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

2018-01-30 19:19孟醒石
诗选刊 2017年8期

孟醒石

1

巍巍太行,从黄土高原到此

突然停止脚步,收敛锋芒

弯弯月亮,从西太平洋到此

突然睁大眼睛,屏住呼吸

原来,此处有一座三千岁的古城

活在自己的法令纹里

从鲜虞国到东垣邑,从常山郡到正定府

名字几经更迭,城池依然高高耸立

每一道年轮,都符合伦理和秩序

“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

将古老的智慧,生存的法则

凝聚成凛然不可侵犯的佛光神迹

滹沱河绕城而过,大浪淘沙

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赶

宽阔的河面速冻,结冰让刘秀通过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诗人文天祥都说,这是一条仁义之河

然而古城风水再好,也与国运相连

日寇偷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正定沦陷,宝塔倾斜,庙堂遭兵毁荡尽

滹沱河变成了满腔泪水的汨罗江

沿岸的苍松翠柏,像屈原一样

夜读《天问》,朝哭《九歌》

抗战胜利后,又陷入内战的漩涡

“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两座文庙相对无言,一尊大佛以泪洗面

滋生出层层铜锈,不愿以真身示人

谁能让苍老的大地返青,融化草根里的坚冰

谁能让坍塌的城墙合龙,修复清明上河图卷

谁能让断臂的千手观音,重新托举天上人间

北斗七星倒悬,像一个巨大的问号

2

暗黑的年代,开元寺须弥塔的影子

变成一条“逆时针”,不停地倒转

时间回到一九三九年,日军占领南昌

轰炸重庆,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热锅上的蚂蚁,都在战略性撤退

一支上万人的青年队伍,却从陕北出发

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向华北前线挺进

他们个个身穿破旧的衣衫,脚蹬草鞋

手中没有多少武器,却肩挑背驮着很多

书籍、纸张、画笔、颜料、乐器、服装、道具

原来,他们全是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的师生

有男有女,一群读书人,进行了新的长征

抵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

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合并为华北联合大学

一块块青铜,合铸成了编钟

没有教室,没有黑板,没有桌椅

山沟沟就是教室,树荫就是顶棚

每个人的膝盖就是书桌,背包就是板凳

在距离日寇不足三十公里的地方

发出琅琅的读书声

这声音,像一把利剑,插入敌人的心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声音,让日寇战栗

被人嘲笑为“泥腿子”的八路军

怎么有这么多读书人?

他们拿起枪杆,就是战士,上阵杀敌

他们放下武器,就是书生,认真学习

近现代史,壁立千仞,只给读书人一线天

他们不想苟活,偏要把这一线天

当作弓弦,把自己当成响箭

射出去

这样的队伍谁能敌?

他们化整为零,参加了百团大战

他们化零为整,重拳出击

解放了张家口,接受日军投降

又長途奔袭,回马冀中平原

扎根束鹿县农村,帮乡亲们盖房种地

支援安平县修滹沱河防洪大堤

劳动的现场,最富有诗意

徐光耀同学在工地墙报上奋笔疾书

《我仿佛看见了》:“我一锨一锨地挖下去,

汗从眉毛流进眼里。于是我仿佛看见了,

不知有多少个农民在锄地,

里面就有我苍老的父亲;

他们的背弯着,汗珠一颗颗滚进泥土,

很多也滚进眼里……”

工地篝火晚会上

华北联大文学系老师蔡其矫朗诵诗句:

“劳动像一团火,烧得我好痛苦也好快乐!”

从安平返校时,严辰老师写诗迎接大家:

“看来你们是脏了些,

可是你们的身体和灵魂,

都更健康、更干净、更结实。”

是啊!

理想、信仰、科学、智慧、诗情、画意

像纤绳上的一根根粗纤维,与民心

交织在一起,怎能不结实?

大家拧成一股绳,定能将中国这条方舟

拉出浊流险滩,开创新的世纪

这不是高蹈的抒情

杨朔有一篇散文就叫:《正定创世纪》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二日,正定解放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二日,石家庄解放

一九四八年春,毛泽东策马,东渡黄河

抵达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党中央在前往西柏坡之前,就做出决定:

“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及华北大学”

周恩来写亲笔信,给七十岁的吴玉章先生

请他出任华北大学校长

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endprint

华北联大与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合并

成立新的“华北大学”

校址就设在正定古城

雨季来临,成百上千的青年

如一股股甘泉

从太行山岩石中,喷涌而出

涓涓细流,汇聚成万顷波涛

沿滹沱河顺流而下

浇灌干涸的正定古城

苍松古柏的根系,苏醒了

在地下不停地蜿蜒爬行

寺庙屋檐上的神兽,复活了

纷纷加入到莘莘学子的队伍中

一座衰竭病危的古城

因为有了上万名青年

因为注入了一腔腔热血

而焕发新生

3

看了王昆主演的大型歌剧《白毛女》

郭兰英的心,“像大清河水一样奔流翻滚”

她原本在晋剧旧戏班里唱戏,颠沛流离

从太行山间的平遥,唱到塞外张家口

突然翻身得解放,“哭得几乎晕倒在剧场里

因为她的遭遇和喜儿的命运太相似了”

她立志参加华北联大文工团

形势突变,内战的阴云吞噬了朝霞

沙尘暴袭来,扑向新生的苗圃

华北联大撤出张家口

郭兰英拉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一起追寻八路军的足迹

文艺学院院长沙可夫、艾青得知消息

派贾克、沙新、郝学,连夜去接郭兰英

这时,敌机已经轰炸了张家口

到处是废墟瓦砾,郭兰英在哪里?

枪炮声、哀嚎声、痛哭声,声声震耳欲聋

郭兰英喊哑了嗓子,喊失了声

才拉着母亲逃出来,她没有见到接她的人

又在硝烟中,迷失了方向。紧要关头

巧遇华北军区抗敌剧社的何迟

何迟委托弟弟护送郭兰英母女

无路可走,就看看荒凉的远方,望穿秋水

无迹可寻,就抬头仰望天空,跟着南归雁阵

一路辗转,途经宣化,跨越万里长城

过桑干河,到山西广灵,又沿正太铁路

穿过崇山峻岭,终于来到华北联大

在华北联大,剧作家贾克教她文化课

导演舒强教她表演课

音乐家张鲁、胡斌教她音乐课

郭兰英为了扮演《王大娘赶集》中

朴素的农村姑娘玉池

到辛集镶牙店,摘掉了牙上的包金

彻底从旧戏班的配角

返回当家作主的人民

敌人造谣说:“郭兰英让共产党害死了”

她立即在《石家庄日报》发表口述文章:

《革命救了我,教育了我,培养了我》

谣言立刻破产

郭兰英的人生,原本只是一出山西梆子

苦涩又悲凉。华北联大的读书生活

使她脱胎换骨,从地方戏

一步跨越到大型歌剧,开阔而豪放

郭兰英在石家庄首演了《白毛女》

声音高过了巍巍太行

又婉转悠扬,沉入滹沱河心底

喜儿下跪的动作

使所有的观众,流下热泪

一九四八年五月中旬,党中央移驻西柏坡

正定成为西柏坡的卫星城

拱卫着华北漫天的火烧云

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合并后的华北大学,由毛泽东题写校名

在正定一座废弃的老教堂

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新成立的华北大学,不仅有

政治学院、教育学院、文艺学院、工学院、农学院

还有历史、哲学、国际法、外语等八个研究室

开学当天,郭兰英的《白毛女》

在正定古城唱响

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

全城乡亲,都听到了

中国人民,都听到了

4

二零一二年七月底

我随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的艺术家

来到正定华北大学旧址采风

苍松翠柏中,梧桐树荫下

一座建于大清咸丰八年的教堂依然挺立

这就是当年艾青、贺敬之、罗工柳

崔嵬、田汉、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等

众多名师,给学生上课的地方

艾青不仅教给学生革命

还赋予其诗意:“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东北角,一座古式二层小楼,叫栖贤楼

丁玲曾经住在这里,面对滹沱河

修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在她的心中,两条河流早已经拥抱在一起

像長江和黄河一样,孕育了遍地英雄儿女

只有化作一条鱼,才懂得鱼类的无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每个字

都是一枚鳞片,一行行参差排列

闪烁着令人振奋的曙光

逆流而上,更是溯源而上

不远处,有一排青砖二层楼,是学生宿舍

牛汉曾经躺在床上,朗诵《彩色的生活》

这位诗坛硬汉,曾经把牢底坐穿

却情愿向滹沱河沿岸乡亲,坦露内心的柔软

因为牛汉就出生在上游山西定襄

小时候,母亲常说:

“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endprint

正定隆兴寺内的倒坐观音

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

鲁迅没有来过正定

却将倒坐观音的照片摆在书桌上

时光流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鲁迅先生去世十三年后

他的儿子周海婴,冥冥之中被辗转送到

与隆兴寺一墙之隔的华北大学

一边读书,一边做卫生员

弥补了当年父亲鲁迅弃医从文的遗憾

华北大学同学们的回忆录

有近千页厚,一本本垒起来

像正定城墙上的大青砖

这些青年学子,来自五湖四海

有的人是从敌占区,由地下党送来

有的三五人结伴,穿越一道道封锁线

有的人学制两三年

有的人进修四五个月

正定华北大学,这座“解放区最高学府”

始终把自己放到低处

与人民群众的血脉相连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培养了两万名干部

这一年多的时间,党中央在西柏坡

指挥了三大战役,又进军西北、华南

每打下一座城市,都需要大量的干部接管

而华北大学的毕业生

就是稳定局面、繁荣市场的定盘星

有的同学北上“进京赶考”

列队走过天安门前,参加了开国大典

有的同学南下两广,冲浪北部湾……

不管身在天涯海角,还是大漠孤煙

都把正定当作故乡

都把滹沱河当作母亲河

一本本回忆录,始终贯穿着

一个主题:“思念”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城正定的华北大学

像一棵冠若伞盖的大榕树

新中国成立后,各院系独立,彼此升华

发展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等七所高校

文学专业师生,归入作家协会系统

创办了《文艺报》《人民文学》等报刊

中央戏剧学院又发展出

中央歌剧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乐团

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东方歌舞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等艺术院团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曙光,从古城正定升起

照耀广袤的大地,生生不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