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8-01-30 22:25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免疫治疗切片分化

412000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90%胃癌患者就诊时已是进展期,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49%[1]。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能够被巨噬细胞吞噬,但在肿瘤免疫中,肿瘤细胞可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得以发生发展[2]。CD47是一种广泛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使肿瘤细胞表达“别吃我”信号逃避免疫监视。本研究检测CD4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关系,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中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5月选择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后的病理标本50例,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安全界外1 cm)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5~81岁,平均(60.5±14.2)岁;其中胃窦癌36例,胃体癌14例,均为胃腺癌;其中高分化14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20例。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公布的胃癌TNM分期,T1期3例,T2期12例,T3期19例,T4期16例。

检测方法: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上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切片中CD47蛋白的表达水平。CD47单克隆抗体是美国Abcam公司产品,配置CD47抗体浓度1∶300。按实验说明操作,切片脱蜡至水,浸于0.01 mol/L枸橼酸缓冲液中加热煮沸修复,冷却,滴入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水洗,置入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分别滴入CD47抗体,低温下过夜,再滴酶标羊抗鼠/兔IgG联合物,37℃温箱中孵育,经显色、复染、脱水、透明处理,封片、镜检。

判断标准:由两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双盲评分,在每张切片上随机选取10个(×400)视野范围下计数,据阳性细胞数、染色强度区分阳性等级。①阳性细胞数>51%为3分,11%~50%为2分,1%~10%为1分,<1%为0分;②染色强度:强阳性3分,中等阳性2分,弱阳性1分,阴性为0分。得分为①+②。3~6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CD47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达56.0%,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分析CD47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CD47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相关。

讨 论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对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能维持细胞稳态、防御病原体及参与免疫应答等[3],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呈递肿瘤相关抗原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清除肿瘤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迅速进展,有望从根本上治愈肿瘤,胃癌的免疫治疗是一个治疗的热点。CD47在胃癌细胞的凋亡和免疫逃逸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探索CD47在胃癌组织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CD47又称整合素相关蛋白[4],广泛表达于细胞膜表面,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员。CD47的配体为信号调节蛋白α链(SIRPα),是一种跨膜蛋白,CD47与SIRPα的结合产生抑制抗性信号,下调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肿瘤细胞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表达“别吃我”信号。本研究检测CD47显示,胃癌组织中CD47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说明胃癌细胞较胃正常细胞高表达CD47,通过下调巨噬细胞对胃癌细胞吞噬,产生免疫逃逸。CD47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发现CD47表达阳性,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低、浸润程度深、淋巴结有转移,病期晚,预后差,说明CD47阳性表达与胃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5],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CD47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促使胃癌细胞免疫逃避,导致肿瘤浸润深、淋巴转移等不良预后。CD47成为胃癌潜在治疗靶点来消除胃癌细胞[6],采用抗体或拮抗剂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恢复免疫细胞功能,清除肿瘤,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综上所述,CD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生长相关,是有潜在价值的肿瘤相关标志物,可能为胃癌治疗中使用针对性的免疫抑制剂提供潜在靶点。

猜你喜欢
免疫治疗切片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癌生物免疫治疗进展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