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南 李晓雨 侯蕊 刘梦舟 沈思斯 郑翔云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大学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在扩大就业战略背景下,高校普遍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深入系统地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初次就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状况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201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以就业满意度为主观指标评价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质量,分别从学生、高校和企业角度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初次就业;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一、绪论
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我国教育由最初“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校扩招一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但另一方面,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困境也不容小觑。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青年群体,承载着知识创新、社会进步的重任,作为我国知识型人才的主力军,其就业质量是检验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企业而言,作为就业质量评价关键指标的就业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上岗后的工作热情和个人潜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显得极为重要。
二、问卷分析
由于问卷只能从被调查者主观角度来衡量、判定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所以我们根据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来对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作大概的分析。
通过我们的分析,这可能跟大学生群体初入社会,自己将姿态放得较低有关,对自己的初次就业没有过分的要求,比較容易获得满意。还有可能跟当代大学生的特性有关,即理性考虑和不断甄别的能力,由此提升初次就业的质量,进而带动满意度的普遍增高。
同时我们还发现,个人发展空间对初次就业满意度起到相对较大的影响,而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对其满意度影响较低。这里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初入职场时的姿态,即以提升自身能力作为初次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期望能在工作岗位上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来提升自己,进而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这种个人提升需求的迫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不能适配与毕业后的工作。
三、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初次就业的满意程度基本处于一般或者满意两种看法,很少有不满意的现象,大家普遍觉得通过初次就业会学习到在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且对自身今后的工作和发展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果。
但同时,也有大约20%的人对于初次就业工作的薪酬和待遇方面表达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部分人认为,尽管是实习生,但薪酬和福利方面和正式员工相差太大,工作量却是相同甚至还要多,这也是影响他们对于初次就业满意度评判的重要因素。
有大约10%的人认为,工作环境也是他们初次就业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作时有一个好的周边环境会给自己带来舒适的工作体验,尤其是包含在其中的同事关系,初出校园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往往会在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而如果存在热情善心的工作同事或者前辈,将会事倍功半。
所以,大学生们对初次就业都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且影响其做出判断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其中以薪酬和福利占比最大。虽然也存在少数因为某些因素而对初次就业不是很满意的学生,但影响其评判的依旧主要是薪酬和福利,其次是工作环境等。
四、建议
(一)学生角度
大学生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提高自身就业质量努力:
1.客观分析形势,增强自信,勇于竞争。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3.积累社会资本,做好人脉管理。
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投资策略的产物,大学生应该在人际网络建设中更加积极主动,把握机会,积极开发和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
(二)高校角度
提升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
大学生就业已步入市场化阶段,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前景可行性调研和预测,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同时,高校还要与企业建立长效互动的关系营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使人才能力结构与企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实现真正的企业、高校、毕业生的共赢。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
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且要贯穿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加强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构建本土化的高校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学生以自身职业目标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未来职业岗位技能与能力的学习。
(三)企业角度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学生对个人发展空间对初次就业满意度起到相对较大的影响,而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对其满意度影响较低。企业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满意度,组织归属感,进而激发学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
制定完备的员工晋升制度,保证企业中晋升渠道通畅。为员工开辟多重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和鼓励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管理,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发展机会。
2.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要试图建立对内公平,对外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和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在明确职责和岗位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实行定性考核和定量测定,并建立绩效考核监督机制,保证考核工作公正和公开。
3.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和同事关系,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注重人性管理和人文关怀,是毕业生建立归属感,提升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马庆发.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12):6-8.
[2]高灵芝,张银.城市边缘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社区就业质量研究——以济南市H社区为个案[J].山东社会科学,2004(08):108-112.
[3]叶金珠.社会资本对就业质量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
[4]苏士尚.就业质量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5]高兴艺.就业质量测度及其对就业数量影响的实证研究:1990-2009[D].山东大学,2012.
[6]秦建国.农民工就业质量亟待提升[N].学习时报,2015-08-06(005).
[7]李斌.大学生就业,让每个选择都有光彩[N].人民日报,2016-06-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