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的塑造探析

2018-01-30 08:06范雪梅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环境艺术

范雪梅

摘 要:当下,随着时代的进步,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艺术设计中装置艺术应用日益广泛,为受众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与心理体验。装置艺术可以升华环境艺术审美价值,直观展现其具有的视觉美感。作为一种情感与精神的传输介质,装置艺术有效提升了环境艺术所具有的文化精神与审美情趣高度,深入思考人类对自然、社会与民族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塑造的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塑造策略

近年来,装置艺术作为艺术表达形式的一种,装置艺术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各类装置艺术作品以不同艺术表现手段应用于各种展览场所,重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尝试结合投影录像及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数字技术,为群众呈现了多样化的面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装置艺术直接参与机会越来越多,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城市公园、广场及接头等,与原有环境构成新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新型环境视觉与此心理空间体验。

1 装置艺术相关知识简述

1.1 发展类型

与传统艺术相比,内心主观世界对当代艺术的影响比较大,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启发着景观设计。当代艺术创造中装置艺术有很高的自由性,所以难以详细地对其进行分类。实际工作中,装置艺术发展类型主要表现为:

1)以作品时间划分:装置艺术包含临时性与永久性两种。其中,永久性装置作品是能够以城市公共艺术品而被保存,比如芝加哥著名地标性设施,安妮施.卡普尔的作品《云门》。临时性装置作品也比较多,比如内尔.阿泽维多的《融化的冰人》。

2)以物体量变为创作特点。众所周知,量变引起质变,艾未未《葵瓜子》作品(如下图1所示),层层堆积的瓜子联想到,向日葵被红太阳围绕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亦或是联想到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不管哪种含义,都包含了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受众群体也能充分体验到这种情感。

3)借助现代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装置艺术作品。当今社会,部分依靠物理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装置意识,对观众有很强的吸引力。比如作品《雨屋》,就是借助隐蔽性3D镜头与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游客动态,实现雨中游客不湿身的体验。比如斯米尔德的《漂浮的云》(下图2所示),其利用装置艺术,将房间水蒸气凝聚在一起,借助灯光进行渲染,为人们构造的梦幻浮云更加栩栩如生。

4)装置设施体现了艺术家的强烈主观臆想。现代真多艺术尝试为人类打造“梦境”,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环境体验。比如艺术家盐田千春的作品《睡眠》(下图3所示),以黑网编制,为观者带来强烈噩梦感触与挣脱感。而韩国著名装置艺术家徐道获的作品《室中室》(下图4所示),注重纯真梦幻,利用柔性纱质材料结合建筑空间硬性造型,虛实结合更富诗意。总体而言,装置艺术可利用物体造型、光影改变及科技装置等表达手法,为观者提供被动观赏到主动感知思考的体验,与作品及艺术家形成互动,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的时代意义。

1.2 特点

经过不断发展,相较之其它艺术门类,装置艺术逐渐独立出来,基于这些特点明确装置艺术轮廓。

1)非收藏性:通常庄子艺术只是短时间在博物馆等室内公共区域进行展览,重新组建多个站点,没有收藏性。所以只能借助图片或文字进行记录,超越了传统艺术书写历史,此种时性艺术不利于探究装置艺术历史。

2)沉浸性:四维立体空间的建立是装置艺术的重要目标,观众进入物理空间获得相应的空间或氛围沉浸体验,身临其境的体验为营造了独具一格的空间互动局面。那么,眼睛不再是连接观众与作品的唯一介质,还包含触觉、听觉、嗅觉与知觉。

3)开放性。装置艺术中无论是艺术材料还是生活用品,这些材料选择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可灵活应用实物或虚拟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科技与媒体技术不断涌现。此种情况下,为装置艺术创造了“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视觉艺术”的崇高地位。此外,装置艺术并非装裱于相框中,是以包容状态接受观众进入。

4)主题性:装置意识有效整合材料、环境及空间等资源,以某一主题为核心,使其产生纪念性、教育性、美化性及说明性等重要意义。因而可将其分为:社会理念、历史呈现、人类自然与自我治疗等。互动性是装置艺术的根本特点,观众参与其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视觉感知是前提,包含肢体动作与五感体验。同时,传统艺术方式中,另一种互动模式即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与观众之间的共鸣,但在此除了上述提到的互动性外,主要论述的是特殊空间互动性。在朱莉.雷斯的《从边缘到中心:装置艺术的空间》作品中,提出装置艺术的定义为:某种承兑上,观众是完成装置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这一部分,并非远远地、静静站立的观众,而是进入艺术空间的参与与互动者,是艺术家与观众通力合作的作品,这也是装置艺术与绘画、雕塑不同的本质特点。

2 环境艺术相关知识论述

2.1 内涵

环境艺术,是融合艺术与科学的一种流派,注重可持续化发展,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环境艺术与很多领域相关,比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与文化娱乐等,其有很强的综合与专业性。环境艺术理论学者多伯提出,作为一种艺术,环境艺术远远超出建筑艺术广泛的规划,拥有丰富的项目感情。环境艺术包罗万象,保持稳定的环境视觉效果,从而灵活运用于实践操作。

2.2 特点

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环境艺术高度集中了科学、经济及艺术,整合统一了各流派,审美价值高且经济实用性强。其特点主要包含:

1)基于生态环境的环境艺术,人类生存环境艺术是其本质。人类行为是环境艺术构成的重要介质,但自然中的动植物与山川河流,是环境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断摸索与探究生态环境,人类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促进人与环境实现双赢。

2)环境艺术统一了人类主观体验与客观环境。借助造型手法、渲染色彩、大小尺寸及光影技法等手法,环境艺术为人类构建了功能丰富的生活场所。另外,还要结合嗅、触、听及视觉等感官进行环境艺术研究。

3)建筑风格之间表现了环境艺术。建筑风格特点使得环境艺术有不同的特点。

4)环境艺术促进情感与场景间的交融。环境艺术创建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投入很多真情实感,将环境升华到意境或意蕴高度,引导观者充分体验艺术家的情感,展现自我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促进环境与情感融合。

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环境艺术的重要目标,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艺术家要全面考虑地形、物种、气候及人类生活习性等因素,确保人与自然相处状态保持最佳,人与自然相处更加和谐。

3 装置艺术与环境设计

3.1 室内环境设计内涵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室内环境功能与属性的体现非常重要,科学匹配其与建筑外部特点与技术,对布局、细节、色调及装饰等元素完善的基础上,呈现更高的情感与审美性。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所以良好“家居氛围”的创造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现代室内设计,从物质、技术与精神等多元化角度,物质方面体现为房间的布局界面及家具摆设;技术方面以操作工艺、规范与方法为主;精神则是利用物质与技术呈现的抽象社会文化、思想水平及审美品位等为主。

3.2 室内环境设计中装置艺术内容

在室内空间中,装置艺术利用细节陈涉与使用工艺,充分体现居住与设计者的审美文化。建筑前期施工中,尽管为室内装饰预设了相应的界限,为创意预留了发挥空间,此种情况下室内装置艺术的设计张力与伸缩性更强,现代潮流风尚中,装置艺术新理念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比如,现代盛行的“简约风”,将室内设计与装置艺术理念结合起来,但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室内设计环节,确保建筑原有构造得到尊重,以此适当地进行装点与建工,尽可能保持建筑原结构特点与美感。二是“解构主义”潮流提出,部分建筑单一化解构空间,要求要创造富有立体感的装饰物,增强空间整体的体积与质感。三是建筑设计中,要能准确预测后期室内设计问题,为室内设计与装置艺术作用发挥预留更多空间。

3.3 装置艺术与空间展览

在精美艺术作品展览过程中,展览空间也会获得观赏,外观造型美感与内部结构布局,对展览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展览空间时要深入研究装置艺术,原因在于只有选用正确陈列方法,才能确保景观具有一定观赏性,对空间结构与视觉材料进行合理调整。对于装置艺术而言,装置艺术是展览效果的陪衬,更是现代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展览空间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几何元素、色彩及灯光,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例如整个空间中,明确一个主色调,确保周围陪衬物符合色调安排需求,从而有效调动建筑内部各环节,发挥其作用。另外,人们注重色彩与质料变动,比如金属或铝制卡片、薄片等具有的动感,创造新鲜视觉能量,为现代化时尚造型美感的实现奠定基础。

3.4 室外环境设计与装置艺术

室外环境有着广泛的范围,包含自然山水植物,还有公共设施与服务建筑等项目建设,以及人类衣食住行等都是室外环境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在整合艺术与实用装置基础上,合理选择装置艺术为环境艺术创造更多艺术美感与现实性功能。一定程度上,装置艺术是一种硬质设施裝饰,还能渲染软质文化。装置艺术设计中,要注意结构、形式、轮廓、色彩、之感及内涵等因素,为公众呈现良好景观形象。作为一种高度开放与公开性的场景,环境设施是服务于公众的,因而要给予公众行为与思想预测装置艺术,并准确掌握其特点,确保环境设计能够更好的满足公众生理与心理需求。

4 装置艺术与环境艺术具体塑造应用与意义

4.1 塑造应用

1938年法国巴黎举办的超现实主义美展,展厅天花板上公众可以看到悬挂着的煤炭装布袋。另外,在环境中应用音乐与气味,这是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塑造的早期雏形。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家利用白线条布置场景,将其构建为恐怖的蜘蛛网结构,以超现实主义为公众塑造了心理暗示超强的环境艺术,从而深入了解装置艺术。这一艺术展促进装置艺术发展并创新环境艺术,为观众营造了绘画与环境的和谐体验。我国很多大型商场、居民住宅及办公楼等,以装置艺术品的展示,在塑造与修饰基础上,增强了环境的多变与灵活性,从而有效提高了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视觉效果。在环境艺术中应用装置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增添空间与环境的时代气息与人文情怀。比如上海世博会,借助草绳与柳条编制装置艺术,装置密闭环境,为公众营造和谐而优雅的环境空间,呈现的艺术作品也更富有现代艺术特点与传统民族精神。

4.2 塑造意义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环境艺术是装置艺术的主体,装置艺术旨在对环境进行美化与修饰,增强其功能性。环境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应用装置意识,实现二次塑造与美化环境意识,同时将装置艺术风格与环境艺术融合起来。艺术家通过取材生活物件,创造生活气息强的装置艺术并在环境艺术中进行应用,确保环境艺术呈现相应的现实与时代感,增强其艺术魅力。对于环境艺术而言,装置艺术是对其进行的一种再加工与修饰,为公众带来更强视觉冲击体验,环境美感与情趣得到提高。环境空间中,装置艺术展现的文化价值比较强,从而丰富了环境艺术的意义,其内容过于形式也更加丰富。借助装置艺术,设计人员排列、组合并融合环境,依照个人爱好与经验,创造“环境——装置”观赏价值高的综合性艺术品,合理调节环境空间构建与视觉效果。那么,环境装置艺术修饰功能比较强,从而增强了还款空间的观赏价值与趣味性。同时,作为表现张力强的一种艺术分支,环境装置艺术能够引导观众直观、形象地体验浓厚艺术气息,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环境或空间塑造中,装置艺术与环境艺术提供管理新的审美评价标准,创造了充满未知性与魅力,更具稳定与熟悉的环境空间。

5 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引入装置艺术设计风格与特点,为人们塑造更有韵味与时代气息的环境艺术作品。众所周知,装置艺术有一定的空间属性,即产生之初装置艺术与环境艺术联系紧密,逐步在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渗透。环境塑造过程中应用装置艺术,尽管环境空间与艺术设计占比比较小,但对环境整体感与韵律感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环境艺术增添了意境,使得居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吕珍妮.论当代装置艺术的交互性[D].湖北美术学院,2018.

[2]张步青.论景观中装置艺术的运用意义[J].建材与装饰,2018(07):48-49.

[3]蒋皓宇.关于装置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03):237.

[4]王逸群.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的塑造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52-53.

[5]王勐,魏思媛.融入产品设计的装置艺术设计探析[J].艺术品鉴,2018(02):207-208.

[6]周康.装置艺术对环境艺术的塑造[J].现代装饰(理论),2016(10):164.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环境艺术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