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新 文
(安徽师范大学 出版社,安徽 芜湖 241000)
2007年3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数字出版博览会推出了《2005—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数字出版的年度报告(每年3—5月发布出版上一年度的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截止到本文撰写,2017年的数字出版产业报告尚未发布。)。该报告记录了2006年的数字出版产业情况。自2007年起至今,现已出版到了2016年度的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这些数字出版年度报告详细记录了我国数字出版的整个历程,通过研读、分析这11年的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我们可以详细回顾这11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出版这个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数字出版的出现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国际上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2009年3月,《西雅图邮报》停止出版纸质报纸;2011年美国电子图书的销量首次超过精装书;2011年美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的利润为20.11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130%;2012年12月31日创办于1933年,曾发行超过400万份的《新闻周刊》停止印刷版;2012年,纸质版《大英百科全书》停止印刷,这是 《大英百科全书》200多年前开始发行以来第一次停止印刷纸质版。与此同时,数字出版也踏入了国内出版界。数字出版具体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哪一年出现在国内的,已无法考证,但是国家的数字产业报告却是起于2006年。下面我们将根据历年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的资料来阐述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
从2006年至2016年底,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情况如下:2006年总量为213亿,其中网络期刊4亿,电子图书1.5亿,网络广告46亿,网络游戏55.2亿,手机出版80亿;2007年总量为362.42亿;2008年总量为556.56亿;2009年799.4亿;2010年1051.79亿;2011年1377.88亿,比2010年增长了31%;2012年1935.49亿,比2011年增长了40.47%;2013年2540.35亿,比2012年增长了31.25%;2014年3387.7亿,比2013年增长了33.36%;2015年4403.85亿,比2014年增长30%;2016年总量为5720.85亿,比2015年增长29%,其中移动出版为1399.5亿,网络游戏827.85亿,网络广告2902.7亿,在线教育251亿,电子图书52亿,博客类应用45.3亿,互联网期刊17.5亿,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9亿*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统计的2006年至2016年11个数字出版年度报告,该系列报告全部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由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编写,如2007年的数字出版年度报告书名为《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出版日期2008年,以此类推。。
从上述材料我们计算得出2016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是2006年的26.9倍,而且自2010年以后,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增长率基本上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2016年电子图书的收入是2006年的34.7倍,2016年移动出版的收入是2006年的17.5倍,2016年网络游戏的收入是2006年的15倍,2016年网络广告的收入是2006年的63.1倍,2016年的互联网期刊收入是2006年的4.4倍;2006年以后新兴的在线教育在2016年的收入为251亿,此项收入已超过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体收入,超过2016年度电子图书、互联网期刊、数字报纸三项收入总和的3倍。
从2006年至2016年,这11年来我国的数字出版以井喷式的速度发展,除互联网期刊发展得相对缓慢以外,其他各项数字出版产业收入都取得了数十倍的增长,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网络游戏一直占据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80%以上,新兴的在线教育成了数字出版的一个增长亮点。
因互联网游戏、互联网广告变化不大且和传统出版交集不多,故而本文对其不做阐述,重点介绍和传统出版相关的数字出版的变化。
1.电子图书
2006年前后传统出版机构对数字出版的理解主要是电子图书、网络期刊、手机报。其中电子图书是这个时期传统出版机构数字出版的代表性产品。
2006年至2012年之间许多传统出版机构陆续将自己出版的纸质图书扫描转化成各种格式的电子图书,然后通过各种渠道由服务商进行销售或者将纸质图书电子版打包卖给相关渠道商。但是鉴于当时国内网络付费阅读的习惯还没有形成,且即使产生一些销售收入大部分也是被渠道商所分走,故而电子图书销售对传统出版机构并没有形成多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此期间传统出版机构拿出去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意识很弱,经过渠道商的很多电子图书的版权被多次转让、转手,很多传统出版机构在自己电子图书这一领域几乎颗粒无收。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传统出版机构渐渐意识到在数字出版时代他们的核心资源就是图书内容,他们不再以白菜的价格卖电子图书,也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数字出版形式。
2.数据库
鉴于电子图书未能带来相关的经济收益且版权保护并不完善,传统出版机构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互联网期刊的经营模式中渐渐悟出了构建专业数据库的数字出版形式。各传统出版机构根据自身出版特点构建起具有相关特色的数据库,比如可以将已出版纸质图书的内容碎片化、重新组合成一个供专业人士使用的专业数据库,如法律出版社的仲裁案例库、司法判例库、法律法规库,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西医药图书知识数据库、中医药知识数据库、医学考试服务内容数据库、中医英文知识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建立,但是由于传统出版机构不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推广,虽然数据库都建立了,但是具体需要的用户很少能找到这种数据库,故而市场转化率很低,经济上很少有取得收益的。
3.在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纸媒融合等新形态的出现
在一些传统出版机构搭建数据库时,另外一些传统出版机构在构建一种新的数据库即在线教育平台。在传统出版里,教材、教辅、考试类图书是最大的图书品种。鉴于教育出版具有较大的商机,各传统出版机构和教育机构纷纷搭建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用户可以在线学习、模拟考试,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里的资格考试,在线教育平台都有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因而在线教育平台一推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至2016年在线教育的年收入已达到251亿元。
在线教育平台属于教育领域的数字出版,而在大众出版领域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字出版形式——有声书。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碎片化时间对人们的意义越来越大,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一种在开车、乘车、步行过程中阅读的书——有声书应运而生了,即将纸质书由人朗读出来,然后由用户下载、收听。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有声读物平台有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截止到2016年底国内有200多个听书平台。
据《2016年数字阅读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增长48.3%,达到29.13亿元。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我国成年人的听书率达到17%,成年人人均在听书方面的消费达到了6.81元*参见魏玉山.国家知识服务中心建设开始:2016~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N].中华读书报,2017-07-19(6).。
有声的数字出版物不仅只有有声书这一种,还有另一种即MPR出版物。MPR出版物是一种以特定的矩阵式MPR二维码为机读符号,形成以纸质印刷载体为基础的多媒体复合数字出版形态的新型出版物,它将数字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和传统出版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纸质出版物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相关联,并通过电子识读工具,使所关联的音、视频内容与印刷内容同步呈现。MPR把人们对传统纸质出版物的阅读习惯与现代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进行了整合[2]44。通俗地讲,MPR就是纸媒融合的产物,在阅读MPR纸质图书时用特定的电子笔点读相关内容,会在相应的电子设备上产生相关的音频、视频。MPR这种数字出版物把纸质出版物由平面发展为立体,由静态发展为动态,是一种延伸纸质图书内容、融合多媒体的数字出版形式。但是由于MPR出版物的制作成本较高,且点读、识读设备成本也不菲,市场推广并不是太乐观。有些传统出版机构在MPR出版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纸质出版物上添加了二维码,把相关内容的延伸和视频制作成二维码,用移动终端扫描就能识读,如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014年起就将每年两期的《形势与政策》添加了二维码,扩展了纸质图书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多媒体阅读的体验。
以上所阐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基于传统出版机构所出版的纸质书而产生的数字出版,下面我们将介绍的是没有经过传统出版机构而是通过互联网直接产生的内容出版。2011年互联网原创作品的规模为175.7万种,2012年为214.43万种,2013年为175.78万种,2014年为201万种[3]。 在国内网络文学平台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是盛大文学,旗下有数十家原创文学网站,2015年1月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为阅文集团。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国内一些大型网络文学平台纷纷成立,2014年底百度文学成立、2015年初掌阅科技的掌阅文学成立、2015年4月中国移动整合手机阅读相关业务成立中国移动咪咕数字传媒。随着网络文学市场的竞争加剧,网络文学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2015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已达到70亿元,用户规模达到3.5亿人,网络文学已成为数字阅读内容和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4]6。
非传统出版转化的数字出版除了网络文学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形式即社交媒体出版。“自2008年以来基于Web2.0时代的数字交互技术已经使得社交媒体得以蓬勃发展,并表现出即时、互动和微传播等基本特征,虚拟社区、微博微信、移动直播等多样化的社交媒体新业态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5]66。 在这些社交媒体里有些机构根据内容的专业性进行筛选和整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数字出版物。比如知乎,它是国内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网络问答社区,它将社区里的内容按专业、用户的不同进行整理、归类、细分,制作成不同层次的数字出版物,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推广,目前社会反响较好。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数字出版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不管形态怎么变,数字出版产品都是用来阅读的;阅读一方面重在内容,另一方面重在阅读体验,体验来源于客户端的阅读效果。这些年数字出版产品的阅读客户端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呢?下面我们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数字出版产品首先使用的阅读终端是PC,即个人计算机,主要是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PC阅读终端屏幕宽、内存大、视觉效果好,但是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目前使用PC阅读终端的用户仍然占很大比重。
为了便于携带、随时阅读,一些电子书阅读器陆续产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亚马逊的kindle,它的优点不仅是便于携带而且没有任何亮度,在太阳光下也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显示效果非常接近纸张。Kindle推出以后,市场反响较好,许多图书公司或者IT公司陆续推出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如汉王电子书、掌阅iReade、博阅paper等。电子书阅读器虽然便于携带,但是也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那就是功能单一,只能用来阅读电子书。而且这些电子书阅读器价格偏高,虽有一定市场,普及率并不太高。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不断发展,手机的阅读功能不断完善,智能手机逐渐成了一款可弥补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单一的阅读终端。智能手机不仅可以阅读电子图书,而且还可以通讯、支付、购物、游戏等。除了智能手机具有这些多种功能且便于携带以外,平板电脑也具备上述功能。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目前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但并不是所有的智能手机用户和平板电脑用户都将其用来阅读电子书。据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有63%使用智能手机作为数字出版产品阅读终端,46.9%使用PC电脑作为数字出版产品阅读终端,18.1%使用平板电脑作为数字出版产品阅读终端,24.2%使用电子书阅读器作为数字出版产品阅读终端[6]29。
十多年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显示,近年来,数字出版产业规模飞速发展、成倍增长,呈现形态由单一到多样、由平面到立体,阅读终端由单一到多元。在回顾数字出版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数字出版形式都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并不是所有的数字出版形式产业规模都在增加,也有衰退和淘汰的。数字出版形态只有以用户为核心,以用户体验满意度为目标,以盈利为基础,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才能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出版机构相比一些非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形态就是不断根据用户的体验调整经营策略、经营方式的,故而它们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
1.网络文学将迅速发展
网络文学是一个集移动出版、互联网广告等多种数字出版于一体的形态,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艺类图书出版的书号限制、规模限制、作者背景限制、图书发行限制等。网络文学以读者需求为导向,鼓励全民参与写作,然后他们将作者创作的内容通过后台审核、筛选,把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推送给读者。
网络文学刚兴起时,网络付费阅读习惯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这个阶段网络文学主要通过网络广告来创收,网络文学内容好,点击量就高,点击量高,网络广告收入就高;网络广告收入高,付给作者的稿费就高;作者的稿费高,作者创作的激情就高,创作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好;网络文学内容好,读者的点击量就高,这样在网络文学兴起之初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但是这一阶段网络文学为迎合读者需求,内容充斥着大量的黄色淫秽、暴力凶杀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后来随着国家对网络文学的重视,不断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对网络文学进行治理,同时加大对网络文学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各网络文学网站及平台也加强了对作者原创内容的审核与把关,同时还对一些淫秽、暴力词汇进行过滤设置。 经过政府机构和网络文学网站及平台的多年努力,现在我国网络文学基本上走向正规,淫秽、暴力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越来越少,绝大部分都是休闲、娱乐的文学内容。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品版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网络视频、网络音乐、数字出版读物逐渐开始实行分类付费制。随着整个互联网产品付费制的逐渐普及,读者对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习惯渐渐养成。
现在网络文学的付费制基本上都是分类付费制,即首先推出一部分内容让读者免费阅读,增加读者对作品的黏性,等读者被作品深深吸引住的时候,再推出付费的VIP章节。VIP章节的付费水平远远低于购买纸质图书,而且是一章一节地购买,每个章节只有几分钱,如果对所阅读的内容不满意,就可以中止购买后面的内容。
现在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都开发出了自己的阅读客户端App,这些App适用于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电子图书阅读器,同时界面越来越简洁、精美,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都可以进行阅读。
现在有的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在每一个作品每一章节下面还设置评论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对作品提出意见,作者可以借鉴读者的合理意见对作品进一步完善,这种作者、读者之间互动平台的构建,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关注度,也提高了作者的创作水平。
现在我们将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出版机构的纸质版文艺类图书进行对比可见,第一,网络文学有一个深度的试读功能,使读者可以细细地、大篇幅地阅读作品,而传统文艺图书只能通过书评和内容简介、目录对书的内容进行粗略了解;第二,网络文学作品可以一点一点地购买,不满意内容可以不购买,而传统文艺图书是一次性购买的产品,购买价格较高且整部作品不管满不满意都要整体消费;第三,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储存在各类阅读终端里、携带方便,而传统文艺类图书体积较大,携带较为麻烦;第四,网络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与读者的交互过程,而传统文艺图书在出版发行之前只是作者一个人在创作、出版之后读者只能对内容被动地接受;第五,网络文学作品复制、发行简单快捷,低成本、零库存,而传统文艺图书复制、印刷成本高昂,库存压力较大;第六,网络文学作品一经付费订阅交易即成功,而传统文艺图书发行出去以后,还存在着退货的高风险;第七,网络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收益不仅仅是靠付费阅读,还有互联网广告、改编电影、制作动漫等其他衍生收益,而传统文艺图书的收益主要来自图书的销售额;第八,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出每一位读者的阅读爱好,进而根据读者阅读爱好推送相关作品,而传统文艺图书销售以后对于具体读者的信息无法准确掌握;第九,网络文学网站或平台向所有人自由敞开着,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作,因而作者群体广、作品数量多,作品基数大精品必然也多,而传统出版机构文艺图书的作者基本上都是专业的文学创作者,作者范围相对单一,故而作品基数就小,出现精品的概率就低。
经过以上对比,网络文学作品已经完全超越传统出版机构的纸质版文艺类图书,且更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盈利模式多样化、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因此可以预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非常广阔。
2.社交出版更加专业化、精准化
据《2017年传媒生态报告》统计,社交媒体已经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互联网第一大流量来源,二者占比分别为46%、40%。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交出版这种新型数字出版形态逐渐走向成熟、完善。“社交出版以用户为核心,强调用户之间的分享、互动、传播和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社交出版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出版技术发展起来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种革命性出版形态”[7]17。社交出版刚一兴起时的出发点是将社交社区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然后众筹资金在传统出版机构出版、发行,但是这种模式几乎很难产生盈利性,故而不具备可持续性。
后来随着各社交平台对用户根据兴趣爱好进行系统分类,各社区集中的基本上都是同一类爱好的用户。有的社交平台就将所属各社区的内容进行系统筛选、整理、分类组合成新的数字出版物,然后将其中浅显、通俗的内容免费提供给社区所有的用户阅读,提高用户对社区的黏性,然后将其中更专业、更深奥的内容进行分类需付费阅读。比如知乎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其中《知乎周刊》内容兼具通俗性和娱乐性,免费给所有的读者阅读,致力于吸引流量,开发潜在读者;其中“一小时”系列定位为“深度短时阅读”,“知乎·盐”系列定位为“轻量级严肃读物”,它们都是按内容付费阅读。知乎系列所有的内容都来自用户在各社区发的帖子,读者也是以各社区的用户为主,每个帖子发出来以后都有许多读者进行评论和点赞,知乎平台就根据读者的评论进行筛选,对选中的帖子整合读者的意见并邀请作者对帖子进行修改完善,然后将所有整理完善后的帖子进行分类组成数字出版物。这些数字出版物是所有社区用户共同努力的产物,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广泛地深入到数字出版物的创作中了,故而社交出版有着广大、固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平台已经根据用户阅读、浏览和购买的社交出版物,分析其阅读需求进行社交出版物的推送,为读者提供专业而精准化的服务;同时对作者所发内容也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定位作者的学业专长,以便于合理策划相关专业内容。
社交出版物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广,除了付费阅读,还有互联网广告以及衍生的其他收益等。现在有些社交平台的社交出版物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或者是其创收的基础之一。
社交出版物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各社交平台对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其的投入也将越来越多,其产业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社交出版物的创作互动性、内容专业性、用户精准性、收益多样性为其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未来的社交出版物必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举足轻重的形态。
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社交出版,基本上都没有使用传统出版机构的书号,在内容把关上越来越逼近传统出版机构的水平,但是在内容选题、营销方式、降低制作成本、市场信息反馈、创收方式上都远远超越了传统出版机构。
网络文学、社交出版这些非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物,虽然起步晚,但是它们跳出了传统出版机构曾走过的多个泥潭,显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如果我们的传统出版机构不尽快转型,紧跟数字出版发展的步伐,也许不久的将来数字出版产业将被非传统出版机构所主导。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两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两个事件的发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纸的发明,在纸发明之前,文字基本上记载在竹简、锦帛、羊皮上,竹简太笨重且书写、携带都不太方便,锦帛、羊皮虽然便于携带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纸的成本低廉、便于携带、更容易书写,它的出现解决了文字载体的实际问题,加速了文明的传播。第二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是印刷术的发明,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文字传播基本上都是靠手抄,抄写难度大且容易出错,因而限制了文字的传播,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成批量的复制,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文字传播的方式,更大大加速了文明的传播。
以上是人类文明史上文明传播的载体和方式的两个重大变化。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传播的载体和方式会不会有新的变化呢?
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将世界各地的知识、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瞬间传到世界各个角落。数字出版内容也是通过互联网瞬间传到世界各地读者的阅读终端。
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文化传播的方式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其承载的载体并未像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出版物现在传统出版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互动性强、环保低碳、传输快捷、存储海量、搜索方便、成本低廉等。但是即使有这么多优点数字出版物现在仍然无法超越传统出版物,根本原因在哪里?
根本原因就在于数字出版物阅读终端的无法普及。前文我们提到数字出版物的阅读终端包括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子图书阅读器等。虽然电脑和手机已经普及,但是作为阅读数字出版物的工具它的用户体验与阅读纸质图书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能与阅读纸质图书用户体验相抗衡的只有电子图书阅读器,但是电子图书阅读器价格高昂,而且兼容性较差,视觉效果与纸质图书还有一定的差距。
现在数字出版物从降低成本、传输、存储、搜索、互动、环保等方面完全超越传统出版物,但是唯有阅读终端是制约其发展的唯一短板。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出版物的阅读终端未来将会越来越完善,用户体验将越来越好,价格将越来越低廉,普及率将越来越高,到那时候数字出版将完全超越或者取代传统出版。
十多年来我国的数字出版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从产业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非传统出版机构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之路,找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出版形态,阅读终端成了阻碍数字出版超越传统出版的关键因素。但是数字出版的强劲发展态势,给我们传统出版机构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我们必须有所行动,不要错过数字出版这趟高速行驶的列车。最后借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产业司张毅君司长的一句话:让我们成为数字出版先行者,而不是旁观者*此句引自数字出版产业司张毅君司长在2013年5月11日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培训会上做的《在推进数字化进程中实现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报告。,与诸君共勉。
[参 考 文 献]
[1]魏玉山.国家知识服务中心建设开始:2016—2017 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N].中华读书报,2017-07-19(6).
[2]段军.MPR:传统出版业的新课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3,(8).
[3]《2014—2015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数字出版收入超3300亿元[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07-15(2).
[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十二五”收官之年的中国数字出版——2015—201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主报告(摘要)[J].出版发行研究,2016,(8).
[5]邓香莲,周晓竹.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知乎数字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编辑,2017,(11).
[6]万安伦,郑伟,陶然.2016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终端调查[J].中国编辑,2016,(4).
[7]刘蒙之.产业创新视域中的新型社交出版模式初探[J].编辑之友,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