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
不久前,全球信息安全研究人员发现英特尔CPU存在严重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该漏洞窃取机密信息。随后,谷歌公司和一些信息安全研究人员也证实ARM和AMD处理器受漏洞影响。
考虑到英特尔、AMD、ARM、IBM、英伟达等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人工智能芯片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采用上述几家公司芯片的信息系统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由于自主处理器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Intel、AMD、IBM、ARM、高通等公司一改过去对中国严格技术封杀的姿态,一些地方也乐于招商引资,国际芯片巨头先后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或开展技术合作。
虽然在本次漏洞事件后,没有证据证明这是国外科技公司配合西方情报部门留下的“御用漏洞”,却给国内一些热衷于把技术买回来,并将之包装为自主可控的专家和企业敲响了警钟。由于技术是从国外买来的,无论如何进行包装,都无法改变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的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漏洞,中国自主CPU的表现较好。也就是说,相对于从国外购买技术授权,自主研发在安全性方面的风险要小得多。
退一步讲,即使自主CPU也发现了问题,自主CPU研发团队可以很快拿出CPU修改方案。如果结合国内安全研究力量共同研究,或许可以取得创新突破,走在Intel、AMD、ARM等前面,出现弯道超车机会。
而那些做技术引进的“马甲CPU”,只能等待国外科技公司打补丁。即便这些厂商中有工程师拿出了解决方法,那也是为人作嫁衣裳,只有“建议权”,没有“表决权”,要不要改,什么时候改人家说了算。而Intel、ARM的产品“升级”后,又可以拿中国人的智力成果,到中国市场再赚次钱。
因此,必须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之路。
不过,独立自主之路异常坎坷。虽然美国对芯片巨头到中国寻找代理大开方便之门,却对中国发展自主CPU多方遏制。要想彻底摆脱掣肘,实现独立自主,就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孵化出中国大陆的英特尔、ARM、台积电。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发展和信息安全受制于人的困局。
就具体孵化方式而言,对于制造、封装测试等已经有一定成果的领域,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和国开行可以投资或贷款的形式进行扶持。对于设备、原材料、设计等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的领域,国家应当对这些领域中,真正从事自主研发的企业给予扶持。政府机关考虑优先采购自主CPU,限制国外CPU和“马甲CPU”等等。▲
(作者是技术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