经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三,打造建构现代化、科学化的政府与市场、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要素市场体系、价格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等,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4、科学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的背后是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不科学。所以,要不断用制度创新纠正不正确的发展理念,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发展主体的权利。比如,当前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财富分布差距等社会矛盾和冲突,通过收入调节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等就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一带一路”谋划、人才强国、科教兴国、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对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5、科学把握和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实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继承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理论精髓,是新时期习总书记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和科学决策,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指南。目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并不单指经济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实现稳步、平衡、充分发展,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6、破解当前主要矛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目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从今天的发展来看,虽然出现了很多量的积累和部分质的变化,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所以破解主要矛盾,仍然要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对社会主义初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性、长期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定力。所以,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基本国情,牢牢立足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就能坚定踏上新征程,就一定能迎来民族复兴的曙光。

猜你喜欢
矛盾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心情的描写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爱的矛盾 外一首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