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 中國当代艺术家
“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
什么是真实,什么又不是真实,谁在监视,而谁又在被监视。《蜻蜓之眼》中传统电影的基本构成天然缺失,没有主演,没有摄影师,甚至连演员的名字都没有,这部靠碎片监控视频组合而成的叙事电影无不透露出徐冰所要追问和寻找的艺术话题,既面对生活去实践人生。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美国导演
“在大脑中保存着整个电影故事是非常孤独的一件事,因为没有人能帮上忙。我的电影都是来自我无法说清的感受。”
商业、娱乐、特效大片、主旋律……是我们对斯皮尔伯格的印象,但却忽略了一点,他一直是个很个人的导演。在拿到第一台8毫米摄影机后,他拍下人生第一步电影《飞轮喋血》,类型是恐怖片。黑暗的电影院是唯一让他感觉不到恐惧的地方,在他早期的电影里,也总存在一种自然或人为外力给你的压迫,你必须通过努力反抗才能克服它。
张晓刚 中国当代艺术家
“我曾经画过一段时间比较梦幻的东西,想要逃到一个彼岸,一个没有政治的地方,后来我发现这是无法逃避的。有时候艺术对于艺术家来讲会变成一个逃避的场所。”
张晓刚在画了“大家庭”系列以后,就被说成是一个政治画家。画中的人是穿着中国衣服的中国人,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是中国的东西,“我不是要去表达政治,只是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艺术首先是个人的。”
邱黯雄 中国当代艺术家
“艺术家不是给出答案的人,而是提出问题的人。”
在创作《新山海经》的12年里,邱黯雄为大众抛出了在社会极速发展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所要面对的问题——“必图”、“唐坦”、“敖驼”等“新山海经物种”,统统都是舶来品,在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当下,是否也可以清醒地看到,儒家所提倡的不偏不倚,适度而为才是共赢法则。
马库斯·吕佩尔兹 德国艺术家
“我还没遇到过一位真正的艺术收藏家,长期保存艺术品,将它留给下一代的。大多数人在购买艺术品2、3年后就会再卖出去,这不过是一种生意方式。对于艺术市场的火爆,我只在一旁冷静地观望,因为这与艺术创作本身毫无关系。最伟大的画家并不一定是卖价最高的画家。”
艺术作品是否被人们理解,或是遭到拒绝,体现的只是一种时代精神,并不影响艺术创作本身。你可以认为某些艺术是上乘之作,某些作品不是,但这不过是你的认知而已,并不能说明你是正确的。也许一百年以后才会知道艺术的好与坏。
刘天池 演员、教师
“周遭的世界已经把他们封闭了,他一出现所有人就像疯了一样把他们抓住,他只能跑,没有一丝透气的空间。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在生活当中去感受的话,他演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干瘪的。每个人看似坐在这里,他们的脑子里带着父母的、经纪人的、各种各样的意志,着急得不得了。”
刘天池面对这些毫无专业表演基础的“流量”学生,她甚至觉得有些心疼,因为他们已经离生活太远了。
洪晃 媒体人、女权主义者
“我不是那种反男人的女权主义分子。因为一说女权,在中国,首先就走入了一条歧路,你说女权你就是仇恨男人的,或者说你是要报复社会的,对社会有不满。”
洪晃在大众眼中,是一个女权主义的代言人,而如今,“女权”这个词在当代互联网的语境中越来越暧昧,有往贬义词滑落的危险。“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上觉得女权就是为了要跟男人抢钱、抢车、抢房子,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陈珊妮 歌手、音乐制作人
“Back to Rock Music,这是我们身体里极大自由的歌声,那个小孩一直都在我们体内唱着摇滚、爱与力量。有很多人终有一天会背叛自己,但是庆幸世界上还有如摇滚一般的艺术存在,摇滚一直都没有背叛我们。”
《战神卡尔迪亚》是华语独立女王陈珊妮时隔两年之后的全新概念专辑,贯注了她对于如今网络资讯时代的细腻思考,以“极微”之情绪面碰撞“极大”之洪流现象,并在其中难得地保持着不偏不倚、冷峻锐利的中立。
侯小强 前盛大文学 CEO,火星小说创始人
“一本书能成为超级畅销书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这本书反映了无数人情感上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大家对这种情感是有期待的。这个东西如果能转化好的话,它变成电影也会吸引人。”
侯小强相信 IP 这个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他谦虚地形容自己需要“时时刻刻都战战兢兢”。不确定的事情太多,让他“有时候诚惶诚恐,有时候志得意满”。《嫌疑人 X 的献身》算是他非常满意的一个案例,但错过《全职高手》又让他有些遗憾。当时,侯小强接到的报价是 300 万,他想:“我买《嫌疑人 X 的献身》才 70 万,那我干嘛 300 万买一个《全职高手》?”
马岩松 建筑师
“地方文化往往是主流文化强加给你的一个名词,是限制你发展,它要你变成一个非主流的、所谓被保护的情况。”
在马岩松的眼里,传统文化本来就是属于全人类的,今天所有的学者、知识分子、设计师,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都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出来。就像我们谈鄂尔多斯博物馆的时候,一个文化它要不停地向前走,它从来不应该被称之为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