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建 徐加新 郭梁
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到底有什么意义?1935年12月,長征刚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是这样总结长征的,他说:“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风范的结晶,是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升华。
可以说,两万五千里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背负着中华民族的期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了救亡图存,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带着这样一份崇高的使命和的赤胆忠诚,我们才走到了今天。如今,长征精神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正在新一代中国军人身上发扬光大,成为我们积极响应使命召唤,自觉履行职责,铸造钢铁长城、挥卫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和自觉行动。
“今天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怎样做才是对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最好纪念?”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军队院校要认真进行讨论,真正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把弘扬长征精神与军队建设、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院校官兵积极投身于军队的建设发展之中,才是对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最好纪念。
一、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有为
理想信念是红军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力量源泉。红军艰难奋战,转战数万里,其根本动力是他们对崇高共产主义理想的热切追求,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在军队院校里,无论是一名教员,亦或是一名学员,我们将直通基层一线、直通未来战场的需求。尤其是当今国家形势的变化及中国面临的艰难处境,我们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习主席提出的“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和“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要求的深刻内涵。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弘扬长征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战斗精神,增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不仅要自己有坚定的方向,还要带领身边的人坚定信仰信念,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上更深一步、信仰上更深一层,在不断的看齐追随中打牢坚定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基础。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担当。有些人见工作就躲,遇任务就逃,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这些人不担当、不作为,这些人逃避了麻烦和问题,也逃避了经历和阅历,自然逃避了成长和成熟。众所周知,有实力的人才有魅力。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是自己的实力,这种实力,便是在挫折、困难、吃苦中经历总结而来的。实力的获得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苦练本领技能。
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苦练本领技能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雪山草地、急流险滩,更有饥饿、严寒、疾病等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中央苏区出发的八万六千多人的红一方面军,到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二百人。许多英雄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把他们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胜利的途中,他们都没来得及体验胜利的喜悦。
生长在和平年代,我们的幸福指数是老一辈革命者想都无法想象的。作为军校官兵,我们更应该发扬长征精神,苦练本领技能。军校好比是一个飞机跑道,每一名学员就是一架战斗机,你在军校积累的知识、本领、素质、能量,将直接决定毕业后起飞的质量。我们学员同志要走上基层的工作岗位,能力是一个支撑,没有能力作支撑,一切都将免谈。到基层部队去,就将能锤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院校我们学了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工作实践中去磨砺一下、摔打一下,才能检验我们到底是什么水平。
我们不仅要在学校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根据部队根据担负的任务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学习和知识转化。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广大官兵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对其他专业的知识也要有所涉猎,还需要精一、专两、会三、懂四。所以说,军校毕业了并不等于学习的终结,更多的是我们要把大学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水平。到基层部队,要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处处留心,抓住每一次实战一线、每一次老同志带教、每一次装备操作排故、每一次厂家来队服务,多参与实践,多亲力亲为,多虚心向战士和领导学习,才能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才能很快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基层单位复合型人才。
三、强化随时准备打仗思想,抓备战谋打赢
我军较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中,有些官兵滋长了和平麻痹、贪图安逸的思想,当兵打仗的职能意识有所淡化,只有切实加强战斗精神的培养,才能克服“自我弱化”、懈怠松弛的不良倾向。我们必须从世界军事变革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传承和发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的重要性,使红军长征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一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就像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一样,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训练场上,都要坚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保持部队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
军委最新下发的《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强调要把实战化要求贯穿渗透于教学训练全过程各领域,强势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对于我们院校来讲,就是要坚持面向作战训练深化调整改革,学科专业向实战靠拢,人才培养向保打赢聚焦,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全面衡量调整改革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