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国产动画的融合性思考

2018-01-31 00:40
内蒙古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动画创作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天津 300270)

动画,即赋予没有生命的物体以生命,让物体动起来的艺术。以动画、漫画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动态视觉的技术和艺术。以动画主题为载体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动漫电影、电视以及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动画主题新产品以及与动漫有关的图书、游戏等动漫衍生产品等。动画的各个分支看似相对独立,实则是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复合体,动画各个分支的发展脉络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点滴渗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需要借力于动画各种形式的艺术载体。

一、中国动画发展史与传统文化的亲密关系

谈及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应从动画发展史中寻找答案。中国动画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剖析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为中国动画的产生、发展、成熟以及当今的发展提供了内容和灵感的源泉,动画实际上是一种将传统文化转化成人们可以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梳理与解析动画发展过程中的传统文化的呈现,对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动画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保护和传承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中国动画史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动画影片是1926年万氏兄弟拍摄制作的《大闹画室》,主要故事情节是一名画家正在创作,突然从画板上跳下一个穿民族服装的淘气小纸人,在画室里捣蛋。该作品是万氏兄弟从事美术工作后,萌发要把中国山水动起来的思想后展开创作的。这部影片是黑白表现形式,画面构图简单而不失趣味,画中小纸人的服装是民国风的旗袍,故事的整体艺术风格虽受美国《猫和老鼠》的启发,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点和时代元素。在随后的创作发展、成熟时期,更是大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情节,该情节是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用动画载体进行视听艺术的呈现,体现了动画产业与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密不可分。到了动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动画创作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形式,创作出了诸多经典动画作品,如1956年推出的《骄傲的将军》在人物造型和舞台设计中借鉴了京剧脸谱和京剧舞台表演的空间设置;像1958年上映的《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和窗花的表现基础作为新的艺术呈现形式;1961年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借鉴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风格创作而成;还有1964年出品的《大闹天宫》故事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等等。包括进入21世纪以后,动画的创作也无一不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精华,《兔侠传奇》以中国功夫为创作内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根据传统神话故事进行改编。通过探寻近百年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动画对传统文化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帮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重要艺术表达和传播载体。

二、动画电影创作方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体现

动画产品按传播媒介和播放空间分类,可以分为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系列片。电影一般在一个相对封闭和黑暗的公共空间中进行一定时间的播放和展现。动画电影在大的分支上属于电影的范畴,属于电影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视听语言与技法表现方面尊重真人电影的创作,唯有不同的是动画电影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在叙事等表现手法方面动画电影更注重故事情节和画面场景以及情节的夸张表现;在制作种类上花样丰富,可以是科幻的、深化的、冒险的、田园的、悬念的等。一部动画电影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票房和收益,跟影片的主题基调、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那么,在此创作过程中,传统文化体现了其不可或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2017年深圳华强方特推出《熊出没》系列第四部动画电影《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票房达到5.23亿元,是继《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后,第三部票房超过5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该影片的故事情节是用美式动画幽默搞笑的风格,好莱坞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一个中国本土的故事。影片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风,剧中的熊二这个角色是一口东北方言,很接地气;而主人公光头强则是那种现实生活中天天被老板催着完成工作领取工资的上班打工族的化身。故事的叙事模式仿佛是星巴克加中国茶艺的组合。动画影片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迷失自我、奋勇前进的形态。在第三部《熊出没之雪岭熊风》影片中故事更是耐看、暖人,主人公总能将最感人、最善良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轻松愉悦之余,带给人一种启发和收获、善良与亲切,患难时相互帮助,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拯救森林,保护梦想家园,这其实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动画电视创作方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体现

在动画电视的创作方向上,与动画电影创作手法基本相似,主要的区别在于动画电视是以电视为主要载体,观看环境一般在家庭中为主。由于其时间短、方便、快捷等特点,时间上可以更自由,更能吸引低龄少年儿童的关注;在内容上多以日常生活的道理和常识题材为主,具有“小事件大道理”的特点。基于系列化、日常化的特点,动画电视更易生活化地告诉受众,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价值内涵和精髓。随着新一代动画传播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视频网站正在利用网络极低的复制成本和传播成本分流传统电视频道的受众,这无疑对动画电视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看似无形,实则在具体事物中能淋漓尽致地展现。

中国动画电视创作方向尽管在数量和产量上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状态,但是依旧无法摆脱制作大国、缺乏原创精神的帽子,那么,在后续的不断改进和创作中,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吃透,将其分解成本土文化的神话故事、童话、民俗等题材,糅合到动画电视传播平台中去,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得以展现。

数据显示,2017年度在国产动画电视剧制作备案表中的动画电视剧有《可爱的中国》《少年老子》《卡卡讲故事:古代名人》等,单单透过片名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传达的中国本土文化和历史信息,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部分,是用动画艺术再现历史风采的华丽篇章,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再创造的产物。

四、动画衍生产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体现

动画衍生产品作为动画领域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创作方向和思路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不谋而合之意。众所周知,迪士尼的动漫产业中只有10%收入来自电影等媒介,其他都来自衍生产品的强大分支,只有衍生产品大量盈利,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现象,才被视作一个动画品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

《熊出没》是一代孩子的集体回忆,剧情中无论是搞怪孝顺的光头强,憨厚正义的熊大,还是带有东北方言的熊二,都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具体化体现。除了动画电影与电视系列外,深圳华强方特公司还将较大精力放在了动漫衍生产品的建设方面,从投资千亿打造线下主题公园到近14亿票房的动画电影,再到2万余种动画衍生品的诞生,期间业务的不断扩展和壮大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助力支持。近年来,以《熊出没》为主题的衍生产品如儿童衣服、图书、玩具、手办、模型以及电子游戏等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超市和街头,其中光头强为主题的猎枪、电动枪、斧头、电锯、工程帽、弹弓等应有尽有,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那么这些产品的背后是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动画形象的认可和喜爱,他们通过购买系列衍生产品满足占为己有的心理表现,所代表的或者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是最能深入人心的部分,是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启发教育的作用点。

五、思考与展望

通过综合分析动画电影、电视、衍生产品三个方面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处,可以看出国产动画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助力支持,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作为根基,创作出来的作品即使技术超前,画面绚丽也是没有艺术水准和高度的。当下,中国动画的发展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和责任。让我们充分理解当今时代下融合的重要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致力于动画的发展,使动画不断保持自身的生命力、活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迎来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动画创作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