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心理定律― 责任分散效应

2018-01-30 18:10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旁观者救命心理学家

□本刊编辑部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再次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便是这一效应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血荒,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困局。很多人并非没有爱心,他们在遇到5.12汶川地震等需要用血的情况时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但面对常规献血,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被稀释,产生一种“我不去献,也有别人去献血”的集体无意识。

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旁观者救命心理学家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救命来电
救命!北极熊太热了
救命
救命的黑点
人生什么最重要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旁观者,未必清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