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瑾,冯 献※,郭美荣,马 晨
(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3.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7; 4.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很早就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融合”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马克思[1]在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理论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社会管理5个方面一体化建设。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在于解决城乡居民的优势资源和待遇不公问题。
国内外学者围绕城乡一体化内容进行了广泛研究,李志杰[2]建立了包涵自然基础、经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动态发展五大子系统、27个二级指标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两步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991~2007年城乡一体化的动态演进进行评价。周江燕和白永秀[3]对中国省域城乡一体化指数计算发现,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东北三省穿插其中”的经济地理特征。孟素洁[4]对北京市农村城市化水平进行计算,通过分析经济、社会、人口素质、人民生活和基础设施5个二级指标,认为在北京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已有研究应建立了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和时空尺度研究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人们对城乡一体化认知的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更加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尤其针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指标权重应有所提高,研究内容应在区域协调度测算、空间依赖性等方面有所深化。当前,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性命题。该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根本内涵及实现目标,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力图深入解析中国城乡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根源。该研究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评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从已有文献来看,目前指标的选取大致有3种:(1)从城乡一体化内涵和实现目标进行划分,主要由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治民主、人民生活等相关指标构成[4-5]; (2)将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综合指数,由多个分指数构成,如城乡一体化能力指数、城乡一体化结构指数、城乡一体化效率指数、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指数、城乡一体化发展度、城乡一体化差异度、城乡一体化协调度等分指数[6-9]; (3)从城乡协调发展的因果关系划分为规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功能性指标3个方面的内容[10]。该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相关理论政策指导,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公共服务、人民生活5个维度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每个维度由若干基础指标构成(表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依据。根据城乡规划建设相关指标,城乡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和人口方面的空间布局。在土地规划布局方面,该文选取了建成区面积比重、非农用地比重衡量城乡之间的土地空间布局协调情况; 而人口流动方面主要选取人口城镇化率、非农就业人员比重2个指标,主要反映人口流动、劳动力转移情况。基础设施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该文选取了公路运网密度、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天然气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有线电视覆盖率5个指标分别反映。生产发展是指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该文在选取这方面的指标时以产业结构以及现代农业两个方面分别选取相应指标开展评价。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是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该研究用城乡每1 000人拥有执业医师差异度、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比、城乡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异度4个指标表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差异。收入、支出以及生活环境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3个重要因素,该研究用万元GDP综合能耗、城市绿化覆盖率、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城乡居民人均文娱支出差异等8个指标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情况。
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在专家的选择上,选取了社科、经济、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对各项指标赋值,分别对各个指标层的重要度排序。确定指标因素间两两重要性的比值,并对指标要素两两之间采用1~9标度法标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每个层次各指标的权数(表1)。权重确定后,采用最大最小值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此之前,首先通过减法一致化的线性变换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最后,根据系统论方法,特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如下:
(1)
式(1)中,A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数;fk为二级指标,包括城乡规划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权重;Wki为第k个二级指标第i个三级指标的权重;Bki为第k个二级指标第i个三级指标的指标值。
该文所选取的26个具体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交通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中国城乡建设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以及相应年份的各省统计年鉴等,个别数据通过地区统计局数据发布获得,有些指标的数据经过换算以后得到。
表1 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fk)三级指标(Bki)权重(Wki)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X)城乡规划(X1)0 118建成区面积比重(X11)0 117非农用地比重(X12)0 291城镇人口比重(X13)0 253非农就业比重(X14)0 34基础设施(X2)0 116公路运网密度(X21)0 414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X22)0 368天然气普及率(X23)0 114移动电话普及率(X24)0 047有线电视覆盖率(X25)0 056生产发展(X3)0 342农业机械化(X31)0 074土地产出率(X32)0 128一产劳动生产率(X33)0 165三产GDP比重(X34)0 378二元对比系数(X35)0 255公共服务(X4)0 169城乡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差异度(X41)0 06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X42)0 466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比(X43)0 338城乡平均受教育年限差异度(X44)0 134人民生活(X5)0 255万元GDP综合能耗(X51)0 048城市绿化覆盖率(X52)0 038卫生厕所覆盖率(X53)0 172城乡收入比(X54)0 289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X55)0 098城乡交通和通信支出差异度(X56)0 098城乡居民人均文娱支出差异(X57)0 105城乡家用电脑拥有量差异(X58)0 151
图1 2003~2012年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1)城乡一体化水平由缓慢增长向快速发展转变。从全国水平来看,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由2003年的0.409增加到2012年的0.595,年均增长4.255%。2003~2008年间,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年均仅增长2.692%, 2008年开始,全国城乡一体化得到快速发展, 2008~2012年间年均增长超过5%,达到6.241%(图1)。
(2)各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不一,呈“东高西低、东北位中间”特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得分,对历年30个省份综合得分排名,北京、上海一直位于首位,而贵州则10年来一直处于最后1名(图2)。其中, 2012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位于全国前5名,综合得分分别为: 0.823、0.762、0.721、0.701、0.680; 而广西、云南、贵州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最低,位于后3位,分别为: 0.459、0.452、0.403。
图2 2003~2012年全国30个省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值
(3)西部地区得到较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及东北三省增长缓慢。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均呈增长趋势,其中重庆增长最快,由2003年的0.297增加到2012年的0.576,年均增长7.658%,排名由2003年的26名,跃升到2012年的16名; 而吉林增长比较缓慢,仅由2003年的0.436增加到2012年的0.542,年均仅增长2.445%,排名由2003年的13名,下降到2012年的18名。
(4)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地区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与全国相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海南等14个省市,其中有10个来自东部地区,而其他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3~2012年的平均得分来看,位于前10名的省(市、自治区)有80%来自东部地区,而位于后10名的地区全为西部地区。尤其根据2012年得分结果,位于前10名的省份全为东部地区,而位于后10名的有90%属于西部地区。要特别说明的是,重庆市虽然在近10年围绕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尤其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但城乡规划和人民生活方面水平较低,导致了其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03~2012年各省份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
排名20032005201020112012省份得分省份得分省份得分省份得分省份得分 1北京0 639上海↑0 665北京↑0 783北京—0 792北京—0 823 2上海0 619北京↓0 663上海↓0 748上海—0 761上海—0 762 3天津0 545天津—0 572江苏↑0 686江苏—0 689江苏—0 721 4浙江0 506浙江—0 533浙江—0 643浙江—0 673浙江—0 701 5海南0 498江苏↑0 515天津↓0 618天津—0 650天津—0 680 6江苏0 479辽宁↑0 513湖北↑0 607山东↑0 632山东—0 670 7福建0 472海南↓0 503山东↑0 598福建↑0 624福建—0 662 8辽宁0 471福建↓0 497福建—0 580海南↑0 602海南—0 643 9广东0 454山东↑0 476海南↓0 575河北↑0 586河北—0 632 10江西0 450江西—0 470河北↑0 558广东↑0 567辽宁↑0 613 11湖北0 442湖北—0 457辽宁↓0 553江西↑0 565江西—0 609 12吉林0 436广东↓0 457广东—0 539辽宁↓0 562湖南↑0 601 13河北0 435吉林↓0 446江西↓0 529湖北↓0 557河南↑0 594 14安徽0 430河北↓0 444河南↑0 515湖南↑0 550广东↓0 589 15山东0 427安徽↓0 439安徽—0 513安徽—0 540湖北↓0 587 16黑龙江0 403湖南↑0 431黑龙江↑0 512河南↓0 538重庆↑0 576 17湖南0 397黑龙江↓0 425湖南↓0 509重庆↑0 533安徽↓0 572 18山西0 392广西↑0 405吉林↓0 488吉林—0 509吉林—0 542 19河南0 383河南—0 396重庆↑0 479新疆↑0 493新疆—0 528 20广西0 376山西↓0 388新疆↑0 464黑龙江↓0 488山西↑0 526 21新疆0 367四川↑0 388山西↓0 463四川↑0 480四川—0 519 22四川0 359内蒙古↑0 372四川↓0 459陕西↑0 479黑龙江↓0 517 23宁夏0 354重庆↑0 343宁夏↑0 448山西↓0 471陕西↓0 498 24内蒙古0 345宁夏↓0 342陕西↑0 437宁夏↓0 460宁夏—0 495 25甘肃0 323新疆↓0 333青海↑0 412青海—0 447青海—0 483 26重庆0 297甘肃↓0 322广西↓0 403内蒙古↑0 433内蒙古—0 472 27青海0 293陕西↑0 314内蒙古↓0 399甘肃↑0 429甘肃—0 463 28陕西0 282青海↓0 312甘肃↓0 391广西↓0 420广西—0 459 29云南0 263云南—0 300云南—0 375云南—0 407云南—0 452 30贵州0 211贵州—0 248贵州—0 341贵州—0 365贵州—0 403 全国0 409全国0 429全国0 519全国0 554全国0 595 注:↑表示排名较上一年提升;↓表示排名较上一年下降;—表示排名与上一年一样
(5)区域差异性存在缩小的迹象。地区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2)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3)
图3 2003~2012年各省市城乡一体化差异情况
参照白志礼、冯瀚文[16],邵峰[17]等关于城乡一体化综合指数发展阶段划分标志,结合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特色,该研究根据2012年各省城乡一体化综合得分,将城乡一体化划分为5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加速扩张、扩张提升、初步实现阶段。
城乡一体化起步阶段(A≤0.45);
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0.45 城乡一体化加速扩张阶段(0.55 城乡一体化扩张提升阶段(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