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2018-01-30 08:06周云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周云

摘 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必须积极适应新城市化的要求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品位,创造全面的宜居环境,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关键词:城市管理体制;问题;对策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其能够符合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求其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创新的发展态势,这样才能够为城市的整体进步作出贡献。本文针对城市管理的困境进行分析,重点了解目前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针对此找到有效的突破方式,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借鉴。

1 城市管理的概述

城市管理在字面上看的意思就是针对城市的发展所给予的管理工作,其中的城市则指的就是在我國社会中已经发展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且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地区,在这一地区中包含着相对比较兴旺的工业和商业,同时城市中的文化也比较发达,以此成为城市。而城市的管理工作,主要指的就是针对这一区域给予的专业性管理,帮助城市快速发展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概述。

2 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的不平衡不匹配

各级城市管理机构设置比例倒挂现象显著。总体看,机构设置呈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态,而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分工却恰恰相反,呈现正金字塔结构,使得管理科层设置与职责分工形成了强烈的反比。市区城市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区级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向下转嫁,基层单位的落地任务太多太杂,出现了街道“小马拉大车”的低效率管理状态。城市管理的“家长式”管理痕迹较重,绩效考核制度倾向“便于管理者进行管理”,形成了执行者“对上负责”的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而缺少“向下看”的动力。另外,区级机构设置存在多元模式,如北京东城、西城和石景山区实施“一委三局一中心”模式,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则为“一委四局一中心”模式,而远郊区实行了“一委五局”模式,较易加剧全市科层制度职能划分与权责不匹配的问题。

2.2 职责不明晰

目前,市区街层级之间、部门之间未完全形成职能均衡的协调机制。在专业化条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下,不同层级被赋予了同一性质的管理职能。一些城市管理在条条系统内部有效,但在条与条之间、条与块之间综合协调统筹的效果却不理想;一些则被分散在不同管理层级的多个部门之间,导致市区街在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力量时力不从心,效果不佳。城市行政管理边界不清、职责分工和权责不明等导致具体工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甚至出现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得看不见”等现象。大部制虽通过多部门联合促进了协同发展,但没有彻底解决部门之间合作与分工的职责界限,某种程度上还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成本,也偏离了如绣花一样精细管理的初衷。

3 对策

3.1 要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

要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城市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立法时要做到公众广泛的参与其中。我们国家在对城市管理进行立法时,往往忽视了管理控制方面的立法,而把立法的侧重点大都放在了授权上。

第二,不要对公众参与权限有过高的限制。在我们国家有些城市在进行城市管理时也积极的举行听证会,允许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但是为什么城市管理依然做不好,城市管理工作依然一团糟呢?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把公众参与权限设置的过高所致,听证会虽然举办了,但这一切都只有部分人参与其中,并且参与者不具有广泛性,致使所有的政策都流于形式。

3.2 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城市经营

在我们国家城市管理未来的改革取向上我们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实现城市经营。做好城市的有效经营首先必须处理好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无论从手段、思维、方式,还是资金上都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城市管理指出了新的改革取向。

3.3 实现城市管理从传统的“行政”向“管理”和“治理”方面转变

做好我们国家城市管理工作,完善未来发展方向,还必须提高城市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意识,重新塑造政府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部门官员以及其他公共部门服务人员原有的“官僚”形象,使之真正成为“管理者”和“服务者”,政府部门由原来的“行政”向“治理”和“管理”转变。在未来的城市管理之中提倡顾客导向,政府要从社会公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提供回应性服务。

3.4 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打造智慧型城市

我们国家在城市管理的未来发展之路中要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打造智慧型城市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处理好发展推进策略中市场培育与政府主导的关系。智慧城市是我国迈进信息社会的远景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有两种策略,一是借助市场力量,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前提下,组成城市的各个“单元”、“系统”,自然发育成具有智能网络神经的“智慧体”。二是由政府主导,构建城市骨干的智能神经网络,将城市建设成一个“智慧体”。两种策略,从不同方向,把我们的社会推向一个“智慧的生存空间”,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智慧的地球。

2)处理好加快基础建设与营造“创业活力”的关系。目前,我国已通过提高基础性,将我国的基础运营商推上了世界级的行列,所以,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将我国的应用运营商业也推向世界级的行列,这就需要极大地激发社会“创业活力”,营造适于发展的创业环境。对此,我认为,以下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有效降低创业的成本。其二,着力创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城市信息系统。其三,将节约环保理念注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4 结束语

城市发展是国家进步的基础保障,也是最终的标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良好有效的管理工作能够为城市的进步带来有利影响,因此能够看出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其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因此在整个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其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了解到造成城市发展阻碍的原因,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够帮助城市管理工作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为城市化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国家的进步找到最佳的途径和方式。

参考文献

[1]裴文.践行“强转树”城管执法工作再上台阶——细说绵阳城市管理五年新变化[N].中国建设报,2017-10-26(3).

[2]刘广珠.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模式[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