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要:现代教育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成熟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文章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清平乐·村居》为案例,从三个角度探讨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如何提升教学实效,彰显课堂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巧妙合理借助多媒体信息资源,使两者相得益彰、水乳交融,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使之绽放美丽的语文之花呢?现以《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来谈谈个人浅见。
一、 巧借资源,识字写字求扎实
师: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的?
生:词中“溪头卧剥莲蓬”的“剥”应读“bāo”,不要读成“bō”。
(白板“剥”字标红,并注上读音)
师:是的,把莲蓬皮去掉就叫剥(bāo)莲蓬,把香蕉皮去掉叫剥(bāo)香蕉皮,把花生壳去掉叫剥(bāo)花生壳,把苹果皮去掉叫剥(bāo)苹果。 (生齐回答后半部分)
(生笑)
师:为什么笑?
生:苹果皮要用果皮刀削,而不能用手剥。(白板“剥”字旁出示“削”字)
师:用手直接去皮叫“剥(bāo)”,借助工具去皮的叫“削(xiāo)”。瞧,这两个字都是利刀旁,将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一读。
全班读:剥削(bāo xiāo)
(生又笑)
师:应该读什么?
生:剥削(bō xuē)白白地占有别人的东西就叫剥削。(白板演示“剥”字的书写过程)
师结合白板演示解说:“剥”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第一笔横折要向左稍斜,目的把位置让给右边,第二横短,第三横左伸右缩,目的让右,“录”字下面的撇和点不能太长,目的让右。右边的利刀旁的竖勾要挺拔有力,勾要大些。
生动笔书写“剥”字,师提醒写字姿势。
[评析]初读环节以学定教,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易读错的生字“剥”作为识字教学的侧重点,巧妙借助媒体技术层层推进,匠心独运地将“剥”字的音、形、义等特点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尤其在书写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运用白板动态演示“剥”字的书写过程,配以教师娓娓道来的书写解说,充分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使之易于理解,便于记忆模仿并准确把握书写要点。
二、 巧借资源,品词入境求真意
师:我们想象了村居的画面,你觉得还有哪些诗句或词语的意思还比较难懂,需要再讨论一下?
生:我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媚”字比较难懂。
师:“媚”字也是本课的生字,我们先来看看“媚”字的演变。(课件出示“媚”的象形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看,“媚”字甲骨文字体多像一个女子,上部是眼睛和睫毛,这个字一般用来形容谁?
生:女子。
师:所以,在汉字演化的过程中就多了“女字旁”。
(课件出示隶书字体“媚”,并在字体旁边出示“古代仕女图”)
师:瞧,屏幕上这女子的眉毛眼睛好看吗?喜欢吗?
生:好看,喜欢。
师:在古代,“媚”就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
(课件出示“媚”字)
师:“相媚”的一般是什么人?
生:夫妻、老伴、情侶……
师:在词中形容谁?
生:白发翁媪。
师:你们说,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
生:他们会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他们还会聊点家常,相互逗趣取乐呢。
生:老翁可能说:“老伴,看看咱们大儿子、二儿子如此勤劳,小儿子又这样憨态可掬,我们也可以享福喽!”老婆婆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了!”
[评析]品“媚”字内涵,进而感受诗词意境,体验田园生活情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所在。教师能灵活运用媒体资源,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环环相扣展开教学:于学生质疑处适时出示“媚”的象形文字,了解其汉字的演变及构字特点,同时展示“古代仕女图”直观感受女子的妩媚美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字义理解的难点。而后呈现课文插图,观察“翁媪相媚好”的画面,想象“翁媪相媚好”的神态言行,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不断碰撞思维,在思维驰骋中不断激活语言,在配乐诵读中渐入词的佳境,感受“相媚好”的此中真意,领略村居生活的生趣盎然。至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诗词描绘的温馨画面扑面而来,从而演绎了充满语文味儿的魅力课堂。
三、 巧借资源,余音绕梁求韵味
师:辛弃疾很喜欢这个“醉”字,他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醉”字,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课件出示这句诗句)再指名读、全班读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师:辛弃疾,一个南宋将军,抗金英雄。他一生戎马生涯,驰骋疆场,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兵占领,他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相,来到村居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怎不心生向往呢?(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音乐响起)
全班配乐读词。
师: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表达向往田园生活的作品,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等。(课件出示辛弃疾创作的其中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齐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师:他向往田园生活,醉在了村居——(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音乐响起)
学生配乐诵读《清平乐·村居》
师:不单词人醉了,我们也醉了,醉在和平、和美、和谐的村居——
学生再次配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村居》这个声音从九百多年前传来,这个声音还将继续传下去……
[评析]结课处拓展延伸,借助媒体技术巧用资料及相关诗词,极大地拓宽了课堂容量。教师引领学生在资料的补充学习和交流中,逐步走进词人辛弃疾的内心深处,触摸到那根醉意田园生活、向往和谐乐园的心弦。课至此时,情至酣时舒缓优美的音乐悄然响起,学生在诵读中一唱三叹,那诗歌中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词句正“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田。课至尾声,却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此情此景,又怎一个“美”字了得!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注入了更鲜活的元素。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够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搜集、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能彰显独具语文特色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