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炜
【摘 要】 建筑施工加强对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成本、创造利益。企业提高建筑施工在项目上的管理能力,应当深入增强建筑施工项目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达到提高企业生产、创造更多利润的目的。但我国目前工程建设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必须建设有法必依的技术规程,构建与之匹配的先进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其有利于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准,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 管理绩效
一、实施高效率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以人力资源为主的综合竞争,建筑施工项目的绩效评价就直接体现了公司的竞争力水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科学的项目管理,是公司业绩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整个企业经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实施的好,能够有效的保证公司施工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关的一系列管理问题。舍弃传统企业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一套适应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战略。打造成为整个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方向性的指导。其有利于通过经营模式采取各项战略措施,以实现控制项目管理的科学统计和核算,为现代化建筑施工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对管理的效果科学化评估、改正。推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新模式,克服企业发展中的障碍,以利于深化和拓展企业项目业绩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实践水平,激发建筑项目的核心动力。
二、传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手段的不足
1、一切以降低损耗为主导
随着企业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完善,仅仅靠提高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措施来降低成本的发展模式正逐步转变。当下企业建设施工项目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缺陷,需要打破旧的管理模式,以满足企业新的发展管理要求。显然,通过控制企业上下间消耗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现代化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就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论述,就是指采纳既定标准下,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率、降低消耗,或者减少经营损耗等措施降低成本。但是并没有从源头上节约成本,达到管理的目的,成本降低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在降低幅度一旦达到极限后,再削减成本也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由于过度强调成本的节约幅度,可能会导致过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这些手段从长远来看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2、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认识上存在着观念落后的现象。认为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属于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企业只关心产品的施工过程,忽略了对项目整体化的管理系统的建立。对项目的管理仅仅局限于从施工管理的时间范围出发,即现行企业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大多始于企业制造的阶段,没有从建设施工项目投入研发阶段就开始进行相应的管理规划,导致企业的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小、终结早。甚至在传统项目管理中,建设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也简单地被归结为成本节约的概念。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来分析,成本降低具有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削减项目施工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企业经营模式发展为被动的不利局面。由此可见,这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观念是一种落后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二、高品质管理模式的应对策略
1、增强建设施工项目管理观念,适应外界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如果建设项目管理主要面向的是現场施工过程中的作业环节,对于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视而不见,容易使企业的发展竞争走向误区。例如,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重工型企业自2013年起逐年营业额增幅162.7%,但毛利润率却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降幅不太明显,但这说明企业的纯利润率没有随着建设施工项目绩效的提高而取得一定成效。因此,企业管理有必要注意市场环境的考验。应当把企业建设项目管理问题与整个市场环境进行联系与考虑。通过整个市场的利润价值目标来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建设施工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因此,这就要求现代化企业重视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则,了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重新审视市场经济对现代化企业建设施工项目的管理及实践问题,强化企业的管理理念,营造相关管理氛围。
总体来说,保证企业的建设施工项目成功,除了要加强企业对项目的控制意识外,更要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的落实,并将这种认知从上而下不断的向整个企业灌输。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扎实有效的进行,将成本损耗维持在较低水平,避免各个环节的浪费。有利于绩效考核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管理提高绩效充当“指南针”,进而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2、引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传统建设施工项目管理简单地被理解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损耗”的概念,因而导致决策信息落后,不能为企业的正确发展引导方向,容易引发经营管理误区,进而导致企业经营战略的失败。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按照现代化企业竞争力的观念解释,企业主体是一个经典的市场产物——“项目是激发企业活性的关键”。在“经济性”本性的引导下,我国一些企业虽然采用了先进的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宏观上,企业的管理方法还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从是否替企业盈利发挥价值来谈,传统建设施工项目采取的是极力降低劳动率和项目的成本耗费,忽视了对建设施工项目的优化和物资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建设施工项目的现场作业,更要关注市场上项目能够实现的高收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单纯依靠降低来成本来实现企业效益是不现实的,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应当推行走技术促进效益的路子,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企业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拓宽了市场环境的广度,打开了顾客需要的市场,并使建设施工项目管理绩效和企业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间的灵活性、能动性以及主体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共赢,为企业向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转变提供了改革成果带来的各种红利。
三、总论
综上所述,完善的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是促进企业成长的重要“沃土”。传统企业建设施工项目在管理上存在诸多缺陷,使得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新的建设施工项目管理模式,转变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现代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满足市场条件下对企业建设施工项目的严格要求。可见这就要求现代化企业应对面临的内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重新审视传统的建设施工项目的管理缺陷和实践问题,强化企业项目管理理念,营造高效率管理氛围。注重引导,为企业建设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系统划策。在整个企业中营造建设施工项目绩效的提高就是合理化高效管理的观念,有利于企业营造提高效益、节约生产成本一丝一毫的浓厚氛围。更要在细节方面注重作业质量,试图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建设施工项目管理中,通过反思传统建设施工项目绩效管理的缺陷基础上,企业构建一套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克服企业项目管理障碍,推动企业绩效的提高,为建设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红琳.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04(26):158-160.
[2] 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6-48.
[3] 陈淼,储婵娟,巴玉.建筑施工项目经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导报,2010,2:73-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