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冬,于宗富
(1.山东理工大学 美术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2.山东理工大学 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呼之欲出。探索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网格化管理是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而提出的新兴管理理念。大数据(Big Data),是指具有强大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以其多样化、总量巨大、传递高速性和真实性为基本特点,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要素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方向。网格化管理以网格作为基本载体形式存在。网格作为大数据应用的有效载体,把微机、互联网、手机客户端、传感器、云数据和日常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大数据在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划分为多个网格单元,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使每个网格单元都能够有效沟通和透明地分享组织资源,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及有效组合,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大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以校园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基础,将大学生安全管理资源体系细化为单元网格,并对网格进行实时监控和联动管理,形成全程化、立体化、条块融合的管理模式。目前有学者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义时指出:教育正转变为一种自组织行为[1]6。网格化管理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是大学生管理从静态转向动态的创新性尝试,也是管理机制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发现问题的转型探索。
高校校园维稳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向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高水准的建设要求。自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一直在快速增长,许多高校校园所承载的学生容量也达到了安全管理的极限。随着高等学校社会化的不断深入,敌对势力和各种社会不良因素对于高校校园的渗透愈演愈烈。如今的大学校园,已不再是封闭型的象牙塔,而转变为开放性的社会实体,许多大学校园俨然成为一所城市的旅游景点,这些情况给大学校园的治安环境带来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许多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在低水平上运行,未能起到大学生安全防火墙的作用,是此类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的诱因。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网格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将网格矩阵应用于大学生安全管理,较传统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一是实现资源的共享性。高校二级学院的各个工作层面往往拥有各类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统一调度人员,实现资源的协调分配,促使这些资源转化为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力武器。二是实现管理的立体化、无缝隙化。通过网格化建设,信息可以在大学生安全管理各个层面实现无障碍传递,信息库面向全体网格工作人员开放,使他们可以随时了解学院乃至学校全局安全信息。各级领导甚至可以随时随地精确掌握到一个大学生宿舍小微网格的信息情况。网格化管理突破了学院和部门的界限,可以实施组团式服务,解决了现有大学生安全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是事务处理的前瞻性。通过对校园大数据中潜在数据规律的把握,科学地分析学生行为规律,及时分辨学生反常行为,可以使问题早发现、早预警,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通过对学校网格整体情况的分析和各种微观信息的掌握,可以对学校学生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及早发现问题隐患,把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实现校园危机的全过程干预。四是群众性。网格化管理允许专业教师和大学生作为监督者和信息提供者参与到学校安全维稳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全校的力量,弥补了管理者数量和精力的不足,推动了大学生安全管理的全员化、系统化建设。五是显著增强问题处理能力。大学生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涉及到金融诈骗、打架斗殴、盗窃、自杀等多类问题,要实现对这些问题的依法秉公处理,必须要依据完善的数据库,通过查询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通过对大学生安全事件的成因分析不难发现,安全管理水平低、缺乏协作、信息滞后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高校各部门及各学院大都分工明确,但在面临大学生安全事件时,学校层面对此问题处理往往缺乏预见性和细致的分工,因而易出现扯皮推诿现象。譬如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学院往往不会去主动厘清责任和承担后果,容易导致事态的恶化,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国内高校目前通常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式的“学生工作处→学院学生科→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普通大学生”的大学生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最大弊端是信息单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向上层级传递。譬如学生工作处无法短时间内了解到某一学生的情况,必须逐级向下询问。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学校层级的学生安全管理部门难以第一时间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潮发展动向,也就很难控制局势发展。学生各项身份数据分散存储于学校各个部门和各学院,存在着信息孤岛、信息缺失和信息荒漠化的问题[2]68,学校无法及时生成准确完整的学生信息数据,这是大部分高校共同存在的现象。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如教务查询、宿舍管理、心理健康等信息没有有效地衔接起来,形不成组团式效应,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管控和信息掌控。在学生信息的采集方式上,传统方式是调查问卷、量表方式。学生往往认为学校通过问卷和量表来了解自己,流于形式,因而容易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3]26。
许多高校存在重事务处理,而轻数据分析的倾向[4]6,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往往放在了突发事件的事后管控和善后处理上,但对于如何从制度上实现对大学生安全事件的预防,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少数高校的学生管理体制停留在无数据时代,仅依托经验、理论、假设和价值观去发现学生管理规律[5]1。许多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备,连基本的夜间宿舍查寝制度都没有,却热衷于搞运动,频繁开展突击检查,却不注重用制度建设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消防安全月、心理健康节等突击运动,虽然对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有着短期预防效应,但对安全工作常态化建设缺乏作用力。
鉴于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管理对象众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琐,大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应有条不紊地推进,建构一套以校园大数据系统为基础、实现双向信息沟通功能、设置四层管理网格、实施五级岗位联动的大学生安全管理体系。
严格按照学校维稳领导部门的工作部署,加强调研,掌握学校安全运行状况,设置网格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每个部门、每所学院的安全责任。对于隐患严重的学院,运用多部门的执法力量联合整治。可以先以某个学院为试点,考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可行性。随后,总结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经验,在其他学院和单位进行推广,并结合各学院实际情况,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充分利用学校各部门现有的各个信息平台,引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易班系统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构建成一个校园云数据平台,实现大学生动态数据的即时输入和查询,从而实现学校、学院、大学生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个校园云数据平台,面向大学生而言,就是校园易班(www.yiban.cn),是集思想教育、课程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实名制综合性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而面向校园管理者而言,就是一个即时性的大学生安全管理信息库。在信息平台的维护上,采取“多路径输入、统一受理、分类处理、按权限查阅”的操作策略。易班系统既是服务平台,也是管理平台,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校各部门在网格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需将本部门的资源和功能融入校园大数据平台,以方便各级网格调度使用。完善的大数据平台,能够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学生行为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分析,归纳出学生行为模型进行对照,从而使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警预防成为可能。
以学院为一级网格,教学系为二级网格,班级为三级网格,学生宿舍为四级网格。网格建立后,落实各网格责任人的管理职责,确保管理网格的无缝衔接,不留管理死角。各级网格均要实现与校园大数据平台的无缝衔接。例如位于四级网格的学生公寓门禁系统发现某学生夜晚未归宿,一、二级网格负责人均可第一时间得到该信息。
通过学院、教学系、班级、宿舍四级网格管理员实现响应联动,各级网格负责人联动连责,共同对学院学生安全管理负责。三级网格中任何一级网格出现安全问题,学院挂点领导、教学系负责人、班长、宿舍长均应实现快速响应,采取应对措施,预防风险扩大化。
建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大学生安全信息处理机制、大学生安全管理预警机制、大学生安全管理善后机制、大学生安全管理评估机制,实现制度的完备和健全。以信息处理机制为例,建立规范的信息处理机制,广泛拓展信息源,配置信息员队伍,动员普通学生、学生干部、教师、行政人员随时全面搜集提供学生安全信息,经审核后及时录入数据中心,从而实现数据平台更新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重点考核各级网格运行情况和各级网格员履职情况,定期对各网格工作进行梳理和排名,奖励先进网格单位,通报落后单位。通过量化考评和排名机制,提高各个网格参加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大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人的因素。科学地配置人员和设置岗位职责,是大学生安全工作的基础,而岗位职责的精准到位是大学生安全工作网格化的突出特点。在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中,设置了五类人员,分别为挂点领导、教学系网格管理员、网格工作站站长、基础网格员、网格巡检员。各类网格岗位设置及功能如下。
学院书记作为学院一级网格的核心,全面负责本学院大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工作,负责划定下层级网格,协调学院下设各级网格开展工作。每个月要参与网格巡查,建立大学生安全隐患台帐,进行涉及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各项工作的监管。参加在主管网格举行的工作会议,定期听取下级网格负责人的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向学校校园安全部门报告工作进展,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部署提出意见和建议。网格主管领导应与其他学院网格领导与工作人员经常性沟通,相互学习经验,进行工作研讨。
学院网格向下划分为各教学系网格。各教学系主任为教学系网格管理员,负责本教学系大学生安全工作。负责发动教学系教师、行政人员等各方面力量开展学生安全工作。对于本网格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网格主管领导报告,定期召集网格工作站站长例会,总结教学系网格运行情况。
学院各层级安全管理网格呈金字塔型分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为保证这个统一体的运行,需要工作人员负责整个网络的运行维护,协调调度各级网格联动,这就需要设置学院网格工作站站长。学院网格工作站站长由学生辅导员担任,在学院书记领导下,负责学院网格的综合工作,认真落实上级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协调学院各层级网格工作的开展,并督促检查各网格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关注小微网格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大学生安全管理问题研究和培训,提高学院网格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班级和宿舍作为学生安全网格管理中的基层网格而存在,学生班长和宿舍长也就是安全管理网格中的基础网格员。基础网格员负责及时掌握安全风险动态信息,每日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所属网格的安全情况和可能遇到的风险。如针对夜间大学生安全归宿问题,每晚十一点,由宿舍网格员检查本宿舍人员归宿情况,如发现未按时归宿大学生,应及时与该同学取得联系并上报上级网格负责人。如无法取得联系且存在异常情况,则可申请启动网络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对于学生日间安全问题,由班级网格员每日巡查上课出勤情况,如发现学生上课缺勤、不知去向的情况,及时向上级网格负责人上报。
聘请数位教师和大学生作为学院内各级安全管理网格的督察人员,彼此紧密合作,明确监督职责,及时跟踪大学生隐患问题,掌握动态信息。在不侵犯他人隐私的前提下,及时向学院网格主管领导报告工作情况和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选拔学生担任网格巡检员,代表全体学生参加网格管理和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进而增强大学生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校出台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配合力度。大学生网格巡检员要在严于律己的基础上,主动引导普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大学生自律能力。网格巡检员的设置,创立了管理和监督两条线互相分离的网格运行机制,实现了对各级网格员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测。
在大学生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科学领导和布局是构建的基本前提,统一的校园大数据平台是硬件基础,四级管理网格的设置划清了管理责任界限,五级岗位联动保证了系统运行的有序性。
[参 考 文 献]
[1]魏忠.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张跃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行为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3]张韫.大数据改变教育[J].内蒙古教育,2013,(9).
[4]先晓兵,陈凤,王继元,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5(6).
[5]维克托.迈尔.舍思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