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玲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所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一般会出现阴道出血以及腹痛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就会导致孕妇流产,导致先兆流产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性激素含量降低,而孕激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确保妊娠顺利进行[1]。黄体酮以及地屈孕酮为治疗先兆流产主要药物,为证明其疗效,本次研究主要对黄体酮与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年龄区间24~35岁,平均年龄(29.5±4.5)岁;孕周范围6~11周,平均孕周(8.5±1.5)周。对照组年龄区间23~34岁,平均年龄(28.5±3.5)岁;孕周范围7~12周,平均孕周(9.5±1.5)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1 对照组予以黄体酮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为患者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1401;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20mg/次,1次/d,用至疼痛及出血停止为止。
1.2.2 实验组予以地屈孕酮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口服地屈孕酮片(国药准字 H20130110;Abbott Biologicals B.V.生产;规格 10mg*20片/盒)起始剂量为4片/次,之后每8小时服1片,直至症状消失为止。
显效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无腹痛、腰痛;B超提示胚胎存活,继续妊娠一个月内无反复。失效标准:治疗后产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B超提示胚胎发育不良,β-HCG持续不升或下降。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HCG、孕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软件为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血HCG、孕激素水平均以 表示,采用x2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血HCG、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药物显效率分别为86.0%和90.7%。
实验组患者所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共发生1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患者所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过敏以及呕吐、注射部位疼痛、乳房痛,共发生8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8/3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先兆流产不给予及时有效诊治可能会导致其发展为完全或不完全流产,保守治疗主要是在叮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的同时给予其孕激素类药物治疗[2]。孕激素药物可促进卵巢黄体分泌,对患者免疫环境有较好调节作用,可有效维持早期妊娠顺利进行,所以,孕妇出现黄体功能不足情况时,需要及时补充孕激素,以此来提升黄体功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3]。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血HCG、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①黄体酮属于天然孕激素,药效可直接作用于患者子宫内膜,进而促进增殖期向分泌期的转化,对胚胎早期营养供应以及孕卵着床有重要作用,可维持妊娠效果。另外,黄体酮制剂可有效促进患者内源性孕酮的分泌,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绒毛缺血现象,不断降低其子宫的激惹性,在促进蜕膜生长的同时还可有效提升胎儿的成熟度,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4]。②地屈孕酮属于合成孕激素,口服治疗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高,且不会产生蛋白同化激素等副作用,也不会对垂体性腺轴产生抑制作用,对先兆流产具有较高治疗价值。有研究指出地屈孕酮分子结构与内源性激素存在相似性,受体之间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可有效抑制平衡失调情况,且其重建血管的作用显著,通过对血管功能进行重建可保证血肿部位血管通畅,进而为胎儿发育提供有效营养支持以及血流支持[5]。③地屈孕酮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但其生物活性仍然较高,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具有较高安全性,其与天然孕酮相似度较高,可有效减少母体对胚胎产生的排异反应,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且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蛋白同化激素、雄激素以及雌激素方面的不良反应,药物耐受程度较强,对维持正常妊娠较为重要。此外,地屈孕酮还可有效够纠正失衡状态,可促进免疫耐受形成,改善患者血HCG以及孕激素水平,进而有效保持患者正常妊娠状态[6]。
综上所述,相对于黄体酮来说,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